走访缅甸第四特区 - 中国知青的根据地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鲜事 > 社会观察 > 正文
走访缅甸第四特区 - 中国知青的根据地

中国唯一的巨型龙脑香科典型树种残留地—版纳勐腊瑶区望天树景区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来自中华网社区

勐罕码头的正午

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即原缅共缅共红极一时的“八一五”军区。于1989年4月19日宣告脱离缅共领导,率部成立了“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军政委员会”,控制区总面积为4952平方公里,有9个行政区,500个自然村,16127户,辖区内人口74022人。特区领导人林明贤原是文革过去的中国中国知青。林明贤生在海南,长在广州。林部绝大多数领导人是从中国出去的“知青”。林明贤最为精明的地方则是娶了被称为“果敢王”即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的女儿为妻。林明贤曾为彭家声平定了杨茂良兄弟兵变。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现在已进入缅甸境内的第四特区。清晨,浓雾中出工的缅甸当地少数民族的女人们。看起来,她们衣着单薄,但此时的气温不超过十度。因为按快门手都是哆嗦的。她们或许从来没有见过相机,看到镜头都有些慌张,但当看到LCD显示出自己的图像时,又都非常高兴。拍摄地点接近云海的上部,再上升100米,就可看到朝阳从云海中喷薄而出。
山路上走来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夫扛着出工必备的火药枪,以防遇到野猪,随时开火射击。呵呵,这里持枪是男人们的必备,不携枪的男人不算真正的男人。妻子看起来年龄不超过17岁。
像上面这样的云海遍布绵延几百公里的河谷,全年时间都能看到。
这是当地山民们放养的家猪,差不多终生吃草。生活方式和野猪一模一样。在这里,饲料是一种奢侈品。嘿嘿,怪不得,一次,我在云南边境地区看到:一个年老的阿婆在山上赶放着几头猪在吃草。我还纳闷着:长这么大,我见过放鸭、放牛的,还真没见过这样放猪的?且猪还吃草吗?回到内地后,我还曾与朋友们谈论过此事,他们也均说:猪都是圈养的,饲料喂大的。你当时是否看花眼了?
 
 
山路上,背水的老人与孩子。
 
 
 
虽然工作繁重,劳累,而且收入微薄,但简简单单,也是快乐的。贫穷不等于不开心。他们很开心。
一群刚刚下课的学生。类似于中国中心小学的缅北山区学校。学生大约70几人。课本为缅文。
教这些孩子们缅语的年轻女教师,军政府派来。她假装不懂中文,也不懂英文,更不让拍照,只好玩偷拍了。别看她名义上是仰光大学毕业的支教生,明眼人或当地人一看就心知肚明:她是有着双重身份的(间谍)。
 
 
呵呵,来几张带露点的。面对镜头,他们很是自然得体。
村长,村长来了,牵着牛。
村长好福气,年纪三十七八岁,大女儿都成人了。也能帮家里干些农活了。
 
缅甸掸邦东部同盟军的士兵,他们主动要求帮拍照。都是些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只要不打仗,都很单纯。
黄昏时分,带着全部家当正在搬家的一家四口。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09/0918/143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