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各大报刊都相继报道国营的中国铝业公司增持世界矿业巨头力拓股权的交易。
中铝增持力拓股份引起西方反弹
周五的《金融时报》头版头条说,力拓的英国股东对这笔价值190亿美元的售股交易批评日益激烈,公司董事长则出来辩解,称这是解决公司目前财务困难的最佳方式。但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力拓股东对中国铝业的加入可能影响他们的持股价值感到愤怒。
![]() |
力拓矿业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
澳大利亚政府也对这笔涉及包括澳洲大矿的力拓优质资产的交易做出反应,快速收紧了有关企业外资投资持股的法规。
周五的《泰晤士报》报道说,力拓的一些股东私下联络,威胁要在预计五月召开股东大会审批这项交易时投反对票,因为他们认为交易价格过低,而且出售优质资产前没有考虑其它融资途径。力拓此番出售的优质资产中包括世界最大的铜矿,同时中铝购入七年期可转换债券也是股东和澳洲政府关注的焦点。
报道说,力拓首席执行官透露,公司负债390亿美元,今明两年共需偿债190亿,而中铝的注资使它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能如期还债。
《泰晤士报》评论版就此发表评论说,力拓高层强调交易的财务收益而不是战略意义,令人费解。或许力拓不愿意高调宣示它最大的客户--中共政府--拥有的公司掌握它四分之一以上的资产。
评论文章说,反对交易者称中共政府愿意出高价获得影响战略商品价格的机会,而支持者认为购入力拓并不会提供这种机会,真正的战略意义在于力拓因此可以获得在中国和全世界的各种机会。但关键还在于力拓必须首先争得股东和有关政府的同意,而且必须保留考虑比中铝出价更高的买家的余地。
欢呼经济复苏"为时尚早"
周三的《金融时报》就中国经济是否正在走出谷底发表评述。文章说,尽管过去三个月公布了大量悲观数据,但过去两周金融市场表现出对中国经济正在复苏的乐观情绪,而一些中共政府官员现在也加入了唱好的行列。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情况仍不容乐观。
文章说,中国官方报纸援引中国央行一位副行长的话说,去年年底就出现了复苏的第一道曙光,中国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复苏的大国。不少投资者认为中共政府的刺激经济计划开始起作用了。中国媒体近日还报道了银行新增贷款数额大增、铁矿石、钢材和其它金属价格上涨的消息。
但是,私营机构的经济师很少有人如此乐观、肯定地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复苏。文章引用渣打银行驻上海经济师葛史林的话说,坏消息减少并不等于好消息。
文章说,还有分析人士对一些积极数据持怀疑态度,认为贷款增加未必等于投资增加,而是给资金紧张的企业的短期贷款;金属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意味着企业开始重新充实去年底骤减的库存,而不是扩大生产。一位中国金属行业国营企业高管告诉《金融时报》,他们不认为经济在复苏,因为实际需求并没有提高,这意味着金属原材料价格还可能大跌。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内需和私营部门投资还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回升,而失业率急剧升高也抑制了消费。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财政刺激计划的目标是在西方消费恢复之前避免中国经济停滞,但最近不少指标都显示这轮世界性危机的持续时间比原来预计要长,而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