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东北为什么落后,一定不要错过对东北农业和农村落后的剖析,这方面我是外行,但是,我长在农村,种过地。我认为,除了因为东北工业产业类型对农村经济没有联动能力,除了因为为了确保中国工业家底的稳定,进而从财政、金融等政策打压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外,导致东北农村落后的还有工农业剪刀差对东北的危害。
实际上,中国有两种剪刀差,工业对农业外,还有轻工业对重工业。不幸的是,东北既是重工业大本营,又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在中国,只有东北同时遭遇了两种剪刀差的祸害。幸运的是,上海同时成为两种剪刀差的受益者。不是那些地方多有本事。
什么是工农业剪刀差,大致的意思是,农业部门将其产品按照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卖给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粮食、服装等轻工业,而工业部门则按照高于价值的价格把工业品卖给农业。从而形成了所谓剪刀差,这就是几十年来中国工业剥削了农业,现在中央说工业要反哺农业了也是这个道理。剪刀差的概念来源于原苏联,其含义是工业品和农业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是左倾势力在东欧和亚洲非洲迅速积累国家工业基础的办法。
工农业剪刀差实际造成工业集中区对农业集中区人民的剥削,而享受国家富强的机会却是一样的,甚至也是不平等的。
从1953年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到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期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无偿从农民手里拿走了6,000—8,000亿元资金。仅江苏一个省,1978年以前就被剪刀差剪去农业剩余400亿,相当于这一时期江苏省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1978年以后,农民的剪刀差负担并未消失,剪刀差呈波浪起伏状,
1989年后又有所扩大;1994年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后剪刀差又开始缩小,然而1996年后剪刀差却又回升。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由于绝大多数非农产品已经进入市场竞争决定价格的时代,剪刀差的汲取功能才开始弱化。而这时的东北农业又马上面对入世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这让东北农业雪上加霜,形成了农业上的“东北现象”。
那么什么是轻工业对重工业的剪刀差?因为轻工业在改革开放后,除烟酒等专卖产业外,多数已经不再受国家严控,而重工业和主要矿山开采业一段时间以来被国家控制价格,这就形成了轻工业对重工业的剪刀差,而资源大省和富集地区就再次受害,这就是山西和东北的命运。
借用网友的分析,我们拿上海和东北来比:
东北主要向国家提供定价极低的:没法回笼货币的产品(军品)、非回笼货币的产品(包括工业装备等资本品;粮食、房子、医疗、教育等生活必需品;石油木材等生产原料)
上海主要向国家提供定价极高的:国家回笼货币的商品,包括香烟、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收音机等生活必需品。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几乎所有的商品价格都列入国家定价范围。
1962年直至1986年,自行车实行凭票供应。1962至1963年之间,“凤凰”、“飞鸽”和“永久”的标价高达每辆650元,
1980年前后,在天津的郊区,盖一栋80平米左右的房子只需要1000元人民币,2辆自行车的价格等于80平米的房子,你说当时国家定的上海轻工产品格价高不高。这不就是剪刀差吗?
凤凰自行车产量由1958年的15.6万辆迅速扩张至1990年的354万辆.。我个人大概算了一下账,由于工业消费品与源材料剪刀差巨大,每辆自行车最少有300元以上的税收,以平均年产100万计,凤凰自行车税收起码每年2亿,1958-1990年估计税收96亿以上.这就是上海计划时期上交税收多的原因之一.
。
就是在东北产品和上海产品如此之大的价格剪刀差下,大庆一个市贡献的金额也比上海高,辽宁也比上海高。可见如果刨除不同工业品之间的巨大剪刀差,以上海名义上缴中央财政中又有多少是本应属于东北的?有多少是国家为轻工业品高定价下以上海名义上缴给中央的?迄今为止,大庆油田累计上缴税金4561亿元,承担原油差价4190亿元,创汇500亿美元,如果按每桶原油50美元计算,大庆已向国家累计贡献6300亿美元,合人民币近5万亿元。这个数字属于东北那么东北会不会是又一个科威特?
国际上,工业国往往会用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方法,以工业品利润补贴本国农业,剥削和压榨海外农业国。同时轻工业和尖端科技重工业发达的国家会剥削初级重工业和采矿业发达的国家。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根本就是人为地制造出三类地区,东北是最大的受害者。
第一类是上海:占据工业品中定价最高、但技术含量却并不高的非生活必需品
第二类是东北三省:生产以成本价定价(平价调出)、但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技术装备等资本品,非回笼货币类工业品(包括军品),承受工业品内部剪刀差;同时承担工农业剪刀差。
第三等是其他农业地区:承担工农业剪刀差。
东北不仅生产技术含量高、却按照成本价定价的重型工业装备,而且生产定价最低的农业品,承受着两种剪刀差,是计划经济两种剪刀差的最大受害者;而上海不仅生产工业品,而且生产工业品中定价最高、但技术含量却并不高的暖瓶、手表、自行车等日用品,而计划经济时期恰恰规定由后者承担着国家从老百姓中回笼货币的作用,因此强于此项的上海占了便宜。
而负责重型机器装备制造的东北工业品却以成本价上缴中央,这些机器装备调到上海后被用于生产远高于成本价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轻工业品(一辆自行车近200块钱,工人月工资只有不到40块)卖给老百姓,税收却以上海产品的名义上缴中央,所以才有生产机床、汽车、飞机、发电设备、重型冶金、矿山装备的辽宁,上缴中央税收竟然和只能生产轻工业品的上海相差不多,两者50年代到80年代贡献国家税收竟然都是3千多亿。这就形成了上海等轻工业发达地区对中央税收贡献很大、国家似乎对东北投了项目十分偏爱的假象,掩盖了东北沦为轻工业地区经济殖民地的实质。
陈云指出,“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这是我们的目标,共产党的政权必须这样做,不能忘记。革命就是为了改善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
然而,东北却在1949年以后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更不要说应有的超级富足。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张国宝10月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东北农业对全国的贡献越来越大。可是,想没想东北百姓得到了什么?东北农村得到了什么?别忽悠,来点实的吧!
他还说,东北黑土地素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这个作用越发明显,东北地区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在已达到1/3。可是这恰恰是东北最大的不幸!贡献很大,可是老百姓没有相应的实惠,黑土地反倒被糟蹋得严重水土流失,不知道当下面的黄土裸露之后,谁能对东北负责?黑土下面的黄土可是十分贫瘠的。
还是那句话,别把东北当成普通关内省份,他是关东,他是满洲,他曾经是亚洲最最发达的地方。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提供的数据显示,1980年广东经济总量是辽宁的1/2,而2001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只有广东的62%,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也从1978年的约17%下降到2005年的8.7%。而1945年的时候,东北占中国的比重高达95%,1946年苏军破坏后还占到75%。您怎么面对这个数据?还用那苍白的语言吗?(东北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