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两、三集前跟各位开始了一个新的话题,我们谈的是《赵紫阳的反思》。赵紫阳在他最巅峰的时候担任过中共的总理、担任过总书记,可以说是亿万人之之上的位置。
但是为什么一个人在中国的这个社会当中爬到了那么高的位置,最后这么样的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呢?当然他的肉体生命还多活了十几年,可是在中国大陆的社会里面,他却提前下来了。回头看过去我们发现,赵紫阳的一生有幸、有不幸,不幸的地方最大的根源就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他罢了官、失去了那么尊荣的位置,甚至最后被软禁,这是他不幸的部分。但是如果说比较长远的从中国历史角度来看,他有他幸运的一面,那幸运的一面我相信大家都想的到,就是他最后服从了良心的选择,他服从了道德的选择。不但他个人完成了他人格上的要求,而且为后世人也做出了一个榜样,那么这个我们觉得他有幸、有不幸。
如果说拿来跟赵紫阳对比的话,中共这么多高官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人能真正走到这种自由的境界?实在是不太多的。从六四事件以后我们数下来,大概比较这么高层的官员像许家屯、像苏绍智,这都是比较罕见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有些人昧着良心做错事,短期间之内或许他可以得到一些显荣、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他要嘛就遭到现世报应,要嘛长期来说,中国历史不会放过他们。譬如说陈希同,很快下来了;李鹏被人家骂到现在;后来慢慢上去的陈良宇这些人,也有其他的问题或上或下。
所以说来说去,我们一直要谈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如果制度不改变、结构不改变,那么大家在这个地方是循环造恶、循环造业。赵紫阳已经认识了这个问题,所以在他的反思当中他谈了很多这个题目,就是民主跟一党专政的题目,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一党专政。
赵紫阳自己说在他过去认识当中,一党专政是天经地义的,他说看了过去国民党的失败、孙中山的失败,得到的教训就是中国必须一党专政。这个一党专政理论看起来把它发扬光大的是列宁,赵紫阳也不讳言。
其实一般人并不了解,赵紫阳的理论修养看起来还不错,因为他不管是当时还是后来去读了不少马列这些原典的东西。这些东西帮助他去思考,思考中国社会的发展、思考改革、思考共产党的未来,乃至过去历史上的对错等等,所以他有比较深刻的反省。
他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他认为一党专政要不得,一党专政是中国社会里面一切错误的重要根源。他对一党专政有这么几个观察:第一个观察就是,他认为党包办一切是不妥的事情。大家还记得吗?过去在毛泽东时代,大家觉得说党包办一切是对的;等到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党才释放出很有限的空间出来。
虽说是释放,那真的是非常小,党能管得到的地方也都管下来了。所以在中国大陆里面生活的老百姓也好,尤其是共产党员也好,他们觉得党包办一切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赵紫阳这个做过中国名目上的最高领导人、也坐过党的领导人位置的这么一个人物,下来十几年之后痛定思痛,告诉我们说:党包办一切是不对的。
他有这么一个观察,他说我们讲说资本主义日薄西山、奄奄一息、日暮途穷等等,可是我们后来看资本主义生活的非常好、兴旺发达,为什么呢?赵紫阳的观察是资本主义它容许自我批评、容许对立面的批评,它开放一个自由化、多元的空间。
它本身是有缺点没有错,大家都看的见,但是一旦容忍一个批评的空间、一个开放的空间,人家批评的凶了,它就去改变、去适应它,最后反而慢慢调适过来,它修正了,就活下来了。
他说我们社会主义从一开始相信一党专政理论之后,这个空间就没有了。如果我们批评的资本主义最后走上了多元化的社会,而我们自己所赞扬的社会主义的社会,最后却并没有走上这一步,搞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所以他说党包办一切是不妥当的。
第二个观察就是当所谓党包办一切的时候,在具体各个层级来说是党委包办一切,而再落实下去是党委书记包办一切,所以党委书记变成了太上皇。中国过去讲说“灭门”的县令,在中共统治之下,我们可以说是“灭门”的党委书记,从中央到地方都是如此。几十年下来,这种案例并不罕见,我们过去节目当中也谈了不少,那么赵紫阳对这一点也有反省。
他在这个地方的第三个观察,就是一党专政不能用或是不能再继续下去,是因为我们开始搞市场经济了。你要搞市场经济的话,你要追求利润,这个利润如果最后每个人财产权不获得恰当的保护的话,这利润也谈不上了。
要保护财产权,就要有足够好的法律跟法制去保护它;而法律跟法制保护不够的时候,还需要外部的舆论去监督,这些东西都是市场经济兴旺发达所需要的条件。而如果我一党专政的话,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了,所以他的结论是说一党专政走下去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
反过来说,如果你要发达市场经济的话,你恐怕得取消一党专政。而他说在中共的一党专政的前提下,如果你没有这些配套措施,没有舆论监督、没有法律配套,没有产权、没有利润观念,然后你要去搞一党专政下的开放的话,最后你会把全中国搞成一块大肥肉。这个大肥肉就让一党底下这些大大小小的干部进来贪腐,所以这个贪腐是制度性造成的。这个问题我们将来还会再详细谈。
赵紫阳在这个地方的结论就是,如果你不好好做的话,那么我们的开放会变成权贵资本主义,这话讲的非常准确。市场经济他另外就观察到,在台湾和南韩最后都推动民主化,所以他说这是一个好的方向。其实他后来想来想去,他觉得台湾的发展方向是好的、是对的,所以他希望中国也这么走。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节目当中,过去很多集也反覆在谈这个问题。我们说如果大陆当年走了三民主义的道路,大陆一定会更好。如果今天开始或是不久的将来,大陆走三民主义的道路应该会比现在好。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大陆应该和平演变;你不和平演变,难道你要暴力演变?还是你要流血演变?所以三民主义的道路当然比较好,这是赵紫阳下来之后痛定思痛想到的。
最后他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如果真的有心要走下去,真的要把中国带上光明大道的话,应该要放弃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理论。那么他的看法坦白说是非常深远的,但毕竟是绕了弯路,付出了代价。
我们上一段谈的就是他对一党专政的一些看法。第二部分我们来看看他怎么样去看民主的,我们其实在过去节目就谈到,跟别的中共领导人相比,赵紫阳的思路还是比较开明的,他对民主、对法治还是比较肯定,而且他乐于去建设它,他也真的尝试去建设它。
现在回头来,这十几年下来,他怎么去看这个民主政治呢?我们大概可以归纳出这么几点。第一,他非常明确的说出来,民主是一个世界潮流;第二,既然是一个世界潮流的话,那么中国就不可以抗拒;第三,如果中国不可以抗拒的话,那么主动去追求民主比被动被民主赶着走要来的好。
请各位回想一下看看,我们过去的节目当中就不断在讲这些东西。赵紫阳过去曾经做过中共的总书记,下来之后他得到的结论跟我们在外面看是一样的。大家记得我们前面几集中,我们谈的一些话题吗?我们谈的是中共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跟中共所发表的《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我们对这两份白皮书多所批评。
我们批评的主要要点是什么呢?就是你是玩假的,你是说假话、你在骗人。你明明是要维持你的一党专政,但是你拿民主来遮掩它,然后你用民主去当幌子继续玩一党专政,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你这样子讲、这样子玩是非常危险的。这种危险不但是针对共产党而来,而且是针对整个中国老百姓都非常危险。
因为一旦你这条路走不下去的时候,老百姓会起来推翻你,那个时候整个中国社会付的代价要比今天高的多、要比今天惨的多。而中共这些人为了维持手上的政权,为了维系他们所得到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们要掌握他们的一党专政。赵紫阳在书里面谈到,他跟一位编辑去谈到这些事情,这个编辑就到中共党的高层里面,去谈过说民主化的问题,他谈了一些设想。
结果他说中共高层有一个人跳脚跟他说:主编先生我告诉你,民主是一个好东西,但如果说我们现在这样弄的话,我们全部都丢了权,然后回家扫大街去了、看门口去了,所以民主是好东西你现在不用谈了,民主是我们儿孙辈搞的事情。
这句话我相信代表了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的看法,但是我也必须提出来,如果我们把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拿来对照的话,我还是要提醒大家:搞民主,早搞比晚搞好、主动搞比被动搞好。赵紫阳看见这个道理了。
如果大家还是执迷不悟的话,在下一次要发生事情的时候,恐怕你想扫大街都扫不了,你付的代价要比扫大街要高的太多了。不但你要付代价,中国社会也要付代价。这就是我们反覆提醒大家的,共产党是一个邪恶的组织、邪恶的政党,你跟着它继续走下去你将万劫不复,所以赶快离开它,现在做选择恐怕来得及。
赵紫阳当然人已经作古了,但是他以一个过去党主席的身分或党的总书记的身分他讲这个话不是无的放矢,他是思考了很久的结论。在书里面他提到说,要怎么样去搞民主呢?他有几个设想,他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设想。
在这本书的166到167页他这么说,他说过去我们党讲说民主集中制,但是我们虽然说民主集中制,我们说的民主是为了更好的集中,所以我们说民主其实不是真民主,是为了更好的集中罢了。既然是要扭转过来,所以赵紫阳提出来,要把这个集中性的原则放单,要提升民主性的原则,这是第一个设想。
第二个设想,赵紫阳讲说,我们过去布置太周密了,从中央、到省、到地、到县、到乡镇等等,我们层层安排下去,所以每一层安排到最后就落实到人权的问题,我们每一层弄好选举,但是选举人根本就不认识被选举人他做什么,他凭什么去选这个人、或凭什么不选这个人呢?他说我们过去玩的这一套真的不行。我们的选举以后必须要是真的选举,要变成公开的选举,然后要搞直选。
那么我把赵紫阳这些话前后看一看,我认为赵紫阳的想法虽然讲出了直选,但他对直选带来的真正意涵还不完全明白。所以他这里所说的直选,只是我们过去在节目当中所说的有限开放的竞争,还不是个完全的竞争;不过他走到这一步,坦白说我还必须认为他是难能可贵。
第三点,他提出来就是中共过去党权过高,所以搞到社会上万马齐喑,如果要使得社会继续发展的话要降低党权。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党不能包办一切,党要从很多地方退出来、要把手伸出来让人家自行去运作。所以赵紫阳特别强调需要发展社会民主,也就是鼓励老百姓去参与、去管理社会、管理自己。这是第三点的设想。
第四个设想赵紫阳就讲得比较精采了,他说过去我们做得不好,外面还没办法有舆论监督我们,因为我们共产党搞舆论一律,舆论一旦一律之后就没办法监督了。所以现在我们反其道而行,我们应该开报禁、开言禁,这是我们过去在讲新闻自由等等,也跟各位反覆说过的话,那么现在赵紫阳的观察也印证了我们当时的呼吁。
最后一点赵紫阳提出来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向来喜欢做人家的政治思想工作,虽然它一天到晚讲唯物论;但它自己本身最唯心,因为它要改造人的思想,这不就是唯心吗?他说如果我们把人家改造的这么彻底,每个地方都抓的紧紧的话,那大家都跳不出来。
所以他提倡对于将来党的政治思想工作,要做非常大的改革,至于怎么改革他倒不是说的很清楚,但这个方向是提出来了。所以在这个部分他有这么一些观察,虽然有所不足,但走到这里难能可贵。
我们接着谈第三个部分,尤其是我们谈谈有关赵紫阳的民主观点,我们有什么样的评价。听完了刚才的分析之后,我想我们可以肯定两点:第一点就是我们肯定赵紫阳认为民主是世界潮流这个观点。赵紫阳提到说,中国不可以抗拒这潮流,中国必须要主动的去顺应这个民主潮流,然后肯定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这些观点我想都是不错的,这是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赵紫阳在他的设想当中,提出了开放的观念、然后提出了选举的观念、提出了要更大的让老百姓去参与政治或参与社会管理的观念,然后提出要打破舆论一律的观念,要让公开的舆论去监督政治的运作,最后要使党的权力收缩,要改革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想法我想都是不错的。
但是虽然我们在这两点上面肯定了赵紫阳,我们还是必须说,他仍然有他的局限性,虽然我们觉得他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他的第一个局限性我们看见,他自己本身有一些矛盾。一方面他看见民主的潮流,然后他也觉得应该走上民主的这个方向,可是他在有些地方他却很明白讲说,他反对议会民主,那有些地方他说反对政党政治,但有些地方他又说中国应该搞政党政治。
所以我的分析是,到他们讲话的那个时候为止,赵紫阳恐怕对政党政治的这个问题还没有想得十分清楚,对于议会民主这个问题,也没有想得十分清楚。大家如果有看我们过去几集的节目,我们在当中谈论中共的所谓的《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然后回溯了《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中共一直讲说,我们不搞西方的那种三权分立,我们不搞西方这种政党竞争等等。邓小平讲过这个话,然后吴邦国在讲香港的发展的时候,也讲过这个话,我们就提出来批评过,我们说这样的想法会使中国没有办法发展下去。
现在我们很惊讶的看见,赵紫阳在这个位置是有所反覆的。换句话说,不搞这些议会民主、不搞政党政治、不搞三权分立,在中共高层里面是反覆讨论,然后形成的一套纪律,不一定是共识,当然中央高层希望它是个共识,但至少它是用纪律的方法压下来。
压下来之后,因为很多中国共产党员习惯就是听党的话,一旦听党的话之后,自己就不用脑筋去思考了,所以党说什么就什么。那么赵紫阳虽然突破了过去的一些窠臼,可是在这个问题上面来回反覆,说明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恐怕还不够深入。
那么他也提到直选,我们前面就讲过了。他说我们要开放直选,开放从中央,然后到省、市,然后区、乡镇这样一路下来,开放直选。当然地方上的乡的这些直选那不算什么,可是到达县这一级的直选的时候,那就是很真实的政权的开放。
赵紫阳是讲到这些东西了,可是他没有再往下想一步。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一旦直选开放的话,那选出来的很多人,可能不是共产党员。如果选出来的不是共产党员的人数够多的时候,那么这些非共的人士就可以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可以是一个政党,它就是共产党以外的一个党,它就可以是一个反对党。
改革开放有它的一整套逻辑,你不能只搞半套。我们举一个例子,这个事情赵紫阳是卷在里头的。从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中共不是搞农业改革吗?不是搞这个生产承包责任制吗?不是去模仿当年“三自一包”的政策,去搞生产承包责任制吗?从这里我们很清楚的看见,一旦这个门一打开之后,很多顺着经济发展逻辑要出来的事物,你不能去阻拦它;一旦阻拦它,经济改革或是农业改革部分,你就走不下去。
譬如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中后期,每年的“一号文件”就讲得很明白了嘛:今年规定不可以分田单干,明年规定不可以雇工,后年规定多了钱不可以去盖房子,不可以去修坟墓,然后再来说不可以集资,不可以搞长途贩运,不可以搞租赁土地,不可以去搞乡镇企业。
每年有一些规定、每年有一些限制。搞到最后,每一年农民都把“一号文件”拿来看看,说咱们今年应该干什么、共产党不让干什么,咱们就干什么就对了。也就是改革开放有它的逻辑,你不可以只拿半套。
赵紫阳自己在书里边批评邓小平,说你的改革只搞了半套,你搞经济改革但不搞政治改革,只搞半套。我们这边要指出来,选举一旦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只有半套的,选举选到后来的时候,议会民主会慢慢出现、政党政治会慢慢出现。
这些你都不能拦阻它,一旦拦阻它,也就只有半套了;一旦只有半套的时候,你的改革就要半途而废。所以我们看见了这种局限性,当然我们认为他难能可贵,我们也认为他的观念在那样的情况下已经是罕见的民主观念,但是我们还必须提醒各位,这样子只有半套。
当然说到这里,我们再谈谈中国共产党能不能接受这半套?我们在过去节目里面讲过,中共连这半套都不能接受。不过我也必须再强调,我们观察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从来没有半套能走成功的。你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或许可以走半套,到最后你一定要走全套;如果你不把全套走完的话,等到那个力量反扑过来,你连半套都守不住。台湾当年就这么走过来的。
所以我们再提到台湾经验,台湾在民主政治改革方面,虽然说开得不是特别快,从1960年代开这个有限的中央级选举,然后每30年开一点、30年开一点,开到最后它不能停到一半,最后一定是总统直选,就是这样子,没有半套。
中国大陆也是一样,所以这里我们看见赵紫阳的局限性。当然,我们肯定他的突破。那么这一集我们就谈到这里,有关赵紫阳的其他想法,我们在后面几集再跟各位详细剖析。我们下回见!
(据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中原大地世纪回眸》节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