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银行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银行
“这是拿我儿子的命换来的钱”!(图)
2022-06-16

看到群里有人说扫描“郑州车站西南出口”的场所码,自己的健康码就会“神奇”地变为“红码”,李东枝自己也试了一下。于是,片刻之后,家住湖北武汉的李东枝,就真的变成了“红码”人员。由于几乎没有劳动能力,除了低保,杨宝东家里唯一的储蓄就是儿子去世时公司给的100万赔偿金。“这是拿我儿子的命换来的钱。”杨宝东来到了火车站,在登车前几分钟,他看了一下自己的手机,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他的红码变成绿码了。

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 外省储户健康码突变红(图)
2022-06-14

2022年4月河南爆出村镇银行停止用户取款的事件,因涉及金额庞大,事件不断发酵,引起社会广大关注。(read STR/AFP via Getty Images)多家河南的村镇银行在4月份出现储户存款提现困难的现象。近日,有多名外省储户前往河南打算取回银行内的存款,却发现他们的健康...

中国数百亿银行存款消失,几十万人的钱去哪了?(图集)
2022-06-11

4月18日以来,全国五家村镇银行陆续被爆出无法线上取款,据本刊记者的了解,截至目前,受到波及的储户已经达数十万人,金额巨大。钱究竟去了哪里?河南新财富集团究竟是何身份?又是如何与村镇银行发生关联的?储户的资金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一位叶姓储户告诉本刊记者:“大概在一个月前,河南公安厅初步给每个省市发了一个协作函,大致是让储户合理维权,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有储户看到了这张协作函,上面标记的数字,金额在397亿左右,储户数量在几十万。”

钱有毒!?上海银行停止使用自动提款机 网忧恐现挤兑潮(图/视频)
2022-06-10

随着上海复工复产,当地银行迎来了现金业务需求高峰,银行前大排长龙,甚至有的银行的单日客户量高达两三百人。据悉,主要原因是许多银行停止使用自动提款机,以及老年人为了取钱满足生活。有网友担心未来可能会出现挤兑潮。一段网传视频显示,上海中信银行门外一名男子说:“现在银行不能用自动银行机存钱啦,说是钱有毒!我看不是钱有病毒,是人心有病毒啦!唉!中信银行。”

村镇银行出金融大案 中国银行涉腐深(图)
2022-06-09

中国中小银行已成为当地金融腐败的高发之地。示意图。(STR/AFP)今年截至6月6日,中国的银行系统已有56名高官被查,其中37名被立案。原许昌市农商行副行长孙振甫虽未入高官名单,但他涉及的村镇银行案所涉金额高达近4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合60亿美元)。专业人士分析,该案件是...

上海重启 银行忙爆了 各网点都排满了人取钱(图)
2022-06-09

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上海全市各家银行正加速推进复工复产。不少刚刚恢复营业的网点,迎来了现金业务需求高峰,甚至出现了排队的现象。记者从沪上银行业了解到,为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部分银行已经选择,将市区内一些网点的营业时间延长。网点人数爆满家门口的几家银行网点都出现了排队现象,老人居多...

更多黑幕曝光!河南村镇银行爆雷案 金融乱象惊人(图)
2022-06-08

近期,中国河南爆出许多村镇银行以系统升级为由停止服务,许多民众无法取款,目前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此次事件波及40万银行用户,牵涉金额高达约400亿元人民币。银行与背后股东的黑幕陆续浮出水面,且还牵涉银行与其它投资控股公司的合作,暴露中共治下地方金融机构的漏洞与腐败。

辽宁中小银行63名“一把手”落马的背后
2022-05-28

据报导,去年以来,辽宁有63名中小银行“一把手”被调查,这些落马官员均牵涉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及内部人员“监守自盗”等问题。今年5月13日,中共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称,2021年以来,金融风险重灾区的辽宁,已对63名中小银行“一把手”采取留置和刑事强制措施。中共十九大以来,银保监会系...

河南多家村镇银行存款失踪 储户维权被黄码(组图)
2022-05-28

知乎网友“教育知事”介绍自己赴河南维权的经历时还提到,自己的健康码明明已经转为绿码,却在赴禹州维权的过程中奇怪地变成黄码,被当地人员以防疫为理由驱逐。目前,在知乎提问“如何看待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无法提现?”,已有超过400条回答。大批储户讲述自己的维权经历,表示要坚决抗争维权。

紧急召集24家大银行!中国央行提这要求(图)
2022-05-26

5月25日,在社交网络有一张截图传播开,内容是某家银行内部通知称:“昨天下午央行易纲行长紧急召集全国24家大银行开会,要求加大信贷投放,总行原上报央行的计划是5月末贷款与4月末持平,现要求总行5月末贷款必须较4月末增加50亿。”“现要求每家分行5月末贷款余额必须按上周五条线会上预报的计划数落实,今天反馈的比上周五计划数减少的分行请务必自己补平窟窿,其他分行请想一切办法再加大投放,正在审批的可加快审批、已批未放的可提早投放、因疫情原因难操作的可走应急机制,总之,应放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