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唐诗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唐诗
王维唐诗“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在何处?“阳关三叠”又是何意?(组图)
2022-03-07

王维经典七绝《送元二使安西》中最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向来被认为是送别诗的经典之作。这里面有个阳关,那么,阳关在何处?后世传承不息的阳关三迭又是什么?编辑①阳关和玉门关都是西境重要边关通过查找相关史料,发现阳关和玉门关颇有些渊源。羌笛何须...

张籍最经典的10首唐诗,洛阳风起,还君明珠,总有一首触动你的心(组图)
2021-12-23

他是韩愈的徒弟;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与白居易、元稹是为好友;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王安石评价他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堀;他是张籍。张籍是中唐诗人,据说,他非常崇拜杜甫,曾将杜甫的诗集烧成灰,拌上蜂蜜喝下去,一时传为笑谈。张...

最美的写人眼睛的唐诗,出自李贺笔下,“一双瞳人剪秋水”(组图)
2021-10-04

诗人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美景,更有美人。当年《诗经》对美人有过精妙的描绘: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句所比喻的都是农事生产的动植物,手像是春天柔嫩的草芽,皮肤像是白润的凝脂,牙齿像是齐整的瓠子...

柳宗元用20个字写出了最孤独的唐诗,意境却美如仙境(组图)
2021-09-24

雪是一个美丽而孤独的意象,孤独的文人墨客们对它偏爱得紧,从来不吝啬赞美的言辞,但要说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代表作是谁,那我一定首推柳宗元在改革失败被贬后所写的那首《江雪》了。单以意境而言,在我心中,大概也只有张岱那篇《湖心亭看雪》能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了。用明代大...

孟浩然28字唐诗记载初秋之景,成就唐诗当中最诗意的秋色(组图)
2021-08-27

一阵秋风起,转眼秋意爽。转眼间,夏日的酷暑一扫而光。尤其是早晚时分,同样是耀眼的阳光,夏日是浓郁的暑气,秋日却是凉爽的秋意。夏秋之交,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美丽感受。虽然说秋的到来意味着天地间的萧瑟无比,意味着悲凉,意味着凋落,但是,依然有很多诗人发现了秋的美:...

王维送给朋友的唐诗,最值得品味,每一句都蕴含着人生大智慧(组图)
2021-08-13

相比李杜白,王维的名气似乎小了点。但是从今天人们的接受来讲,王维唐诗的接受程度是最高的。李白太狂傲了,杜甫惨兮兮的,白居易唐诗平实有味道,但远离今日人们的生活。王维则不然。身为一代诗佛,他的诗篇虽然有浓郁的佛学意味,然而却恰似顿悟了人生。其带有禅理的人生感...

5首经典唐诗里的扬州:一千多年前,这里曾经让多少诗人着迷(组图)
2021-08-11

我们记忆中的扬州,是从背诵李白送孟浩然的唐诗中开始建立初步印象的: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当中,写到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首脍炙人口唐诗的背后,扬州作为当时的花花世界而存在。当年的孟浩然人生已经过去了一...

王维最冷的两句唐诗,知名度不高,但那份寒意却浸透在字里行间(组图)
2021-07-28

王维的唐诗,向来诗情画意。他本身就有着独特的才华,再加上佛学之于他的敏锐触觉,让他对自然界有了一种深切的感悟。在王维的笔下,我们能看得到那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也能看得到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也更能感受到诗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世间多少离别,都如这句唐诗“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组图)
2021-07-18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都是脱不开的。而离别,似乎也同样不可或缺。尤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离别的感受愈加深刻。人生的终结就是人与这个世界的告别,而人与人之间的离别,就是这种告别的浪漫再现罢了。古人的离别多数是悲情的,因为那时的人们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车马邮件都慢,...

唐诗前半句两个“有”,后半句两个“无”,却藏了李商隐多少落寞(组图)
2021-06-24

在这个季节,读李商隐关于春天的唐诗,别有一番味道。虽然不见得有巴山夜雨涨秋池的韵味,也没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蕴,但是这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却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诗人少年得志,随着年华的逝去,却越来越得不到重用。尤其是在丁忧之后,在...

精彩!晚唐一首再简单不过的唐诗,却蕴藏着“天下大同”的梦想(组图)
2021-05-12

要说这世界上最公道的,莫过于天上的日月,莫过于自然界当中的风雨。天边的那一轮红日,那一弯新月,对待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公道的。无论你在哪里,都能看得到几乎一个样子的月亮,无论你在哪里也都能感受到同等温度太阳的光芒。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如此的细节也值得感慨。就如杜...

十年后再见面,“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道出人生百味(组图)
2021-05-11

一直觉得诗歌是最完美的艺术,字数极少,却能充分地表达情感,还能极大地反映出背后的故事。实际上,每一首简短的诗歌,大抵都有这样的功能。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一把极小的钥匙,能够打开诗人的人生,也能打通诗人与这个世界的对话。唐诗时常给人以大气之感,李杜白等人的努力...

唐诗前半句两个“有”,后半句两个“无”,却藏了李商隐多少落寞(组图)
2021-05-05

在这个季节,读李商隐关于春天的唐诗,别有一番味道。虽然不见得有巴山夜雨涨秋池的韵味,也没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蕴,但是这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却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诗人少年得志,随着年华的逝去,却越来越得不到重用。尤其是在丁忧之后,在...

晚年李白最清丽的七绝思乡唐诗,28字写贬谪之苦更写思乡之痛(组图)
2021-04-23

公元758年,李白已经57岁。他一共活了61岁,此时正是他人生暮年。李白的一生非常坎坷,但是在他将近60岁的时候,却经历了人生一场大难。我们大概都知道李白被赐金放还的历史,李白曾经短时间内得到唐玄宗的认可,进了京城,写了很多宫廷内容的诗作。但是很可惜的是,...

李白被忽悠却不以为意,一首大白话一般的唐诗让对方留名千年(组图)
2021-04-21

李白被誉为诗仙,无论在诗歌当中还是在他的人生轨迹当中,都自有一股仙气。既然是诗仙,生性豪爽的品格当属他的标配。事实上,李白确实在生活当中是非常豪爽的。他喜欢交朋友,喜欢喝酒,对于新鲜的事物也充满了兴趣。哪怕是被别人忽悠了,他也毫不在意。反倒是更讲究两人之间...

这唐诗也太随意了: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组图)
2021-04-18

偶然读到一首唐诗,题目很随意,就叫《偶书》。再看一下作者,这作者的名字也很随意,叫刘叉。唐代的叉是什么?总不至于是今天的刀叉吧?或许,和农事生产的劳动工具有关?最后看下这首诗,前两句随意得让人无地自容: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就这?这叫唐诗?在灿若...

除了唐诗宋词,那时的歌谣也很美丽(组图)
2021-04-13

乐府诗原是歌谣,配乐而唱,兴盛于西汉,发展于东汉,是五言七言诗歌的先声。大部分的乐府诗是由采诗官到民间搜集,供以帝王观察民生。民歌的内容题材常常贴近百姓生活,语言大多通俗易懂,唱的是先民的心声,表达的是最真切的情感。乐府诗有我们熟悉的“乐府双壁”——《木兰...

他只活了27岁,写下一首诗,短短4句,却火了千年(组图)
2021-03-29

《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人们常说浮生如梦,一生的长短如白驹过隙,太匆匆。生命的长度不能决定生命的厚度,常常听人说二十小半生,对于诗人李贺而言,二十已经几乎是他全部的人生。虽如蜉蝣之短暂,却可拟青天...

从小背唐诗的孩子与不背的比,将拉开怎样的差距?(组图)
2021-03-04

最近,关于幼儿要不要背诗的话题,和好友有过讨论。好友坚持认为:诗歌是很好,但是对孩子来说,理解不了,背诵完了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背和不背又能怎样呢?我告诉她,从小背诗的孩子,好处大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诗歌尤其是唐诗的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我们要知道,古...

钱穆:读五类书 做高境界的人(图集)
2021-02-14

1949年,钱穆与同仁在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钱穆书法作品钱穆先生一生治学教学不辍,被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96岁无疾而逝的钱穆,为世人留下了56种54册著作,约1500万字,给中国文化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泽被后世。本文应是钱穆49年后任教香港文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