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唐太宗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唐太宗
大唐第一猛人,一人灭一国
2025-01-11

大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一道圣旨自遥远的长安发出,直抵融州黄水县(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县衙。诏书大致的内容是,融州黄水县令执政期间功劳卓著,着见旨意后,火速回京,另有重任。即便在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广西罗城也算是落后地区。在大约1400年前,那里就等同唐朝的山旮...

中华史上十大大全才人物(图)
2024-12-25

中华五千文明,人才辈出,何止千万。然专而不全者众,内外兼修者少。在这里,先给这次全能的评选标准下一个笼统的定义——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一、姜尚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故从...

起居注——古代帝王的监控录像
2024-12-15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由专门的机构或指定的科员记录在案,送中央档案馆存档,这本档案的名称就叫某某皇帝起居注。有些在乎青史留名的皇帝,面对这种近乎监控录像的东西,即便火冒三丈的时候,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续资治通鉴》记载:有天宋太祖赵匡胤下班后,在御花园里打麻雀玩,突然跑...

如何成为圣明君王?古人智慧世界通用(图)
2024-10-26

明君唐太宗十分信任魏征,对其所言亦十分赞赏。(绘图:志清/看中国)作为历代的君王,其实很多都是想做明君的,很少有愿意做昏君的。可是如何做一个明君,就要很有智慧了。在这一方面,我们其实有前例可循,毕竟中国历史上不乏以仁德、以孝顺闻名,治理天下有条不紊的帝王!在此就以一代明君唐太宗与...

她是中国史上最成功的女外交官,远嫁他乡却没有为自己留下子嗣!(图集)
2024-09-06

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远嫁吐蕃,使得汉藏两族的交往得到很大的发展,她还将中原经济文化带入吐蕃,除了经书、农业、历史和医典,还有纺织业、陶瓷业等工艺,促进了吐蕃的发展,深受百姓的喜爱。因此,文成公主也有一个特别的外号,叫做最成功的外交家。

唐朝一代算命大师袁天罡,相术到底有多牛(图集)
2024-08-21

袁天罡,益州成都人,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道士。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唐太宗在九成宫显德殿召见了袁天纲,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他与你相比怎么样?”袁天纲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之后将袁天纲留居长安,以备垂询,袁天纲自此成为唐太宗的智囊。

助秦王一统天下的兵家尉缭(图)
2024-08-11

古往今来,东西方兵家泰斗、兵法大师层出不穷,各民族各种兵书也灿若星河,但都无法企及孙子、孙膑、尉缭等这几位兵家奇人的智慧与高度。由孙武创作的《孙子兵法》、孙膑写就的《孙膑兵法》及尉缭的兵书《尉缭子》像是浩瀚星河中的璀璨将星,赋予人出奇不意的谋略和奇策,至今引人乐道和推崇。本文将要...

唐太宗焚稿慰忠魂(图)
2024-07-23

虞世南,字伯施,唐太宗为秦王时,归入秦王府为参军。唐太宗即位后,他累迁至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虞世南博古通今、能诗善文。唐太宗于治政之余,经常与虞世南共观经史。每回谈到古代帝王治政得失时,虞世南必要以之讽劝太宗,使太宗大受启发。所以太宗对侍臣们夸奖他:我闲暇时与虞世南谈古论今,我...

讲求诚信的唐太宗(图)
2024-07-14

唐太宗从大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大计出发,主张君臣上下同心同德、开诚相见,才能治理好国家。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猜忌群臣,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而自己以诚信待臣下,用人不疑,便赢得了臣下感恩图报、竭尽忠心。贞观初年,有人向唐太宗上书,请求清除朝廷中的奸臣。唐太宗对此事很重视,亲自召见上书人...

唐太宗远斥佞臣(图)
2024-07-08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了先汉之所以兴隆、后汉之所以倾颓的原因,那就是先汉君主亲贤臣、远小人;后汉君主亲小人、远贤臣。唐太宗时刻不忘历史教训,他亲近贤臣,感人肺腑;疏远小人,正气凛然。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异常。太宗退朝之后同几位近臣漫步在御花园休闲、纳凉。他们走到一颗大树下时,太...

面对天灾人祸 古代帝王如何罪己(图)
2024-05-27

大禹下车泣罪,明代张居正编撰《帝鉴图说》插图当国家发生天灾人祸、政权危难之时,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会沐浴斋戒,祭祀天地神灵,自省罪己,忏悔自己的过错和失误,有时会对全天下颁布罪己诏。人非圣贤,即使帝王也难免会犯错。但史书记载近半数的罪己诏中,帝王谴责自己的原因,竟都是因天灾而非人祸,...

他是史上第一位状元敢拦截唐太宗马车(图)
2024-05-11

明·刘俊《纳谏图》(局部)他拦住皇帝马车,将马缰绕在腰间,噗通跪于马前:陛下今天就请从老臣身上踏过去,臣愿意一死换得皇上纳谏。因为三个奏折他从地方被调到中央山东武城人孙伏伽,年少好学,研读百家,最早是一名小吏。虽然隋末官场混乱,孙伏伽还是因为德才兼备而得提拔,几经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