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三个大的背景因素:第一,天时。毛泽东发动的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十年“文革”,当时已经走到尽头。第二,地利。邓小平那时正准备发动对越战争。云南处于战争前线,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出乱子。第三,人和。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提出所谓“改革开放”,争取各阶层的支持。正赶上全国上下都对“上山下乡”不满,有终结该运动的意愿,中央也就不好继续强为了。
他们五万人跪地,逐一刺血盟誓:"我们要回家!"真正地惊天地,泣鬼神。此刻,知青们最伟大的事业,就是,回家!回家!人们突然意识到,"我们要回家"这件事的历史意义。在那个时代,"回家"竟然是犯天条的事。而第一个发出呐喊,带领27位知青,卧轨上京请愿的,竟是一名最底层的上海知青。他的悲剧性,开始就预示了结局。他此生潦倒,备受争议。我的结论是,如果没有他,没有他带领27位战友殊死抗争,中国知青运动可能推迟十年、二十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