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的《牛鬼蛇神录》: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一部血泪交织的政治教科书中国历史真相|史海钩沉☀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杨小凯的《牛鬼蛇神录》: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一部血泪交织的政治教科书
作者:
杨小凯原名杨曦光,于1948年出生于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家庭。1968年,还在湖南上中学的他,因为一篇题为《中国向何处去?》的大字报,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刑十年,先后在看守所、监狱、劳改农场服刑。《牛鬼蛇神录》一书,正是杨小凯对狱中十年所遇各种人物的真实描述。 极权之下中国民间始终存在的政治反对传统 毛时代的中国大陆,仅仅湖南一地,就有多个反对共产党的民间地下政治组织,这完全超乎我的想象。

在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上,这些形形色色的精灵,如何重新铸造了一位经济学家的灵魂?

杨小凯先生(1948-2004)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曾因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理论的创见而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被称为"离诺奖最近的华人经济学家"。今年7月7日是他去世21周年的纪念日。

但这位经济学家留给我们的一部不朽之书,却是这本《牛鬼蛇神录:文革囚禁中的精灵》。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是如此独特。于我而言,一个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在中国政治极度高压的时代,例如文革,都有那么多鲜活、具体的生命,并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追求。他们的言论,对中国社会的理解,甚至他们的喜怒哀乐、男欢女爱,都在书中生动地呈现,让人们了解到那一代中国人极具个性化的生存面貌。书中写到的政治犯们,他们的反抗精神和行动,以及为此付出的残酷代价,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杨小凯原名杨曦光,于1948年出生于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家庭。1968年,还在湖南上中学的他,因为一篇题为《中国向何处去?》的大字报,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刑十年,先后在看守所、监狱、劳改农场服刑。《牛鬼蛇神录》一书,正是杨小凯对狱中十年所遇各种人物的真实描述。

极权之下中国民间始终存在的政治反对传统

毛时代的中国大陆,仅仅湖南一地,就有多个反对共产党的民间地下政治组织,这完全超乎我的想象。

对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来说,了解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的民间思想,很多是来自类似《夹边沟记事》、《寻找林昭的灵魂》这样的作品,以及1980年代后的一些伤痕文学,而这是很不够的。事实上,在社会管制十分严厉的毛时代,中国也一直存在大量的民间政治反对组织。杨小凯在书中披露,仅湖南就有包括民主党、中国劳动党、大同党、反共反共救国军等政治反对组织。今天看来,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杨小凯的书让我们看到,在1949年到1979年之间,中国大陆的民间社会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即使长期在地下状态,它也仍然存在。而这种民间反抗传统的始终存在,让人不由心生一种敬意与骄傲。试想,如果这种传统在社会被极端控制的时代都存在,那么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压,它也一定会存在下去(当然存在的形式会有很大不同)。作为一个民间反对者,还有什么比看到这种传统曾活生生地存在,且始终存在,而更激动人心呢?

这些毛时代的政治反对人物,在《牛鬼蛇神录》中的代表性人物有刘凤祥、张九龙、粟异邦、杨学孟等人,以及他们的地下党——民主党、劳动党、反共救国军。在狱中遇到的这些政治犯,都受到了杨小凯发自内心的尊敬。这些人,也正是杨小凯后来写这本书的主要动机——他不想让这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政治犯被历史湮没。他一定有为这些给他带来巨大心灵冲击的政治犯"立传"的强烈冲动和责任感,所以才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些人的经历,竭尽所能地回忆。由于当时环境的限制,这些政治犯本人也不会向杨小凯披露全部的事情经过——这样的披露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后人要感谢杨小凯,他通过不同的人物、场景、语言以及细节,尽力拼凑出了那些政治犯生动完整的画像。

这样看来,杨小凯不仅仅是优秀的经济学家,也是优秀的史家。他在笔下把这些逝去的政治犯们复活了。本书的英文译名是Capitive Spirits,直译就是"狱中精灵",书的名字似乎就是最好的说明和解释。他笔下的这些人,代表着人之为人最宝贵的品质之一,那就是反抗专制。

在本书的前言中,杨小凯写道:"当然贯穿全书最重要的问题是:秘密结社组党的反对派运动在中国能不能成功,它在文革中起了什么作用?相关的问题则是:多如牛毛的地下政党在文革中尽管非常活跃,但为什么,他们不可能利用那种大好机会取得一些进展?"

请注意,杨小凯描述当时的地下政党,用的词语是"多如牛毛"!

[page]

而他提出的问题。一直要到此书的最后两三章,作者在劳改队接触到政治犯秘密结社的问题时才被挑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们至少可以从这些真实的故事去理解,在极端高压治下,中国秘密结社的背景、意识形态以及活动方式。

看完这本书,我对书中提到的政治犯,那些身影,冷峻的表情,死刑之前的绝望或失望,都久久不能忘怀。作为一名人权律师,这些年,我在大陆接触了很多类似的政治犯,有些朋友至今仍然关押在监狱,有的朋友则失踪多年,有的朋友已经过世。对类似的表情,乃至他们的性格、动作,我都太熟悉了。他们的品质、学识,以及信心和不屈服的品格,都可以说是这个民族不朽的精灵。

我甚至惊奇地发现,书中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情,都不会让我感到很陌生——即使历史如此残酷,但这种政治犯的气质似乎还是被一代一代人传了下来。就像我认识的那些中国政治犯一样,他们表露出的自信,对历史的洞察感,以及对于专制的极度反感,都和前辈出奇地相似!

惨烈的狱中政治犯之死

在中国,一些民间人士谈起南非总统曼德拉,会调侃说,如果曼德拉生活在同时代的中国,恐怕就会死在监狱中。确实,政治犯的待遇,会因当权者的残酷程度而不相同。书中杨小凯所遇到的政治犯,就遭遇了最残酷的镇压——枪毙,这也是政治反对者面临的最极端处境。这也让我认识到,极权体制的本质之一,就是不能真正容忍异议的存在。

杨小凯的书中写到政治犯张九龙之死:

"1970年的一打三反运动中,张九龙不幸成为受害者。那次运动中,所有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政治犯,全被从劳改单位拉出来,立即执行死刑。我是从张九龙的两个同案犯王少坤和毛治安那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我当时正在挑土,扁担从我肩头滑下来,恐惧、仇恨和悲痛使我直想呕吐。那天后我多次想象他临死前的形象,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海不能摆脱他的面孔,他下棋时忧郁、专注地拿起一个棋子的形象,接着又是预审后他那苍白冷酷的面色。"

杨小凯写到曾组织"民主党"的政治犯粟异邦之死:当粟被宣布死刑后,被公安人员厉声问道还有什么要说的时,粟异邦的回答使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我反共产党,却不反人民,反共产党是为了人民,人民反对你们。""'闭住你的狗嘴,上死镣!'办公室传来叮叮当当的铁镣声,接着是锤子钉铆钉的声音。声音是如此清脆,深重,划破寂静的夜空,使人惊心动魄。"

"他(指粟异邦)那天还不等(公开)宣判完毕,就在东风广场十几万人面前突然大呼'打倒共产党!打倒毛泽东!'。我们对发生的事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只见粮子们(军警)都朝他跑去。我在他的身边,渐渐看清了那场景。他被上了死绑,头很难抬起来。但是他却拼命昂起头来呼喊。这时几个粮子用枪托打他的头,他的声音还没有停止。有个粮子用枪刺向他的口里,顿时鲜血直喷,但他还在奋力挣扎。这时另一支枪刺插入他的嘴中,金属在牙齿和肉中直绞的声音使我全身发麻,还不到宣判大会结束,他已死在血泊中。"

杨小凯遇到的另一位政治犯叫刘凤祥,是原湖南日报主编,他们在狱中成为好友,他对杨小凯影响巨大。他在书中写道:

"(死刑)布告上说雷特超、刘凤祥为首组织反革命组织中国劳动党,煽动上山为匪,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这对我无异于听到一声晴天霹雳,一阵悲痛从我心中涌起。我问苍天,为什么这么优秀的政治家,这幺正直的人却被残酷地杀害?最可悲的是,当局像在干一件暗杀的勾当,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刘凤祥的政治观点,甚至不知道他是谁。"

[page]

多年之后,杨小凯仍然无法平静自己的内心。他对这些政治犯抱有深深的同情,另一个原因,是他自己本身就是政治犯,只是侥幸地活了下来,才有机会讲出这些狱友的故事。

从1949年至今,从王炳章高智晟,到伊力哈木,到刘晓波、许志永、丁家喜、郭飞雄,这一个个中国政治犯的存在,告诉我们,虽然时代在变,但极权政治的本质从来没有变化过,对政治犯残酷镇压的传统也始终存在。而政治犯无疑就是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晴雨表,有政治犯的国家断然没有法治,只有权力的耀武扬威。

杨小凯

中国人是被驯服的人群吗?

《牛鬼蛇神录》不仅仅是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渗透着生命与血泪的政治教科书。事实上,这本书还进一步回答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中国人是否勇敢的问题,以及中国社会是不是真的稳定的问题。

杨小凯在书中写到:"共产党朝代的稳固不是因为它的开明,而是因为它的残酷。两三年后,沈子英(另一名狱友)又被加了四年徒刑。看样子,当局是绝不会让他这一辈子再回到社会上去了。他每次快满刑,马上被加刑。这大概是为什么社会上看不到批评共产党的人,全世界都以为中国人本性驯服,对共产党毫无尖锐批评的原因。从沈子英身上,我看到中国人的本性并不是那么驯服的,至少不像人们在中国社会上看到的那样驯服。保持着中国人向当局挑战性格的人,充满着劳改队和监狱。"

"人民不需要自由"(歌手李志反讽的歌词),果真如此吗?真正熟悉中国社会状况的朋友,大体会认同杨小凯的观察。不仅杨小凯时代如此,杨小凯之后的1989年天安门广场运动,2015年的709大抓捕,以及中国历次的政治运动,都证明了中国人并不缺乏反抗的勇气。在中国,似乎看不到反抗者的原因,恰恰是残酷的镇压完全压制了政治反对力量,有影响力和行动力的政治反对者,无一例外都受到了各种手段的镇压。今天与过去不同的只是:当局稍微变"文明"了一点,他们已经学会娴熟地利用司法手段,把各种政治犯送入监狱。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对于社会的观察,需要高度重视一国的人权保护状况,尤其是政治犯的人权状况。杨小凯后来能取得经济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不乏他自己的努力,包括在监狱坚持学习英语和高等数学,但大概也离不开他对于书中所描述的苦难本身最深刻的体验。

本书与少年杨小凯"中国向何处去"的疑问

1967年,19岁的中学生杨小凯(时名杨曦光)写了《中国向何处去?》这篇长文,并改变了他的一生的命运。在文章中,他写道:"中国已经形成了新的特权阶级,他们压迫剥削人民。中国的政体与马克思当年设想的巴黎公社民主毫无共同之处。所以中国需要一次新的暴力革命推翻特权阶级,重建以官员民选为基础的民主政体。"

因这篇文章,杨小凯被判刑十年。又因为狱中的十年,才有了这部奇书《牛鬼蛇神录》。可以说,没有《中国向何处去?》,就没有《牛鬼蛇神录》,甚至就没有日后的经济学家杨小凯。

在书中一开始,杨小凯就提到自己一生中身份的三个转变:信奉共产党思想的高干子弟——十年牢狱变革自己的思想——经济学博士。他曾经受共产党的极深影响,思想第一次受到重击,是他的哥哥和舅舅被划为右派,而他身为高干的父亲,因为反对大跃进而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被下放农村。这些家庭剧变给青年杨小凯带来巨大的冲击。促使他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自我革命。他想搞清楚,"文革中城市居民与共产党干部发生激烈冲突的真正原因"。

真正给予杨小凯历炼,促使他思想完成转变的却是长达十年的牢狱生活。杨小凯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甚至几乎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了最真实的中国。他描写了自己真实接近死刑的恐惧,他不惜笔墨书写他的难友们。那些形形色色的"狱中精灵"所组成的最真实的中国社会:既有各种各样的反革命犯(政治犯),也有盗窃犯,有不同意公私合营而上访入狱的民营企业家,当然也有传授给杨小凯知识的大学老师,工程师。

杨小凯提到,1970年代初,他在监狱里彻底放弃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而成为一个极力反对革命民主主义,支持现代民主政体的人。"从杨曦光的眼睛,读者会看到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上,形形色色的精灵是如何重新铸造了杨曦光的灵魂。"

在书中,杨小凯也用充满赞赏的语气,描写被公私合营的小企业主。他真心赞扬市场交易,赞扬小企业主的生产效率和财富积累。他毫不掩饰对于计划经济,对于不保护人民财产的各种制度的痛恨。他说到,1949年之后农民因为税负过重而怀念国民党时代,痛骂毛泽东——这些所反映的,不就是现代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念吗?包括保护私有财产;促进公平竞争;增加市场活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于那些因自由表达而入狱的人,对在监狱内疯疯癫癫的民国时期律师,对无法自由表达而只能趁着做苦力发表"联合国"演讲的犯人,以及那位在看守所虔诚敬拜上帝的天主教徒,都充满敬佩。书中的那些细节描写,也代表着杨小凯自己憧憬、追求的价值。

而保护私有财产、尊重市场;表达自由、信仰自由以及司法公正,组党结社自由,这些不都是现代民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基础吗?

到了这里,我们似乎不再遗憾杨小凯的书里没有给中国的社会文明转型提供路径答案。 Capitive Spirits,狱中精灵,书名就是答案。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也表达了历史演变过程中前进的方向。

或许,中年的杨小凯在这本书中所表达的,就是少年时期他"中国向何处去"之问的答案。通过书里这些具体人物的遭遇,相信每一个读者心中也都会产生答案:中国一定要废除极权专制,走向保护私有财产、保护自由、促进平等的民主宪政国家。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作者伍雷,原名李金星,中国人权律师,现旅居日本。)

本期推荐档案:

杨小凯:

《牛鬼蛇神录:文革囚禁中的精灵》

"我的一生"(附:《中国向何处去?》)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中国民间档案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