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当革命和尚:“你可以结婚,只要不张扬 帮你婚后住处”军政|军事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高薪当革命和尚:“你可以结婚,只要不张扬 帮你婚后住处”——差点当“和尚” 纽约文人蔡可风揭中共操控宗教
这项任务并不寻常。据女干部说,因为中美关系改善,“自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许多外国友人常来中国各处游览,中央需要有文化素质的人接待外宾,现在正在加紧培训。最急需的是一些有思想觉悟、又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年轻知识分子,到寺庙、教堂等宗教场所工作。”

“你可以结婚,只要不张扬”中共体制内的和尚是国家授意政治需要是工作不是信仰

蔡可风于2015年12月出版《开,南风窗》,书中记录1949年以来中共统治下的多波逃亡港澳潮。其中章节〈高薪聘请和尚〉,回忆他曾被居委会招募为“假和尚”的经历。(蔡溶/..;

近日,围绕中国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各种新闻登上热搜,外界哗然于其身涉刑事犯罪、挪用侵占巨额资金乃至长期涉性丑闻。许多人难以想像,在佛教的清净之地会走出释永信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政治方丈”。然而,若将释永信置于中国的体制背景下,这些现象便不再只是个人问题,而更显出制度性的结构与安排。

资料照:释永信(图中坐者)是外界公认的“政治和尚”。(Cancan Chu/Getty Images)

蔡可风在《开,南风窗》的〈高薪聘请和尚〉一章中披露,曾在1970年代被居委会高薪征召扮和尚。(蔡可风提供)

蔡可风在《开,南风窗》的〈高薪聘请和尚〉一章中披露,曾在1970年代被居委会高薪征召扮和尚。(蔡可风提供)

前“纽约海外华人作家笔会”会长蔡可风,昨天(28日)接受《大..;》访问时,分享了一段1970年代的亲身经历。他的叙述揭开了中共官方如何从大学生中精选青年,进入寺庙担任表面上的“出家人”、实际上的统战角色——所谓“政治和尚”的由来。

高薪当和尚:“你可以结婚,只要不张扬”

据蔡可风回忆,1973年秋天,他正在广州修养身体。某日,一位居委会黄姓女干部突然登门拜访。他的母亲一时惊慌,以为家里出了什么“问题”,但对方笑容可掬地开门见山:“你儿子身体好点了吧?我这次来,是要谈一项政治任务。”

这项任务并不寻常。据女干部说,因为中美关系改善,“自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许多外国友人常来中国各处游览,中央需要有文化素质的人接待外宾,现在正在加紧培训。最急需的是一些有思想觉悟、又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年轻知识分子,到寺庙、教堂等宗教场所工作。”

她补充说:“你不用做什么体力活,主要是接待外宾。只是还不能确定分配到哪间寺庙,总之是从事宗教性质的职业。”

黄委员接着列出条件:这项工作的对象需具大学学历,最好懂一两门外语,本身没有犯过政治错误、年龄不超过30岁,家庭出身普通即可,重点看“表现”。蔡可风被认定符合这些条件,其个人档案也早已被审核。他们开出的待遇是每月80元,远高于当时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约51.5元),更是普通工人收入的数倍。在那个多数人月薪仅十余元、二十元的年代,这份工作可谓“高薪厚职”。

当蔡可风追问“黄同志,具体什么工作内容”时,黄委员才笑着说:“当和尚啊!”

母子俩哭笑不得。母亲立刻反对:“我还指望儿子传宗接代,怎么能当和尚?”黄委员笑容未减,耐心解释:“这只是职业,不是真出家。头是要剃光头,工作时穿工作服——也就是袈裟,戴僧帽,在寺里要念经、吃斋。但你每周能回家团聚,回家想吃鸡鸭猪鱼等荤菜都没问题,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她甚至补充:“对了对了,还可以结婚生子,只是不要对外张扬。我们会帮你安排婚后的住处。你每星期轮休就回家,上班时就去寺庙上班。”

蔡可风记得,对方还看到他桌上的历史书,大加称赞:“和尚最好是学文科的,你这么喜欢文史,最适合不过了!”

然而,蔡家并不急需这份工作。他的哥哥与妹妹已成功偷渡到香港,定期寄钱回广州接济家用,经济无虞;更重要的是,蔡可风不愿意成为“假和尚”,被同学耻笑。因此坚持婉拒:“我只想做普通工作。”母亲也跟着劝阻:“文革时庙都被砸了,祖坟也给刨了,万一再来一次,这种职业就是‘职业搞迷信’,会被戴高帽游街示众,不划算、不划算!”

黄委员急忙保证:“不会不会,这是革命和尚,是接受革命任务!”话一说完,她似乎意识到说多了,话锋一转:“你再考虑看看吧,愿意的话来居委会找我。我不在也没关系,只要你点头,我们会帮你办理组织关系转移到华南工学院革委会……。”

蔡可风最终没有接受这份“高薪职业和尚”的安排。

多年后回望,蔡可风说,那年代的大学生本已稀少,符合选拔条件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然而他明白,一旦入局,就难以脱身,于是选择拒绝,转而投身于后来三次惊心动魄的偷渡行动,于1975年成功抵达澳门,后转往香港,最终在美国纽约定居。

跳舞厅里的“方丈”:当和尚成为体制角色

蔡可风的经历,与网路评论人、《天高海阔》频道主持人张修杰在7月28日节目〈佛门清净地为何走出个释永信?〉中所讲述的故事不谋而合。

张修杰在节目中指出,宗教界上层人士其实都有行政级别,并非真正的出家人,而是体制内角色。他讲述了1983年发生的一件事:他一位大学同学的父亲是某杂志主编,派记者去中国东部一座“比少林寺还有名”的寺庙采访方丈,同学随行而去。

到寺庙敲门表明来意后,寺中僧人却说“方丈不在”。众人纳闷——按照传统,寺庙方丈应常驻寺内,为何会在外?僧人透露,方丈那晚在某城市的歌舞厅里跳舞。

两人惊讶之余,直奔该歌舞厅。一问“方丈在不在”,服务员说“在”,对方丈还很熟悉。于是叫来了一位西装革履、头发整齐的中年男子,自称方丈。记者表示希望当晚就采访,方丈说“你等一下,换个地方”。接着把假发一脱、袈裟一披,开始接受采访。

张修杰总结道:“所以我说,为什么在佛门清净地会走出释永信这样的人物?大家不用想太多。原因很简单:当政治进入所有领域,特别是宗教领域的时候,宗教就会变异。”

棋子还是和尚?释永信不是个案

蔡可风说,正是看到张修杰的节目,他才想起往事并分享出来,期望让外界理解:所谓“政治和尚”,其实是国家统战工程的一环。

他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释永信的崛起与争议便不再只是私德问题。他更像是一枚被精心安排的棋子,是体制内选拔出来的形象代表。年龄、时代背景、历任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无一不吻合当年“政治和尚”的筛选模式。

据公开资料,释永信出生于1965年,16岁(1981年)即于少林寺剃度,然后到各地寺庙处学习;19岁时回到少林寺后即被推选为寺院管理成员;22岁时担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从此掌控少林寺数十年。他还担任多届全国人大代表,活动遍及宗教、政界与商业领域。

释永信如此年纪、资历的跃升,显然并非偶然。蔡可风直言:“他若是与中央达成协议才愿意出家,那意味着这一切皆为国家授意,他不过是执行者。”

蔡可风说,即便今日释永信遭遇丑闻缠身,也不应单纯视为个人堕落,“在中共眼里,个人品德只是小节,这是长年制度性掩护与纵容的结果。大家笑他搞女人,那中央那些人表面正经,多少人养小三小四?只是有事时才被揭出,这些不是一般的丑闻,而是一种政治操作。”

在中国体制中,蔡可风认为,“僧人”早已变成行政角色的一种形式。他们不是在出家修行,而是在上班和执行统战任务。他们既是和尚,也是官员、企业管理人,更是体制下的工具人。

蔡可风最后说:“我们该问的不是他配不配当和尚,而是——是谁让他当上这个和尚的?”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