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示意图。(Chintunglee/维基共享资源)
近日广东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与第三人民医院完成合并,第二人民医院的执业许可证注销。今年以来中国公立医院迎来合并潮,至少20家公立医院重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经历过去十几年的规模扩张,公立医院开始出现产能过剩、供需失衡,面临收入断流、医保控费、患者流失、财政断奶的困境,未来整合潮仍将持续。
汕头市两家“百年老院”合并
近日汕头市卫生健康局发布公告,同意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销,这意味着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合并组建汕头市人民医院的工作已经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深度融合的两家医院,均是百年老院。
官网信息显示,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是英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63年创办的汕头福音医院,1953年改名为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迄今已有160年的历史。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始于1878年的益世医馆,此前是肩负粤东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三级综合医院。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此类整合事件已发生二十余起,遍布浙江、上海、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医疗过剩产能出清地方二级医院首当其冲
由于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以及基层医疗网络的截留效应,地方二级医院成为这波公立医院整合潮的重点。
《第一财经》近期报导,多位卫健人士直言,经历了过去十几年的高速扩张,医疗系统出现结构性的资源过剩,供需失衡之下,一些功能定位不清晰的、以二级医院为主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出现压力,不得不寻求资源整合。医疗系统低效运营的过剩产能悄然开始出清。
多数因经营不善合并的公立医院,都会选择压缩人员和床位规模。这也意味着,这一轮公立医院合并,也是多年扩张浪潮下的首次“逆行”。
博主“张师兄医起AI”也有类似看法。他近日在社交平台发视频分析,二级医院门诊量暴跌,三级医院却大涨,患者全被三甲医院虹吸。上面被三甲碾压,下面被社区医院抢患者,二级医院变成了夹心层。
专业咨询机构“中国报告大厅”近日发文分析,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妇幼类医疗机构平均床位使用率不足65%,部分县域机构甚至出现空床率超40%的情况。这种供需错配直接推高了运营成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并重组成为消化冗余产能的主要路径。
上海一位卫健人士刘渝告诉《第一财经》,二级医院长期处于“两头吸、中间空”的窘境。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医疗资源一直是向上集中的,头部医院拥有最好的人才、患者和技术,而在供需失衡后,头部的三甲医院为求生存,也开始“往下卷”,虹吸二级医院的常见病、慢性病患者。
抱团取暖公立医院兼并重组潮仍将持续
事实上,中国的医院普遍因经营不善陷入亏损,只是二级医院情况更为严重。
按照中共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公立医疗机构有43.5%亏损,亏损额超过1万亿元。虽然没有最近两年的最新数据,不过考虑到这两年经济增速放缓、人口持续萎缩等多方面因素,医院的经营压力只会有增无减。
近年亏损扩大。据2025年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国公立医院亏损面超过60%。但博主“沉默的大多数”近日发视频认为,实际情况可能90%,除了头部三甲医院和部分比较好的县乡医院,绝大部分的医院都在亏损。
2023年底,国家卫健委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郝晓宁接受中共《人民日报》客户端采访时公开表示,目前一半以上医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债问题,造成负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正是导致公立医院负债压力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博主“珂珂说历史”分析得更为深入。他说,随着医保控费、药品加成取消、DRG/DIP支付方式全面推开,公立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合并是为了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活下来、强起来。
DRG/DIP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的两种模式,分别代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就这波公立医院合并潮的未来走势,《第一财经》上述报导表示,经历过去十几年的规模扩张,资源过剩、供需失衡的后果已经开始显现,中小型医院的合并、转型在未来几年内可能成为常态。
博主“医疗职场非常帅”说,现在公立医院面临收入断流、医保控费、患者流失、财政断奶的困境。国内二级医院11,946家,保守估计一半以上都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转型迫在眉睫。
网友“传统文化”表示,说得好听点是合并,说得不好听就是都过不下去了,抱团取暖而已。韭菜们都用脚投票,健身、跑步锻炼、喝中药、推拿去了。
公立医院合并潮蔓延
汕头市两家医院的合并并非个例,今年以来,中国公立医院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一线城市到县域基层,合并重组之势蔓延。
6月13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卫健委发布公告,撤销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组建霍邱县人民医院,目标是创建三甲医院。
公开资料显示,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前身是中共军方的131医院,下辖13家分院,医院编制床位1000张,而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是霍邱县医院,医院编制床位800张,中共“十四五”规划医疗总床位2800张。
6月7日,宁波市肛肠医院整体搬入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5月23日,内蒙古卫健委发布公告称,受理包头市第八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请,这意味着包头市第八医院并入包头市中心医院的整合正式完成。
5月19日,上海市公惠医院拟申请注销登记,此前上海市公惠医院已被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合并。
5月13日,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全面启用,永丰县人民医院与永丰县妇幼保健院已融合完成,两院于当天实施搬迁。
4月30日,浙江省卫健委批复,同意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和杭州市儿童医院整合组建为杭州市妇幼保健院。
4月25日,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合并,重组为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此次合并的两家医院亦是“百年老院”。合并后的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拥有1200余张床位、1900余名在岗职工。
3月25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医疗集团正式挂牌“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标志着南海区第五、第六、第七人民医院的全面整合。
今年3月,原吉林市妇产医院与吉林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正式整合,成立吉林市妇幼保健院。
事实上,这波公立医院合并潮2024年已经开始了。2024年12月,淄博市第一医院与职业病防治院合并。2024年4月,宜兴市人民医院联合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成立医疗集团。
2023年6月,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州市第二医院分别牵头整合当地皮肤病防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组建了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和福州市第二总医院。
同年3月,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组建成立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为浙东区域规模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
除公立医院外,非公医疗机构也在合并中求生存。今年5月,北大医疗集团宣布,北大医疗鲁中医院与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合并,组建北大医疗鲁中医学管理中心(总院),合并后开放床位总数达到了170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