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4月以国安名义发起232芯片产业调查,关税细节尚未出炉,台湾等半导体高度发展国家无不绷紧神经。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今天宣布,将在两周内公开调查结果。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今天宣布,将在两周内公开232芯片产业调查结果。(示意图/翻摄自unsplash)
美国总统川普今天在苏格兰与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敲定关税协定,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于场边回应记者对芯片关税的提问。
川普2月扬言对进口芯片课征25%的关税,商务部两个月后援引1962年“贸易扩张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条款(Section232)展开半导体调查。
这项调查涉及范围广泛,例如硅晶圆等芯片零组件、芯片制造设备及“含有半导体的下游产品”。商务部着眼“提高国内半导体生产能力的可行性”,以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还有为了保护国安,是否“有必要”实施关税等额外贸易措施。
美国高度依赖从台湾进口的芯片,而前总统拜登试图扭转局面,曾推动通过“芯片法案”,以补助芯片厂扩大在美生产。台积电也依法获得补助。
川普喊出25%的芯片关税后,要求“关税刀下留人”的呼声不断,华府智库“资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5月跑模型估算,25%的芯片关税上路第一年将使美国经济成长下滑0.18%,持续征十年累积GDP损失达1.4兆美元(约新台币41兆元)。
此外,半导体成本增加25%下,车价可能会直接上涨最多达1000美元。“资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推估经济萎缩所损失的税收,大于关税收益。
智库也指出,美国政府将因此损失1650亿美元的净税收;美国人均生活水准在第一年将损失122美元,10年累计达4208美元。
AI、汽车等重要产业的影响方面,智库表示,半导体成本的增加将提高训练AI模型的成本,削弱美国在AI领域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国将持续大力补贴AI与半导体产业,使得中国企业能在不受相同成本限制下扩展AI实力,有机会取得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