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花5万养我长大,现在我花50万却养不起一个娃 国内新闻|大陆新闻解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父母花5万养我长大,现在我花50万却养不起一个娃

曾经,养娃被视为“添一双筷子”的事情,但今天不仅要添一双筷子,对一个家庭来说,还需要好几年“不吃不喝”才行。

前几天,老妈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突然叫了出来,说现在的奶粉咋这么贵,竟然要几百元一罐。

我头也没回说,几百元一罐还是便宜的,大把的人一个月光奶粉钱,就得花好几千。这已经不是你们那个时代了,养一个娃只需要添一双筷子,现在你花50万,都未必养得起一个娃。

2024年,育娲人口研究智库发布了生育成本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来看,全国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约为68万元。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养育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为全球第二高,和生育率一样,都仅次于韩国。

这是一个和我们常理相悖的事实。至今,我们还只是发展中国家,理论上这意味着我们的各项生活成本都比较低,但实际上,在房价收入比和养育成本这两大开支上,我们都面列前茅。

原因是什么?

首先就是物价上涨,这是养娃贵最直观的因素。

过去20年,我国婴幼儿用品价格大幅上涨,其中仅仅是奶粉价格就翻了4倍,和婴幼儿相关的一切费用都在上涨,而早教班费用更是从每月300元涨到3000元。

其中医疗成本,也在稳步上涨。从怀孕到分娩的各项检查费用约3000-5000元,如果选择高端服务,那么费用会更高。

当然,养娃这件事投入最大的,其实还不是吃喝拉撒,而是教育。

对80后和90后来说,父母抚养长大,除了学费之外,几乎不会在教育上有什么其他投入,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学历对人生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这也加剧了教育间的竞争。

根据育娲人口智库的报告,我国家庭平均0到17岁的教育支出占全部养育成本的61%,高达33万元。

换句话说,如果把教育支出剃掉,那么我国的养育成本即可减少六成。但问题在于,明明都义务教育了,为什么家庭对教育的投入还越来越高?

造成今天这样的现象,和这个社会的“追求”是离不开的。

职业有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同;但从薪资收入来看,它是有高低的;而一个社会对职位高低的体现,都会反映在薪资收入上。

反过来,这就会加剧父母对这些高薪职业的追求。

当每个人都在这么追的时候,教育就形成了产业化,就形成了军备竞赛。

在我小时候,爷爷就知道,只有读书才有出息,只有坐办公室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体力劳动;这说明天然的,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就是推崇脑力劳动,而贬低体力劳动的。

尽管在今天,大家嘴上说没有区别,但实际上,得看父母们的行为;如果他们在教育上的投入没有变化,甚至还更激烈,那就说明,职业之间的差异,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更大了。

社会上职业差距的过大,导致了父母们在教育投入上的军备竞赛,大家都想成为“人上人”,每个人都在极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无形之中这也进一步推高了养娃的教育成本。

如果教育是养娃的大头,那么未来要想鼓励甚至是刺激更多生育,首要解决的,可能还是不同职业之间薪资的差异化。

也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父母们从源头上进行教育内卷。

目前我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孩子课外教育上支出高达3.8万元,在北京上海一线城市的家长更占到家庭年收入的30%,可以说他们是对教育投入最卷的一群人。

对教育投入最卷,看起来是他们的事情,但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

投入越大,理论上产出也就越大;富裕家庭可以拥有更多资源对孩子教育投入,理论上也意味着,这些孩子的将来也会有更大概率出人头地。

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送外卖的父亲辛苦供孩子读完大学,在孩子毕业后,父子俩可能会一起跑外卖。

这几年大家都在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原因其实很简单,普通家庭和一线城市家庭,大家在起跑线上的投入就已经是天差地别了,那么一线城市家庭后代的孩子更优秀,这也符合投入越大回报越高的原则。

尽管这几年很多人已经在说教育投入产出比已经不行了,但那是普通家庭才会考虑的问题。对有资源的家庭来说,为孩子提供更多资源,也仍然会是常态。

这意味着今天我们看到的社会分化,随着不同家庭对孩子教育投入的不同,未来还会继续分化,甚至不排除分化加大。

这一点在城市和农村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一线城市与农村地区成本相差5倍,上海家长为双语幼儿园支付的15万年费,就相当于农村家庭整个小学阶段的总支出。

高收入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31.5万元,而低收入家庭仅12.6万元,两者在教育上的投入就已经差了十倍,未来随着这些孩子长大踏入社会,分化怎么会不加大?

这个现象,对普通人来说,或者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真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高收入家庭一定是稀缺的;这意味着从生育率的提高来看,还是要拉动更多普通家庭生育才行。

但问题在于,如果普通家庭生娃以后,在教育投入上资源跟不上,导致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平庸”,那么对普通家庭的父母来说,这甚至是一件投资抵不上回报的事情。

这,才是今天生育低下,许多收入一般的年轻人不敢生育的主要原因。

他们怕生娃以后,不仅未来不能帮着养老,甚至还要自己贴金给他谋生的时候,那么生育这件事从经济上,已经没了任何效益。

养儿防老,在今天来看虽然价值观已经不对了,但对绝大多数收入一般的普通人来说,自己老了都不见得有保障,如何继续为自己的后代提供经济扶持?

这是一道很现实的人性选择题。

对80后90后来说,他们的父母只需要花费5万元,就可以很轻松把孩子养大,但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哪怕是花50万,也无法把一个孩子养大。

养娃要不要考虑经济问题?

从情感上,没人愿意养娃还要考虑经济问题;但当你发现,别人家的娃都有培训班上,成绩名列前茅,而自己家的娃周末只能在家玩游戏,成绩一次不如一次的时候,你很容易就产生焦虑感。

真正让生育走低的原因除了养娃贵,还和养娃后无法产生回报相关。

有资源的家庭砸资源培养娃,没资源的家庭用手机迷住娃;这二者之间的资源稀缺带来的孩子人生成长轨迹,也会彻底不同。

现在毕业的年轻人,能够干嘛?一个月薪资还是3000元,甚至还有大把的人抢着做,但这已经是十年前90后毕业的收入了。

如果按照当下职场环境来看,没有人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更多生育,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说;答案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感受不到一个收入不断上涨的乐观氛围,由此也将这种不那么乐观的氛围,代入到了自己将来的孩子身上。

有的人出生是来享福的,有的人出生是来受苦的;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享福的,而不是吃苦的。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叶净寒

来源:罗sir财话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