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捞女游戏”的本质是男人斗男人网络新闻|精彩网文☀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网闻 > 正文
文摘:“捞女游戏”的本质是男人斗男人

有评论认为,男性困境不是女权主义造成的,而是缺乏女权主义造成的。男性要看到自己在一个不平等的结构里面,这个不平等的最上层是“霸总”。

时事节目“不明白播客”播出节目《“捞女游戏”背后:这些男性为什么厌女?》,主持人袁莉就一款引发争议的热销游戏《捞女游戏》(后更名为《情感反诈模拟器》)采访了几位参与者和观察者,其中包括性别平等研究学者李思磐。李思磐认为,这个游戏里面的逻辑并不是什么男性跟女性的战争,它的本质是男性跟男性的战争。简单来讲,故事一开始是英雄救失败者,老板救他的员工。重点不是这个老板以前是住出租屋的人,重点不是他现在真的觉悟了,有了多少在两性关系里的体察,有多少技巧,而是因为他现在成功了,他有钱了,他不再土气,他有社会地位,有各种社会关系。这个情节设定适合某一类涉世不深的男性的世界观。然后这种世界观就是当我成为一个霸权性男性,一切就都好了。

男性真正需要学习的是什么?李思磐认为,如果他们想拥有比较满意的亲密关系,其实从幼儿园、小学就应该做好情感教育和性教育。如果男性从小的教养不是那么的男性中心,能够让他们更温和,更不那么渴望成功,更能够去体察别人的需求,那他们在情感生活里的满意度可能会高很多。

李思磐指出,要说性别对立的话,她从游戏里看到的是社交媒体极化带来的所谓的性别对立。这个游戏对现实的反映是完全歪曲的,它寻找到的解决方案也是错的。其实当男性看到自己困境的时候,应该看到这个困境不是女权主义造成的,而是缺乏女权主义造成的。男性不仅仅要看到女性的要求、女性的欲望对自己形成的一个挑战,更多的要看到自己在一个不平等的结构里面,这个不平等的最上层是“霸总”。

李思磐:男性不仅仅要看到女性的要求、女性的欲望对自己形成的一个挑战,更多的要看到自己在一个不平等的结构里面,这个不平等的最上层是“霸总”

中共叙事战让台湾人习惯沉默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不让中国编写我们的战争叙事》,作者洪浦钊指出,共产中国针对台湾发动的“叙事战”,不仅内容多元、形式灵活,更透过历史诠释、民主质疑、和平话术与战争恐吓等多重手法,逐步塑造“台湾无力自保”、“美国人靠不住”、“两岸终将统一”的心理剧本。一旦台湾社会集体接受这套叙事逻辑,就会从思考起点上丧失选择意志。这正是“叙事战”相较于“认知战”,更具渗透性与危害性的根本原因。

文章说,中国“叙事战”建构层层堆叠、彼此勾连的故事系统。这套系统的核心叙事,简洁频繁的让人耳熟能详,就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反对统一就是挑衅与制造战争”。从历史、地理、血缘到文化,中国编写一个有逻辑、有情感、有道德正当性的故事,让你一旦接受这套逻辑,就会自然认为,“支持统一是理性”、“反对统一是挑衅”;追求和平就要避战,而避战的前提就是不要惹怒中国。这种“叙事战”最可怕的是:他不会强迫你接受什么,而是让你“觉得没得选”。

作者提醒说,这类叙事不会直接逼你表态,而是让你“习惯性地沉默”,让台湾社会的防卫意志与民主自信,在不知不觉中被稀释,这就是叙事战的真正可怕之处。他不是让你害怕、愤怒或认同对方,而是让你慢慢失去“说不”的勇气。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时方

来源:DW,有删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