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考古人员表示,他们通过高精度显微镜在兵马俑身上发现一百多枚两千多年前制作兵马俑工匠的指纹,其中有未成年人。
7月25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馆员李晓溪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在已经修复的40多件陶俑身上,利用高精度显微技术提取了一百多枚指纹,结合指纹学对当时陶工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比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目前我们最初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指纹以成年男性居多,有少数‘未成年人’指纹存在,至于在整个陶俑制作过程中,他们都参与了什么样的环节,存在怎样的分工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兵马俑身上发现两千多年前工匠的指纹,引发热议。不少网友感概地说:“千年时空触碰,感觉到匠人。”
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发现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本来就是人捏的,有指纹不是很正常??没啥稀奇的。”
“然后呢??????指纹有什么价值呢?能研究出来,古人是斗多,还是簸箕多?”
“不懂就问,这有什么用??”“我晚上一抬头看见5000年前的月亮。”
还有网友调侃:“有指纹说明都是用手搓的,而不是大批量流水线倒模有进步,下次看看战车有没有轴承螺丝。”
“意味着纯手工制作,没有科技狠活。”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距离市区四十几公里的郊外骊山上,分为秦始皇陵地宫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区,皇陵被世界公认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也存在许多未解之谜。例如,很多人并不清楚兵马俑其实是彩色的,像真人一样栩栩如生,但在出土15秒后就会迅速脱色,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灰色。当时负责挖掘的考古专家被这一幕震惊,后悔犯下大错,没有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
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长眠于地下两千多年,但在史书中却没有留下记载,这是一件相当诡异的事情。
此外,兵马俑重见天日,可谓是震惊了世界,人们惊叹于千年以前大秦帝国的庞大军力。
更让人惊叹的是,已发掘出的八千多个兵马俑,千人千面,各具英姿。将帅步卒,身材魁伟,眉目传神,或金甲凛凛,或战袍飒飒。人像的刻画极度写实,从而形具神生,流露古朴宁静而又刚毅不屈的武人气质。
有人认为,这些兵马俑是以真人作为参照制作的。他们很可能就是参照某次出征前或者凯旋而归的秦国士兵的样貌来烧制,所以每个秦俑做出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可以根据他们的长相来判断他们是哪个地区的人。
而且这些兵马俑还手持兵器,那些金钩、铜戈,都没有锈蚀,其中有一柄青铜剑,被压在一堆倒伏的秦俑之下已经数千年,剑身早已压弯。然而,考古人员发掘时将倒下的秦俑挪开,那把剑瞬间回弹,平直如初,令人震惊!
一些学者认为,秦始皇的这些地下兵团,守卫着始皇的陵墓,再现了大秦帝国的辉煌,也为后人了解和找寻中华传统文化,留下珍贵的文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