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息时代:全民理财焦虑蔓延,存款防线失守,资金何去何从?
银行利率表上不断缩水的数字,如同无声的警钟,敲打着每一个普通人的钱袋子。一场席卷全国的理财焦虑,正在低息时代悄然蔓延。昔日稳健的银行存款,如今已难敌通货膨胀,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富管理策略。
2025年7月,居住在杭州的退休教师陈阿姨收到银行发来的利息短信,发现比上季度再次减少了20%。曾经被她视为养老保障的50万元三年期存款,利率已从去年的1.9%降至如今的水平,一年下来的利息寥寥无几。“这点利息,连猪肉涨价都抵不过啊。”陈阿姨苦笑着向记者抱怨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陈阿姨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低息时代下普遍存在的困境。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清晰地描绘了这一趋势:银行存款利率的防线正在全面崩塌,已然步入“0时代”。该机构监测的36个重点城市82家银行689家支行数据显示,除三个月期平均利率跌破1%外,各期限存款利率全线下滑,中长期利率集体进入“1字头”。具体而言,一年期1.287%,两年期1.372%,三年期1.695%,五年期1.538%。与5月份相比,所有期限利率均呈下滑态势,其中,三个月期平均利率下降了4.7个基点;六个月期下降5.6个基点;一年期下降5.2个基点;两年期下降5.6个基点。
中国银行的普通定期存款利率表,更直观地展现了这一趋势:三个月0.65%、六个月0.85%、一年0.95%、两年1.05%、三年1.25%。曾经备受青睐的大额存单,如今也风光不再——起存20万元的情况下,三个月期0.9%、六个月1.1%、一年1.2%、两年1.2%、三年1.55%。更令人费解的是,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倒挂”怪象,三年期利率高于五年期。融360数据显示,三年期平均利率为1.695%,反而高于五年期的1.538%。邮储银行五年期利率仅为1.3%,比三年期仅高出0.05个百分点,长期锁定低收益的风险显著加剧。
这轮存款利率下调始于2025年5月20日。当日,六大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同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降幅普遍在10个基点左右,部分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首次跌破1%。同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宣布下调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一年期LPR降至3.45%,五年期以上LPR降至3.5%,均较前值下调10个基点。进入6月,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中小银行纷纷加入调整行列。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指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和LPR持续走低的环境下,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增大,存款利率下行已成中长期趋势。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也认为,为应对上半年央行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措施的影响,商业银行不得不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以缓解净息差压力,预计“未来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利率持续走低,对普通储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利息收入大幅缩水。以中国银行为例,20万元存三年普通定期,利率1.25%,到期利息仅7500元;20万元存三年大额存单,利率1.55%,到期利息9300元。若与2024年同期相比,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从1.9%降至1.55%,30万元存款三年将损失利息3150元。更严峻的是,实际利率可能为负。2025年5月CPI同比上涨2.1%,核心CPI上涨2.3%。这意味着,即使选择利率稍高的大额存单,实际购买力仍在缩水。
面对持续走低的存款利率,人们开始寻求其他的理财渠道。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速仅为5.2%,创十年新低,同期居民理财产品规模增长15.6%,保险产品增长19.2%。另有数据显示,2025年5月居民部门贷款减少4300亿元,同比多减1.4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反映出人们对于借贷消费的意愿降低,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投资理财。资金加速流向理财、黄金甚至海外市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理财规模在6月末飙升至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创下赎回潮以来的新高。
面对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单一依赖银行存款已非明智之选。金融专家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采取多元化配置策略:
阶梯存款法:将资金拆分为不同期限的存款组合,例如将20万元资金拆分为5万元(一年期1.1%)、5万元(两年期1.2%)、10万元(三年期大额存单1.55%)三部分。如此配置,既能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又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跨市场组合:储蓄国债安全性高,三年期利率1.63%,高于中国银行同期限大额存单8个基点。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约1.5%,支持T1赎回,流动性更佳。银行理财产品中,R2级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达2.5%左右,可作为收益增强的选择。
特色产品挖掘:一些银行会推出针对特定人群或地区的特色存款产品,例如邮储银行推出“乡村振兴专属利率”,县域储户凭证明可享三年期1.35%的优惠利率,中国银行在湖南地区通过手机银行推出新客专享,一年期定期利率达1.7%。
值得注意的是,与低迷的存款利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股在2025年表现抢眼。截至7月中旬,沪深两市银行板块整体上涨,银行指数累计涨幅达21.14%。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均创历史新高,厦门银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等年内累计涨幅超30%。更吸引人的是高股息率。光大银行股息率超6%,当前42家银行平均股息率为3.89%,约半数银行股息率超过4%。这引发了“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的市场热议。不过,金融专家提醒,股票投资存在市场风险,股价波动可能导致本金损失,与存款保险保障的50万元以下银行存款有本质区别。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