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德:那美好的仗他已经打过了——缅怀曹旭云先生政党民运☀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政党 > 正文
陈奎德:那美好的仗他已经打过了——缅怀曹旭云先生
作者:

(在《曹旭云追思会》上的发言)

曹旭云已经在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事实,我至今仍不愿意承认,那么年轻鲜活的一个人,声如洪钟,阳气充沛,怎么就没有了?

我与曹旭云是在六四30周年前夕,2019年5月15日在华盛顿DC举办的一场新书发布会上认识的。旭云的新书《致命自由》(又名《艾尔镇书生》)在会上作了发布。另外一本是陈晓雅的《八九民运史》的修订新版。会议组织者请我在会上与作者曹旭云对谈以评介推荐此书,因此得以与他相识。

作为当年天安门广场上《中华各界人士赴京声援团》团长,从外地赴京人员的角度,旭云的这本书填补了天安门事件的一个侧面的空白。坦诚书写,娓娓道来。文字洗练,节奏明快,极富于现场感,画面感,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本意义。旭云在他的遗嘱中写了我在会上说的一段话:“曹旭云,作为外地小知识份子的一个代表,当时千里迢迢从海南来京、全程参与六四并记录下来。作为`六四人`的又一个形象,将极大的丰富六四民主运动的内涵。”这就是我当时对旭云此书的基本看法。(注:或许是笔误,他多写了一个“小”字。我其实没有说过“小知识分子”,那不是我的语言习惯,只是说了“外地知识分子”)。

其中提到的“六四人”这一概念,笔者在2014年曾提出,在评价《艾尔镇书生》的会上作了详尽的发挥。所谓“六四人“是指:自六四事件之后,中国社会内外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六四人”,包括:天安门一代(参与当年运动的北京及其他城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人群)、天安门母亲群体、六四市民抗暴者、因六四而改变一生命运者(被关押、被流亡、被移民者……)、六四传薪人(誓言传承八九精神的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等。这个“六四人”群体,精神上受过六四洗礼,种下了共同的六四情结,拥有了共同的“六四基因”。

一旦历史的集结号响起,六四人将是极其重要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的替代性政治力量的中坚。

曹旭云,就是一位典型的六四人。《论语》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若照封从德的说法曾经有一个“广场共和国”的话,曹旭云无疑就是那个共和国的逸民,遗民,亡国之民,或该共和国劫后余生的公民。

中国有些人常教训他人:识时务者为俊杰。显然,旭云是不识时务者,在坐的各位,恐怕大多也是不识时务者。一根筋,择善固执。当然,识时务者相当多,包括当年在街上在天安门帐篷里摸爬滚打的伙伴,不是也有很多成为了俊杰,终于识时务了——赚大钱,升大官了,甚至成为国师,大腕,风光无限了。但是,深夜梦醒,恐怕仍对自己活成了当年斥骂的国贼而辗转难眠。

在我看来,旭云就是当代中国的一位侠客,行侠仗义。在北京风起云涌之时,热血沸腾,不辞千里,奔赴死地。在山呼海啸的天安门广场,出任中华各界人士赴京声援团团长。人生有此一战,足矣!

六四之后,旭云颠簸流离,走南闯北,出入国门。三教九流,三十六行,无所不沾。后来经商,又出走匈牙利,仍念念不忘于广场,援笔成书,遂成了《艾尔镇书生》这部史诗。我敢断言,它势将载入青史。

2019年5月华府的新书发布会后,他又来到我家附近,见了很多海外流亡的朋友,如郑义、北明、王康等作家文人,啸聚一堂,相谈甚欢。

2019年11月,我与家人去中欧东欧旅行时,受到旭云全家热情接待。他虽曾经商,但并非富豪,然仍慷慨解囊,拿出不菲的捐款,托我带回美国,支持那些有家归不得的流亡知识分子。

此后,我又邀请他担任了《纵览中国》驻欧洲编辑,旭云君热情投入,兢兢业业,编发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文章。

同时,作为自由亚洲电台《中国透视》的主持人,我还常邀请他担任嘉宾,讨论中国运势,评点天下,嬉笑怒骂,汪洋恣肆。

纵观曹旭云先生一生,作为作家,他呕心沥血,记录并撰写了伟大的历史诗篇;作为侠客,他仗剑悲歌,行侠赴义;作为丈夫与父亲,他挚爱妻子女儿,尽心尽责,坦荡反省;作为中国公民,他坐言起行,践行了宪法权利与义务;作为人,他坦坦荡荡,诚挚谦卑,立功立言立德,虽然没有耀眼的灯光聚焦在他身上,但实实在在,知行合一,堪称一个大写的人。

人类历史屡屡表明,巨大苦难之后,常常伴随着刻骨铭心的精神成就、文化成果。

在当代中国,我们所遭受的苦难之深重超越了几乎所有其他民族和国家。但是我们还没有或很少看到堪与这种巨大苦难相匹配的刻骨铭心的精神产品。以至于自己常常不由自主地涌出一个巨大的难堪的疑问:

我们究竟配不配其所经历的骇人听闻的苦难?

我想,已经有一批人挺身而出。曹旭云就是期望填补这一巨大精神真空的仁人志士之一。旭云是为此而生的,他也为此而献身。他降临这个世界,矢志救赎自身,以救赎中国救赎世界。

他来了。他做了。他得偿其愿了。

曹旭云君,你一生功德圆满,晚岁皈依主怀,可以无怨无憾了;恰如圣经所示:“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旭云,请安息吧!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纵览中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