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黄河上的“超级工程”
2025年7月2日《新浪新闻》转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唐俊撰写得到《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的报道。报道指出: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论证,前后历经七十余年,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前期工作迎来最新进展——
宁夏中卫市自然资源局近日发布《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证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公布了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拟选址位置、拟用地面积等信息。
黄河流域治理长期以来是一个难题,既要抗洪又要防旱,还有泥沙沉积形成的“地上悬河”。黑山峡河段被视为黄河上游最后一处适合建设高坝大库的河段,外界对于其帮助黄河治理寄予厚望。
“黑山峡河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工程建设条件,决定了其在黄河上游治理开发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战略地位,对全流域调整水沙关系、提高防洪能力、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曾有专家如此评论。
报道指出,黑山峡河段被视为黄河上游最后一处适合建设高坝大库的河段,这是一个十分悲哀的信息。中共治理黄河,最长也只有七十余年,到如今黄河上游只剩下一处适合建设高坝大库的坝址。中共治国七十余年,把子孙后代的资源全部都糟蹋殆尽。
本文要讨论“为什么黄河黑山峡大坝工程这个“超级工程”搁置了七十余年“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黑山峡大坝工程被搁置七十余年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因为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失败,使得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火冒三丈;
其次是地方利益的争斗,宁夏自治区积极性高而甘肃省坚决反对。
图1: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水电梯级开发示意图,图中大柳树和小观音两个坝址合并为黑山峡坝址,黑山峡河段被视为黄河上游最后一处适合建设高坝大库的河段,这是一个十分悲哀的信息,图片来源:刘树坤
一、早在1954年黑山峡大坝工程就被列入治理黄河的四大水库大坝工程之一
根据中共党史的叙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共政府就邀请苏联专家来华帮助制定治理黄河的规划。1954年1月苏联电站部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柯洛略夫为组长的苏联专家团来华。中共的黄河研究组向苏联专家组提供了全部所需资料。苏联的飞机还对黄河流域和周边地区进行了航空测量。按照中共现在的说法,外国政府或者外国公司对中国进行实地测量或者航空测量,都将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是不折不扣的间谍行为。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期,中共让苏联的飞机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行了航空测量,所以现在的俄国掌握有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地理信息资料。
[page]
1954年2月至6月中苏专家共120余人行程1200公里进行了黄河现场大考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1954年10月中共完成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的编制。黑山峡大坝工程作为治理黄河的四点重点水库大坝工程就出现在《黄河综合利用规划》中,其他三个工程分别是黄河三门峡、刘家峡和青铜峡大坝工程。
1955年7月18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做《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兴建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
邓子恢在报告中论述了中共治理黄河的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不但要从根本上治理黄河的水害,而且要同时制止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消除黄河流域的旱灾;不但要消除黄河的水旱灾害,尤其要充分利用黄河的水利资源来进行灌溉、发电和通航,来促进农业、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总之,我们要彻底征服黄河,改造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以便从根本上改变黄河流域的经济面貌,满足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和将来的共产主义建设时代整个国民经济对于黄河资源的要求。”
中共的决心很大,既要从根本上治理黄河的水害,还要制止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消除黄河流域的旱灾,又要充分利用黄河的水利资源来进行灌溉、发电和通航。
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依据,邓子恢在报告中搬出了斯大林的教导:“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在上古时代,江河泛滥、洪水横流以及由此引起的房屋和庄稼的毁灭,曾认为是人们无法避免的灾害。可是,后来随着人类知识的发展,当人们学会了修筑堤坝和水电站的时候,就能使社会防止在从前看来是无法防止的水灾。不但如此,人们还学会了制止自然的破坏力,可以说是学会了驾驭它们,使水力转而为社会造福,利用水来灌溉田地,取得动力。”我们今天所要做的工作正是如此。”
邓子恢解释说:“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包括远景计划和第一期计划两部分。远景计划的主要内容,首先就是所谓“黄河干流阶梯开发计划”,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在黄河干流上修建一系列的拦河坝,从而把黄河改造成为“梯河”的计划。这一计划撰定由青海贵德上游龙羊峡起,到河南成皋桃花峪止,按照河流的特点,把黄河中游分做四段来分别加以利用。第一段从龙羊峡到甘肃金积县境的青铜峡。这一段河道穿行山岭之间,河身的坡度很陡,水力资源很丰富,而新的工业区域正在迅速发展,所以需要着重利用水力来发电,同时可以利用水库来防洪和灌溉。第二段从青铜峡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这一段两岸是山谷间的平原,土壤肥沃,但是缺少雨水,河道开扩,坡度平缓,宜于通航,因此这一段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灌溉和航运。第三段从河口镇到山西河津的禹门口。这一段黄河进入山西、陕西两岸的峡谷,河道坡度很陡,但因地质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不能修建大的水坝和水库,只有在上游调节流量的大水库建成以后才能利用水力来发电。第四段从禹门口到桃花峪。这一段从禹门口到陕县两岸是黄土原地,河道开扩;从陕县到孟津是峡谷地带,是控制黄河下游洪水的关键地段,又同山西、河南、陕西的工业区都靠近,因此这一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洪和发电;从孟津以下基本上是平原,河道平缓,可以设坝灌溉附近的重要农业区。根据初步设计,在上述黄河中游的四个河段准备修建适应于不同条件不同任务的拦河坝四十四座,另外在黄河下游也准备修建用于灌溉的拦河坝两座,共为四十六座。”
根据详细的勘测和周密的研究,黄河干流阶梯开发计划选定在陕县三门峡地方修建一座最大和最重要的防洪、发电、灌溉的综合性工程。三门峡县以东和著名的“中流砥柱”以西,河心有两座石岛河道隔成所谓“人门”“神门”“鬼门”的“三门”。由于河道窄狭,河底都是坚固的岩石,便于修建大型的水坝。计划中的坝高九十米左右,拦阻河水的水位可以高出海面三百五十米。被拦阻的河水由陕县上溯到潼关以北临晋和朝邑的黄河两岸,潼关以西临潼以下的渭河两岸和大荔以下的北洛河两岸,形成巨大的水库。它的容积达到三百六十亿公方,仅次于世界最大的古比雪夫水电站的水库,等于我国现有较大的水库丰满水库(一百亿公方)的三·六倍,宫厅水库(二十二亿七千万公方)的十六倍。它的面积约为二千三百五十平方公里,比太湖(二千二百多平方公里)还大些。此外,在青海的龙羊峡、积石峡(黄南藏族自治州)和甘肃的刘家峡(永靖)、黑山峡(中卫)也将修建大型的综合性工程。其中刘家峡水库容积可达四十九亿公方。”
黑山峡水库大坝工程以显著的位置出现在邓子恢副总理的报告中。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兴建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的议案,苏联专家组组长柯洛略夫被任命为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设计总工程师。
1957年4月13日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开工修建,
1958年黄河刘家峡水库大坝工程开始修建。
龙羊峡和黑山峡水库大坝工程准备晚一些时间开工建设。
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开始蓄水,1961年4月大坝主体工程完工,1961年2月第一台15万千瓦机组开始发电。一切似乎十分顺利。
二、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的失败
但是从1960年9月到1962年3月,三门峡水库蓄水1年半,水库中淤积泥沙达15.3亿吨。泥沙淤积抬高了潼关水位4.4米,并在渭河入黄河的河口形成拦门沙,渭河下游两岸受淹没,地下水位抬升,土壤出现盐碱化。三门峡水库清水下泄,几乎冲垮了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干线郑州黄河铁桥的桥墩,威胁黄河河堤的安全,冲毁了大量的农田,损失十分惨重。
[page]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的失败使得许多水库大坝工程被搁置,也包括黑山峡大坝工程。
1964年毛泽东曾经表态说:“三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直到今天陕西省还一直要求拆掉三门峡大坝。这就涉及到黑山峡大坝工程被搁置七十余年的第二个原因,地方利益的争斗。
图2:让陕西人民痛恨的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早就该炸掉,图片来源:文史道
三、地方利益的争斗,宁夏自治区积极性高而甘肃省坚决反对
就像中共国的许多水利工程一样,往往引发地方利益的争斗,比如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工程主要涉及大坝上游的陕西省和大坝下游的河南省;著名的红旗渠工程涉及山西省、河北省和河南省;引大济秦工程涉及青海省和甘肃省;长江三峡水库大坝工程涉及原四川省和湖北省等等。
1954年10月中共完成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提出了黑山峡大坝工程,1955年邓子恢在报告中提到黑山峡工程,还特意注明是在中卫这个地方。
中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1949年10月1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宁夏省委正式成立。1949年12月23日成立。1954年6月19日宁夏省被撤销,部分地区划归内蒙古,部分地区归属于甘肃省。1954年黑山峡大坝工程坝址所在地中卫县(2004年改为中卫县)属于甘肃省管辖。
在1954年编制的《黄河技术经济报告》中,首次提出黑山峡水库大坝工程的开发为两级开发,即在距峡谷进口21公里的甘肃景泰县境内的小观音建高坝,在其下游48公里处的大柳树建低坝。这种两级布置,有点象三峡大坝和下面的葛洲坝大坝。时隔4年后,即1958年7月和8月,原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和水电部水电总局、北京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两次对黑山峡河段进行了勘测,发现在大柳树建高坝大库的一级开发,更有利于发挥黄河水利枢纽的综合效能,于是两次提出在大柳树建高坝的一级开发方案。
1958年7月和8月黑山峡工程的大柳树坝址所在地属于甘肃省。
1958年10月24日至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银川召开。10月25日,会议选举产生了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刘格平(回族)任主席,正式宣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黑山峡工程的大柳树坝址所在地重新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按照中国的分省区经济统计(除非有特别规定),一个大坝工程的投资和产出都计算在大坝所在的地方政府的头上。黑山峡水库大坝工程的好处都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而黑山峡水库的淹没区主要在甘肃省,移民的大部分在甘肃省。
从此,新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则是积极推动黑山峡水库大坝工程的上马,而甘肃省党委和政府则是千方百计地要求更改黑山峡水库大坝工程的坝址和更改黑山峡水库大坝工程的开发计划。比如
2005年、2008年,甘肃省党委和政府先后向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提出,请求对黑山峡开发采用四级径流式电站开发方案,依次建红山峡、五佛、小观音、大柳树四座低坝,不蓄水,仅发电。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移民人数、减轻对甘肃省的淹没损失。
图3:黑山峡工程的几个方案,一级方案为大柳树高坝方案;二级方案为大柳树低坝和小观音高坝方案;四级方案为大柳树、小观音、五佛和红山峡均为低坝,图为大柳树低坝和小观音高坝的二级方案,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4:黑山峡工程的几个方案,一级方案为大柳树高坝方案;二级方案为大柳树低坝和小观音高坝方案;四级方案为大柳树、小观音、五佛和红山峡均为低坝,图为大柳树、小观音、五佛和红山峡均为低坝的四级方案,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甘肃省和宁夏的地方利益的冲突,大大地拖延了黑山峡水库大坝工程的上马,一拖就是几十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