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追查到距离涉事幼稚园仅2.5公里处有一间铅矿企业“白银有色集团厂坝铅锌矿天水转运站”。(网络图片)
由甘肃省官方主导的天水幼儿园铅中毒案调查报告7月20晚公布了调查结果。
通报称,幼儿园园长授意厨师下毒,与周边环境无关。
园方、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省疾控中心等负有责任,全案6人被批捕,17人被调查,天水市委书记、市长也被立案问责。
网民怒问,幼儿园的园长和厨师下毒,你信吗?据中共央视报道,调查报告称,褐石培心幼儿园朱姓园长,幼儿园李姓投资人,文姓、贺姓、牛姓、安姓厨师等6人涉嫌在食品制作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致使幼儿园幼儿和教职员工血铅异常,是人为下毒。
公安机关已对这6人依法执行逮捕。
调查报告称,针对民众强烈质疑天水市环境及工厂林立可能是引发铅中毒的主因,调查组专家采集事发的褐石培心幼儿园周边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样品进行检测,并无铅污染情况;至于受质疑的几家大型工厂,报告认为,这些工厂与幼儿园有一段距离,且未再从事涉及铅矿的冶炼生产,因此无涉此案。
此外,针对案发初期负责检测受害幼童、却未验出异常的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报告提到,该院及其检验科“管理混乱”,相关检验人员缺乏系统性培训,该复检的未复检且“直接修改检验结果”,严重违反职业操守及中国相关法规,且该院检验科先前也存在违规修改血铅检验数据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正深入调查中。
此外,调查提到,麦积区教育局长何旭、麦积区市场监管局长张海斌等5人,甘肃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王文军、主任孙建云、理化实验室主任李拥军等7人,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唐志锋、副院长周朝晖等5人,总计17人因本案以及被查出的其他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
同时,甘肃省纪委监委对天水市委书记、天水市长、甘肃省卫健委副主任、甘肃省疾控局长等10名官员立案问责。
报告最后说,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天水褐石培心幼儿园发生“血铅异常”问题“深感痛心,对患儿及家长表示深深歉意”,“无论涉及什么单位,涉及什么人,都将一查到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护短”云云。
对此调查报告,网友表示愤怒,甘肃省纪委看起来查处了一批人,其实是在舍车保帅。
幼儿园园长、厨师下毒的动机是什么?他们其实成了背锅侠,替罪羊。
真正的凶手为何被放过呢?一位网友发表的一篇长贴或者可以解开疑窦。
“天水幼儿园投毒事件,我认真研究了所有网上被爆出的消息和警情通报,我从教育系统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那个颜料的采购方式,即使是私营幼儿园也同样不会由食堂人员采购颜料,那么这个拼凑的证据是哪来的呢?很明显是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使用的画画颜料。
另外,从常识角度分析,我不相信从事食品制作的人会使用颜料作为食品添加剂为了增加食物色彩,这明显是为了掩盖某些事实编造的谎言,从经营角度明明不放食用色素的成本和风险更低,为什么还要使用还不是食用色素的颜料做饭?不符合常理,从化学的角度来说,我咨询了化学老师,清华毕业的,别质疑,这种颜料在混合面粉后加热,味觉上会有苦味,根本难以下咽,所以这条证据无论从哪一点都不符合常理,也不成立。
出事后,把食堂和园长等关键人物刑拘也不符合程序,那么急匆匆的就有毁尸灭迹的嫌疑。
还有就是,铅在身体内那么大剂量的存在不可能是一次吃的,而是长期积累导致才有可能,那么在这件事情里面后续报导的事情里有一个工厂的排放就摆在桌面上了。
好像是一公里范围内的一个工厂,那么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工厂排放的有毒物质中铅含量超标,通过废水污染了灌溉用水导致蔬菜水果铅含量超标,而幼儿园食堂因为是夏季,采购本地食材会更便宜,所以长期大量的采购本地被污染了的蔬菜,导致了孩子们的铅中毒!那么为什么公安会抓捕幼儿园的老板园长,食堂等相关人士呢?第一,化工企业的税收较高,而幼儿园属于非营利性单位,需要财政补贴,第二,抓捕当事人可以省去调查,引发更大公共事件的影响,试想一下,如果化工厂排放废水问题被查到桌面上,那么那一片地区的人涉及生存问题,该怎么解决,怎么赔偿,维稳就无从下手,甚至维稳人员自己都会成为被害人。
”据地图显示,距离涉事幼稚园仅2.5公里处有一间铅矿企业“白银有色集团厂坝铅锌矿天水转运站”。
资料显示,该集团属于国企,由甘肃省国资委监管。
有网友猜测,或许此案背后另有隐情,铅厂带来的水源与环境污染可能是“幕后真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