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企试验大规模开采锰矿 抢占稀金供应链军政|军事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日媒:中企试验大规模开采锰矿 抢占稀金供应链

日本“读卖新闻”报导,据悉中国一家国有企业计划于明年夏天开始,在日本小笠原诸岛和南鸟岛附近的2处太平洋公海海域,进行稀有金属“锰结核”的大规模采矿试验计划,最大采矿量可能达到7500吨。

报导称,在水深超过5000米的深海海底进行接近商业规模的采矿作业,需要相当精密的技术,这种规模将是全球首次。如果未来中国的商业采矿获得批准,可能会垄断全球的稀有金属供应链。

多金属结核是静卧海床数百万年、马铃薯大小的岩块,富含从电动车到先进武器系统等当今各项产品不可或缺的锰、钴、镍、铜等金属,价值不菲。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的海底矿物被视为全人类共同财产,由联合国海底监管机构“国际海床管理委员会”(ISA)负责管理。现阶段尚无国际法规管理海底的商业开发活动,但是具备一定技术的国家和企业,在开发的准备阶段可以获得特定海域的独家探勘权。

目前计划在南鸟岛附近海域进行采矿试验计划的是中国国有企业“北京先驱技术开发公司”。该公司持有靠近日本专属经济区(EEZ)的南鸟岛周边海域独家探勘权。根据该公司向ISA提交的计划书,采矿试验将在明年8月左右展开,地点在南鸟岛南方约600公里处的独家探勘海域进行,为期约20天。

届时母船将放下专用装置至海底,在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海床上透过吸取的方式,搜集散落的“锰结核”,在不把矿物拉回到海面的情况下,计划最多搜集约7500吨,同时调查采矿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

另一方面,另一家中国国有企业“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则计划在明年7月至10月,在美国夏威夷附近的公海搜集约1300吨“锰结核”,当中部分矿物将被拉回到海面。

国际海床管理委员会计划于明年夏天举行的大会上,推动允许在深海采矿并进行商业交易的国际法规。一旦海底矿产的商业交易解禁,已经跑在前面、累积大量技术经验的中国企业可能展开大规模采矿作业,在国际市场抢占先机。

报导称,稀有金属是生产电动车电池和高科技产品的关键材料,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但在相关技术方面,日本相较于中国与欧美国家仍远远落后。

由于各国对EEZ内的海底资源享有开发权,日本政府在今年4月制定的国家战略中设定目标,希望从2028年度起于南鸟岛周边进行稀土的商业开发。不过,目前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进行的仅是小规模试验,最快要到2026年才能尝试开采稀土。

东京大学地球资源学教授加藤泰浩表示,如果中国在这次的大规模采矿试验中取得成功,中国的采矿技术将来到世界顶尖的地位。为了避免稀有金属供应链被中国掌控,日本应该利用EEZ内的资源优势,加快开发进度。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华

来源:中央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