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共建政75年,对中国人而言,“逢5逢10”只是小庆与大庆的区别。从建政70年到75年间,中国的最大挑战从治理香港转移到内部经济复苏难题,尽管在1日前夕颁布各种刺激与宽松的经济政策,但实际成效仍待观察。
▲今年是中共建政75年,相比5年前治理香港出现反送中运动,中国眼下最大的难题是经济复苏不如预期。图为今年中国十一假期期间,北京前门大街的正阳门挂上写着“国庆”两字的红灯笼,以及中国居民在徒步街逛街。(图/中央社)
中共建政70年,中共官方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当时,正值香港反送中运动,警民冲突不断,中共治理香港的方式备受质疑。但是5年之后,官方已用一切“硬手段”压制香港社会诉求,取而代之的更大难题是历经了3年疫情与清零政策的经济低迷。
房地产萎靡不振、消费降级走在通货紧缩边缘,以及A股从3000点“保卫战”直落到变成2700点“保卫战”,反映出中国民众对于经济的信心不足。
今年建政前夕,中共官方决定放松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房屋限购政策。但是,细看4个城市的松绑政策,只有广州市全面取消购房限购政策,不论是上海、深圳还是北京,对于限购政策的调整仍是区分成有无户籍,在非本地户籍方面仍有资格限制,并且针对市区内的区域进行买卖。
许多中国媒体的报导指向“十一期间”看房火热,有北京的销售打出“今天不下订明天可能没有”的口号,但是买房并非买菜,涉及到户口身份迁移、收入的实际改善,以及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多数人可能仍在观望。
▲今年10月1日前夕,中国颁布一系列宽松的刺激经济政策,一线城市房地产的限购令也进行调整。中国媒体的报导仿佛一切向好,但是实际状况如何还有待官方进一步公布经济数据。图为今年十一假期期间,北京前门大栅栏的人潮。(图/中央社)
另一个是股市大反弹,市场鼓舞情绪上升,在今年9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甚至一度出现系统异常的现象。有中国媒体报导,A股暴涨后可能会出现居民消费升级,报导引述“去哪儿”的数据指出,在9月27日预订“十一假期”的酒店较前一日涨了19%,远超过预订窗口期的单日涨幅。
然而,实际上中国民众是否真的能放开消费,股市上涨可能只会惠及少数股民,大多数的民众仍饱尝疫情后经济的“疤痕效应”。
有北京民众向记者表示,对于政府颁布的政策感到无感,甚至消费品的“旧换新”政策也觉得没办法惠及到现在的年轻人,毕竟“年轻人会想去换什么大型家电或是电视吗?”至少十一期间的消费数据是否有回温到疫情之前,还需要等待官方的进一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