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价彩礼,总是舆论场上一点就爆的话题。
前不久,江西就又因为彩礼的问题,被骂上热搜了。
在江西省戴家埔乡的一次座谈会上,30名未婚女青年都签署了一份“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
乡镇正儿八经地让未婚女青年携手同心抵制高彩礼,嗯,不像演的。
乡镇都把抵制高彩礼当成了重要任务。
原因无他,江西彩礼之高,已经到了令人诧异的地步:它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前不久,知乎上流传着“江西彩礼1888万”的热帖。
该答主就宣称自己被江西萍乡的前女朋友索要天价彩礼。
1888万的彩礼,4500万的婚房,另外买一套几百万的房子探亲住,给亲戚人手一个10万元的红包。
夸张吧?一场婚礼下来,没了几千万。
离谱吧?竟然一开口就要1888万的彩礼。
乍一看是编的,但仔细看看,这事发生在江西,很多人又觉得:不像编的。
在这个谣言没有戳破之前,就有江西本地人出来澄清:
“我们江西彩礼哪有这么贵,也就18.8万至80万之间而已。”
澄清得很好,下次不要再澄清了。
尽管“彩礼1888万”的帖子是编造炒作,但江西彩礼高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但谁去想过,江西的彩礼为什么高得离谱?高到当地人怨声载道,高到要官方出手移风易俗?
高彩礼的背后,是物化女性的报应,是重男轻女的苦果,更是被忽略的女性困境。
我们更应该看清这些原因,真正解决问题。
02
一开始的彩礼,是以物品交换形式出现的,简单来说,它本质就把女性当作商品了。
它意味着买断关系,经济补偿。
在以前,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血脉,男方给女方交付彩礼,把女方带回家结婚。
男方给了彩礼,女方就要承担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打理家务的种种责任。
给了彩礼,你就是我家的人了,不要老惦记着娘家。
这就切割了女性的亲缘关系。
给了彩礼,女性就是男方的人了。
这是一个明显的商品逻辑。
在这样的商品逻辑下,高彩礼,是重男轻女的“福报”,毕竟,物以稀为贵。
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西的适婚男女比例高达130.77。
简单来说,就是130个男孩子,对应100个女孩子。
正常的自然性别比,应该是104:100。
少了的女孩,去了哪里?
在出生之前,她们很可能就被一剂猛药阻断了生机。
万幸出生,她们也会长眠在河里,蒸熟在炉上,冻死在路边……
经历了重重波折,等待着她们的,可能还是被遗弃的命运。
还记得东京奥运会上那个百米蝶泳金牌得主麦克尼尔吗?
她就是一位江西的弃婴。
2000年2月26日,她出生在江西九江的一个普通家庭,但没过多久,她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福利院。
等到1岁多,麦克尼尔被加拿大的养父母收养,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
拿到冠军后,记者问麦克尼尔会不会在中国认回亲生父母。
麦克尼尔耸耸肩,回答得很直白:“我压根就没有这种想法,我对他们没有丝毫兴趣,我不会回中国寻亲!”
对“重男轻女”避而不谈,却对“天价彩礼”大加批判。
这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恶臭嘴脸罢了。
[page]如果说,重男轻女的现象,是高彩礼的先天不足。
那看不见的女性困境,就是高彩礼的长期弊病。
传统观念里,家务都被是女性的“义务”。
《看不见的女性》一书里提到: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完成了75%的无偿工作,她们每天花在家务上的时间约为3-6小时,而男性花在家务上的时间,最多仅有2小时,而最少的仅为30分钟”。
在家庭里,女性担任了育婴师、家教、家政服务等多种工作。
这些都属于女性的无偿付出。
同时,她们还面对着职场的歧视和挤压。
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女性收入约为男性收入的77.1%,每生育一个子女,将会使女性工资率下降10%左右。
面试的时候,女性会被询问:
结婚了吗?生育了吗?怎样平衡家庭和事业?
生育后,女性可能会面临被调岗、被解雇等一系列情况。
而男性往往不会面对这样的询问,也不会面对这样的风险。
总有人问,彩礼为什么这么高?
因为社会无法很好地保障女性的婚后利益,她们承担了更多的义务劳动,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也承担了更多的职场风险。
彩礼,正是对这些女性困境的补偿。
还有,在批判女性要求天价彩礼的时候,有多少人认真想过,这笔高彩礼最终会流向哪里?
江西的彭女士:“彩礼收了50万元,但很可能要留给弟弟说亲。”
江西的吉女士:“彩礼收了28.8万元,但一般由父母决定彩礼的具体分配。”
一笔彩礼,最终可能用来扶持女方的婚后生活,但多数会成为女方哥哥弟弟的说亲保障,甚至可能成为父母的一笔房款。
真的想把彩礼打下来,不要把矛头对准单身女性。
要把矛头对准那些物化女性的人。
要把矛头对准那些重男轻女的人。
要把矛头对准那些挤压女性利益的人。
单身女性,不过是那挨骂的锅,不过是那可被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只会拿捏软柿子,算什么好汉啊?
03
在我看来,天价彩礼的存在,确实不合理。
那面对天价彩礼,到底该怎么办?
只让单身女性签署所谓的“抵制高彩礼承诺书”,更像一种粉饰太平。
女方放弃高彩礼之后,男方可以签署“抵制家暴承诺书”“不追生男胎承诺书”去保障女性的权益吗?
在整个社会还在为一些小恩小惠的“女士优先”沾沾自喜,还在为男性“降分面试”沾沾自喜的时候,强硬地给女性灌输“不该要天价彩礼”的思想,是很荒谬的。
别只会让单身女性签署“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
先把女性当人去看。
先让男女同受教育,同工同酬,同休产假。
先让男性承担起相应的家庭责任,育儿责任。
先改掉女孩是泼出去的水,只有男孩才能继承香火的毛病。
当男女地位真的平等,彩礼自然不再是一种补偿,不再是一种买断,它自然变成了无意义的存在,不必争取,它自然就会消亡了。
女性地位提高,能让彩礼消亡并不是一句空话。
在江浙沪一带,就流行着“两头婚”。
男不给彩礼,女不陪嫁妆,双方各自有婚房,生育的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性。
社会学家赵春兰分析,两头婚在江浙沪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男女双方家庭地位平等,且女性地位相对较高,有一定的财产及话语权。因此她们较少被嫁妆或彩礼束缚,思想也更加开明。
很多时候,女性想要的,并不是天价彩礼,而是平等和尊重。
嫌弃彩礼高,又连最起码的平等尊重的都不到,就这还想娶老婆?
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