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式“文学”又火了,网络花样求新民意民心|中国民意|网络民意☀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民意 > 正文
林黛玉式“文学”又火了,网络花样求新
作者:
在网络海洋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各种对文学经典、历史名人、著名作家、经典艺术等的玩梗式狂欢,这些玩梗狂欢本身就是网络化娱乐时代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游戏、娱乐、恶搞和戏谑。2012年一场‌‌‌‌“杜甫很忙‌‌‌‌”的恶搞娱乐就曾风靡网络,语文课本上忧国忧民的杜甫形象,被网友们恶搞成狙击手、送水工、肌肉男、西瓜摊主等,共同构成了‌‌‌‌“杜甫很忙‌‌‌‌”的网络景象。

‌‌‌‌“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你瞧,又开始画大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哥哥要是这般态度,倒不如直接不理我的好,显得我无理取闹了些‌‌‌‌”……

近日,模仿《红楼梦》中林黛玉说话语气的一些网络用语、二创视频、模仿视频等开始流行,这些内容被称为林黛玉式‌‌‌‌“发疯文学‌‌‌‌”。网络玩梗常玩常新,从‌‌‌‌“杜甫很忙‌‌‌‌”到‌‌‌‌“元芳,你怎么看‌‌‌‌”‌‌‌‌“鲁迅曰‌‌‌‌”,再到玩坏世界名画等,网友们在一浪浪玩梗大潮中不断追求新鲜感。

关键词造梗

脱离人物形象

网络上对‌‌‌‌“发疯文学‌‌‌‌”的定义是‌‌‌‌“快乐又实用的文体‌‌‌‌”,而‌‌‌‌“发疯‌‌‌‌”文学的作用是:发一大段疯狂的废话可以很解压,也能让对方知道面对的是一个‌‌‌‌“疯子‌‌‌‌”,最好给我谨慎一点不要敷衍。知道了网络‌‌‌‌“发疯文学‌‌‌‌”的使用环境,也就知道了模仿林黛玉说话语气的一段段网络语为何能流行。

放到当下的语言环境中,这些模仿林黛玉的话,听起来别扭、造作、废话连篇,但网友关注的并非这些话语本身,而是能否融入这种抛梗、接梗、玩梗的网络潮流现象中。

比如,在一些短视频中,网友模仿林黛玉语气怼男朋友:‌‌‌‌“平日里,我说的话,全当耳边风了,从未听过我一句话。怎么别人说的丢个垃圾你就应了,比圣旨还快。‌‌‌‌”

有网友模仿林黛玉调侃眼中只有宠物狗的妈妈:‌‌‌‌“这怕不是又被哪位弟弟绊住了,竟如此不理人了。‌‌‌‌”

也有网友用来调侃与领导的对话:‌‌‌‌“如此说来,倒是我的错了,不像新来的同事,那般年轻,那般能干。‌‌‌‌”

其实,因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在网络流行文化中,她的一些语言早已流行,比如‌‌‌‌“单单我有,还是别的妹妹都有‌‌‌‌”等,会经常出现在网友的聊天中。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一直被网友不断解读,甚至解构。

在这一波网络玩梗文化中,林黛玉式‌‌‌‌“发疯文学‌‌‌‌”一开始就脱离了林黛玉的文学艺术形象,只是林黛玉话语中的一些关键词被拿来使用和造梗,比如‌‌‌‌“大抵是‌‌‌‌”‌‌‌‌“也亏你‌‌‌‌”‌‌‌‌“管你什么相干‌‌‌‌”‌‌‌‌“白费心了‌‌‌‌”等,网友自造的林黛玉式‌‌‌‌“发疯文学‌‌‌‌”更多的是阴阳怪气、委屈巴巴、巧舌如簧的意味,跟文学作品中林黛玉话语中呈现的伶牙俐齿、爱说爱笑、娇俏可人的形象不沾边。

玩这些梗的网友不见得对林黛玉这个人物有体会,或者真的需要‌‌‌‌“发疯文学‌‌‌‌”这种话语术,只是更希望自己能参与到这场玩梗狂欢中,参与到集体情绪的抒发中。

网络玩梗求新

但转瞬即逝

在网络海洋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各种对文学经典、历史名人、著名作家、经典艺术等的玩梗式狂欢,这些玩梗狂欢本身就是网络化娱乐时代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游戏、娱乐、恶搞和戏谑。

2012年一场‌‌‌‌“杜甫很忙‌‌‌‌”的恶搞娱乐就曾风靡网络,语文课本上忧国忧民的杜甫形象,被网友们恶搞成狙击手、送水工、肌肉男、西瓜摊主等,共同构成了‌‌‌‌“杜甫很忙‌‌‌‌”的网络景象。

在网络社交媒体刚流行的十年前,网友们集体戏谑杜甫,将古代名人的权威形象进行解构和错位式解读,让不少网友觉得新鲜、好玩,也让不少学界的人感到吃惊和无法接受。当时,不少评论文章认为这种网络流行现象不可思议、没有底线,反映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失落。

除了批判,更多的人反思这种网络恶搞现象,也有部分人认为针对这种现象要松弛,批评不要上纲上线,因为新的时代新的解读,也是一种创新。

‌‌‌‌“杜甫很忙‌‌‌‌”之后,网友对主流文化内容的解构式、戏谑式玩梗并没有停止,主流文化群体对此现象也逐渐见怪不怪。几年前,大家都玩‌‌‌‌“包拯很忙‌‌‌‌”‌‌‌‌“元芳,你怎么看‌‌‌‌”等梗,也是玩得不亦乐乎。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江一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