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直试图联欧抗美,但战狼外交惹恼了欧洲。现在欧盟和美国达成一致,双方贸易战暂停,联手追究中共。此外,德国将推《供应链法》,德企可能不得不退出新疆。
中共一贯欺软怕强,对澳洲不可一世,但对美国只有低头认怂。周一,中共财政部宣布,不加征反制美301措施关税,涉及79种商品。
中国第七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后,外界质疑不断,数据不能自洽。有网友曝光了自己当普查员时的数据造假内幕。此外,数据也曝光了不少社会问题。如男女比例严重失衡,3000万光棍讨不到老婆。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等。阿波罗网评论员杨旭独家披露中国农村娶不到老婆的内幕。
为解决人口结构危机,中共推出了争议很大的“离婚冷静期”政策,随后中国一季度离婚率大跌七成,但专家们却看衰这项政策。
原料价格高涨,陆中小微企业:做不起生意
大陆原材料涨价导致大陆企业生存艰难,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有企业主感叹,越做越赔钱,现在给生意也做不了了。
大陆原材料几乎全面上涨,据华商韬略报导,去年7月开始,建筑装修行业使用的材料从石膏板、板材、管材、线材到混凝土、轻钢龙骨等无一例外涨价,而且不止一次。杭州一家装修公司的负责人王先生表示,他在年前与客户签了的单子,本来可以赚10%,但现在材料全部涨价,成本都收不回来,亏损只能自己承担。
食用油行业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豆油和菜油从去年下半年价格都在翻倍上涨,豆油从去年最低4000元人民币/吨涨到了4月的近万元/吨;菜油去年5~6月时最低价格为7000元/吨,到现在也已涨到了12,000元/吨左右。
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家牧场里的奶牛每天吃着和原来一样饲料,但老板每天却要为一头牛多付出10元餐费成本。
东莞一家年生产5亿个铁罐的企业,今年开工发现生产用的铁料单价从5000多元/吨涨到了9000多元/吨。
据《证券时报》报导,截至今年3月,57种主要大宗商品中,30种商品涨幅超过10%,原油、聚合MDI、阔叶橡胶等11种商品涨幅超过30%,纯苯年内涨幅更是超过50%,在工业上用途广泛的铜的价格从2020年3月的35,000元/吨,一度突破了70,000元/吨,创历史新高。
一位家电行业人士说:“这是近十几年来最异常的一次涨价!”
现货如此,期货也同样在上涨,据大陆e公司5月10日报导,大陆期货市场盘中,铁矿石、螺纹钢、热轧卷板相继涨停,今年以来,大陆已有20个期货品种涨幅超过20%,其中10个品种涨幅超过30%,分别是苯乙烯、玻璃、热卷、螺纹钢、铁矿石、动力煤、原油、PVC和沪铝。
原材料涨价令大陆中小微企业举步维艰,苦苦挣扎。
报导表示,4月,广东一家玻璃深加工公司负责人透露,玻璃价格从2020年最低1200元/吨涨到2400多元/吨,下单的客户少了很多,原本春夏是玻璃销售旺季,但今年工厂冷冷清清。
更多的企业则选择主动削减产能,有单也不接。因很难独自消化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一些中小企业只能限量出售,客户要1000件货,只发100件货。
有企业主表示:“原材料价格暴涨,已接的订单基本都亏了,现在就是在硬扛,新订单更是不敢接了。”
原材料涨价已经传导到部分下游商品。今年3月起,TCL、海信、美的、志高等家电企业,在家电行业的淡季集体宣布涨价,涨幅在10%~15%不等。食用油、轮胎、纸巾更是全线涨价。
面对原材料上涨,大企业可以上调商品价格,但小企业提到涨价就可能面临淘汰压力。一家食用油厂商负责人表示:“不敢提价太多,提价的结果是需求下滑,相当于把市场份额让给了竞争对手。”
据报导,中小企业不敢接的订单有可能都流向头部企业。这些头部企业在上游原材料经销商面前更有议价能力,也有一些头部企业凭借自身实力与规模可以与供货商签订长期价格协议,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但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还在融资、公共资源分享、社会关注等方面处于边缘末端,一有大的市场波动与风险,中小微企业往往最先失血,而且最不容易被补血。
一位分析师对此表示:“每一次大宗商品巨大波动的时候,都是大厂做大市场份额的时候。”
美欧之间欲贸易休战,联手追究中共“扭曲贸易政策”责任
美国和欧洲又朝贸易休战迈进一步,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举行关税会谈,结束彼此之间针锋相对的钢铁铝制品关税,同时联手追究类似于中共等“扭曲贸易政策”国家的责任。
据中央社报导,美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和欧盟执委会副主席杜姆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5月17日发表措辞谨慎的声明,宣布双方在开展“全球钢铁铝制品过剩问题”的讨论,并将追究类似于中共这样的“扭曲贸易政策”国的责任。
报导表示,欧盟原定于6月1日抬高对从美国进口的钢铁铝制品的关税,但是在双方的沟通后,双方在声明中表示,美国和欧盟成员是盟友和伙伴,拥有相同的国家安全利益,像是民主和市场经济。它们(美欧)结盟促进高标准,以解决共同关切的问题。欧盟因此表示,将取消这次增税政策。
作为回报,美国同意就钢铁铝制品生产过剩问题与欧盟进行对话。
双方都提及靠政府补助在国际市场搞低价倾销,击垮他国钢铁生产厂家的中共问题,并将联手追究“扭曲贸易政策”国的责任。
中共财政部宣布:不加征反制美301措施关税,涉79种商品
中共财政部网站本周一公布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出的通知,中方对美国加征关税商品第四次排除延期清单中,黄金矿砂、稀土金属矿等79项商品被延长排除期限。
中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公告种表示,中方第二批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二次排除清单将于5月18日到期,按程序决定,对相关79项商品延长排除期限。自今年5月19日至12月25日,中方继续不加征为反制美301措施所加征的关税。
德国将推《供应链法》,德企可能不得不退出新疆
德国正制定新的《供应链法》,针对与中国合作的本国企业,若证实有涉及新疆强迫劳动行为,可进行罚款甚至追究刑责。
德媒《南德意志报》引述德国绿党一份报告指出,《供应链法》生效后,如果合作中存在强迫劳动,德国企业有责任断绝与中国供应商的业务关系,否则德国公司将面临罚款;特别情况下,公司雇员可能要承担个人刑事责任。报道说,《供应链法》生效后,违规的德国企业便要被迫终止他们在新疆的业务或完全撤资。
图:2020年9月1日,中国外长王毅到访德国,在德国的维吾尔人于德国外交部前抗议中国政府针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
《供应链法》的评估报告中援引媒体报道指出,包括德国在内的许多外国企业,都从对新疆维吾尔人的剥削中受益。一些德国企业设在中国的工厂大楼,就建在新疆集中营附近。这份报告点名的德国企业包括阿迪达斯、彪马、宝马、博世、西门子、大众和巴斯夫等,它们被指对有关新疆人权问题的指控采取各种“否认或模糊让步”的陈述。
绿党联邦议会人权政策发言人玛格丽特鲍瑟表示,评估报告发送了一条明确的消息:“视而不见不是选择”。
与德国联邦议会不同,加拿大,荷兰和英国议会已将中国在新疆的行为定为种族灭绝。本周一,德国联邦议会人权委员会将举行听证会,讨论新疆局势。
中共人口普查员自爆造假,中国3000万光棍最应该痛恨谁?
中共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尽管经过长达半年的“美化”,依然难掩人口危机。除了老龄化趋势明显,普查数据中男性比女性多出3490万人。
中共数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近年来适龄男性找不到结婚对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3000万光棍”、“4000万光棍”之说经常见诸网络。中共的2020人口普查结果部分证实了这个说法。
当局5月1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3490万人。而这还是经过中共统计局“美化”半年之后的结果,真实情况依然是个谜。
5月17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3000多万光棍”的说法时称,20-40岁适婚年龄段中,男性只比女性多1752万人,性别比为108.9。
网传消息显示,不仅国家统计局需要对数据进行最后“加工”,而且可能从人口普查一开始,最基层的普查员就已开始造假。这位曝光内幕的网民说:
图:中国网友爆料截图。
[page]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的刘燕舞博士估算,性别失衡之下,中国农村的光棍数量,指30岁以上的未婚男性,在2000万左右——即便是这个保守估计的数字,也已经约等于一个澳大利亚的全国人口数。
图片来源: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
4成夫妻离婚,阿波罗网独家:中国男找不到老婆内幕
近年来,适婚男子结婚难的现象已引起普遍关注。对此,中共专家们提出所谓“一妻多夫制”、“把城市剩女配给农村剩男”等所谓解决方案,多次激起网友抨击。
阿波罗网评论员杨旭表示,他出生在山东农村,据他的家人讲,周围邻居至少有三个适婚年龄的男孩,找不到对象。有一个男孩找的是离过婚的女孩。现在女的都不怕离婚,当天离婚,晚上就有媒婆上门说媒。现在结婚不仅要城里有房,有车,而且自身条件还要好。
杨旭分析,中国人固然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但几千年下来,男女比例总体平衡。中共强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多年,为了生个男孩,很多女婴被流产,人为的造成男女比例失衡。这都是中共造成的恶果。
图:2020年中国31省市离婚结婚比率
图:2019年中国31省市离婚结婚比率
2020年平均离结率39.33%。也就是说每十对夫妻结婚,同时就会有四对离婚。
杨旭强调,中国人婚姻离结率居高不下,男女比例失衡是关键因素,这也是中共人为制造的社会问题。找不到老婆的中国男人,最应该痛恨的就是中共了。
中国一季度离婚率大跌七成,“离婚冷静期”再引争议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已处于人口结构崩塌的边缘。为应对人口危机,中共推出了“离婚冷静期”政策。
中国民政部近期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第一季度离婚登记人数为29.6万对,下降率突破七成。离婚冷静期真的能挽救人口危机、维持社会稳定吗?学者们对此表示质疑。
有网友评论“离婚冷静期是恶法”、“法律直接取消离婚,离婚率跌100%”。身居美国的律师吴绍平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分析说,受离婚冷静期影响,全国各地出现离婚预约难的现象,导致一季度离婚案件办理过程耗时延长,数据出现延迟,因此一季度离婚率暴跌不具有社会统计学的意义。
据中国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二月初,广州市3月1日前的离婚预约名额一号难求,网上甚至兴起黄牛离婚预约代抢服务,价格一度炒到每单六百元。不仅是广州,上海、深圳等地也出现“无婚可离”的现象,可预约时间甚至排到了六月。
今年1月1日,旨在防止冲动离婚的“离婚冷静期”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成为法律生效。法律明确修改离婚登记流程,即在三十天“冷静期”内,夫妻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均可向民政部门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图:中国的离婚证与结婚证
吴绍平说,“人们不生育子女的意愿不单是婚姻关系的和睦与否,是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教育、经济等。单纯靠维系已经破碎、或在破碎边缘的婚姻关系来提升生育,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远低于1.5的“高度敏感警戒线”,已经处于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边缘。
杨旭表示,这个政策意义不大。年轻人背负着房贷、车贷,经济压力大,生的起但养不起。
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