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500元的杯子,二手卖2万?“炒鞋”之后,有人开始“炒碗”了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原价500元的杯子,二手卖2万?“炒鞋”之后,有人开始“炒碗”了
市民唐晴在一个美食博主的图片里对这一只“雨音”一见钟情,终于在二手网站找到踪影。一问价格,她傻眼了——2万元。

一只磨砂玻璃碗,颜色由白渐变成透明,藏着整齐的小气泡,碗有自己的名字,叫“雨音”——雨点的声音。

市民唐晴在一个美食博主的图片里对这一只“雨音”一见钟情,终于在二手网站找到踪影。一问价格,她傻眼了——2万元。

她后来才知道,去年“雨音”的作者曾经在上海开过展览,下午1点开始,凌晨5点就有人去排队。而“雨音”刚刚推出时,售价才500多元。

有人是真心喜欢,有人买到后立即在二手网站高价转手。甚至有人专门在北京、上海或日本多个城市代购,“服务费”不菲。

就像“炒鞋”一样,这些原本为生活“锦上添花”的食用器具,频频卖出天价。

“代购”“抽签”,炒鞋的玩法一样不落

寻觅“雨音”的过程,让唐晴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淘宝上搜索“雨音”,她虽然找到多件商品链接,但一问几乎全都“没现货”。

“怎么可能有现货?只有等作家(日本对创作者的称呼)办展览,或者去艺廊代购。”这些卖家回复之后,通常都会把唐晴拉进一个微信群,群里上百号人,都和她一样盼望有一天能买到心仪的食用器具,但等待的时间以年为单位:“没想过买一个碗还会这么折腾。”

而闲鱼上一些卖家,则会直接告诉她,“要么高价收,要么肯定等不到。”记者联系上其中一名卖家,对方表示:“很多热门款式要么产量极其有限,要么根本不会再出。比如很多人追逐的‘雨音’系列,作家明确不想再做了。不翻几倍价格,再久都买不到。”

闲鱼平台上的“雨音”系列基本不售,但刚推出时的价格仅人民币500元左右

强大的需求催生了职业炒家。去年上海一家艺廊展出琉璃食器,多名斜挎小包、开着手机直播的中年男子冲进去,一边拍摄展出器皿,一边让网上的人竞价。此前另一家艺廊同类展出时,没有预料到有“黄牛”提前排队要求“包圆”,险些现场冲突。

针对这样的情况,不久前日本玻璃作家西山雪在北京一家画廊开展,只有在该画廊提前消费到一定程度的客人,可按消费金额换取购买额度,购买产品经过抽签而定。尽管条件颇为苛刻,仍有不少人参加,有人直言:“哪怕抽到的是不喜欢的,加几千块卖掉也是赚了。”

天价“炒碗”合理吗?

一些知名手艺匠人的器具,就像一支待涨的“潜力股”。不久之前,日本的陶瓷作家黑田泰藏传出逝世消息,闲鱼上他的作品全部下架,再上架时价格普涨:一只小茶杯4800元,一个10厘米高的小茶筒,有三处磕伤,要1.58万元。

原本就昂贵的黑田泰藏瓷器,因传出其本人过世再次涨价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日用器具频频卖出天价,其实并不奇怪。“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有收藏瓷器等器皿的传统,另一方面,相比流水线制造却刻意控制产量的球鞋,受追捧的食用器具全靠手工制作,产量也的确有限。”经营一家艺廊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相比球鞋的主要受众群是年轻人,这些日用器具的受众面其实更广:“比如男士饮酒喝茶,需要杯子,而女性在烹饪、插花等方面对碗盘和花器的需求量大。”

“无论是收藏还是使用,器具应该回归大众视野,而不是成为‘黄牛’牟利的工具。”唐晴和很多消费者都觉得,“炒碗”群体的存在,一方面让希望收藏使用的消费者无法按正常价格购买,另一方面天价产品的实际收益并没能让创作者们获益。

陈先生告诉记者,作为经营者他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限制购买数量、提高消费门槛等,不少作者和匠人也公开呼吁粉丝们“如果喜欢就不要在炒家手上买东西”。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秦瑞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