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绒花又称官花、喜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艺术品。早在唐代就已进入宫廷。江苏扬州是中国绒花工艺的起源地之一,扬州绒花艳丽多姿,艳而不俗,被誉为工艺品中的“小家碧玉”。
“太美了,太精致了!”
“头上戴的是真的花草吗?”
“这是富察皇后头上戴的吗?”
评论区引来网友们留言的,是一组汉服女子头戴绒花的照片。
她们所佩戴的绒花,来自于一个人,她叫做征珊珊,她是扬州绒花90后非遗传承人。
她所制作的绒花非常精致,堪称艺术品。
惹得王菊都曾为她打call。
一个90后扬州姑娘,为什么会去做绒花?因为扬州,是绒花的发源地。宋人王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可见扬州人都喜爱绒花。
作为土生土长的扬州姑娘,征珊珊记得自己小时候,周围邻居们都爱做绒花,
也爱戴绒花。但不知何时起,绒花就没落了,手工艺人纷纷转行,绒花的手艺几近失传……
征珊珊感到很惋惜:“绒花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它的根在这里,缺的就是被人知道……”。
绒花之美,不该因为时光而被埋葬。征珊珊想来想去,决定辞职回到家乡,自己做绒花,复兴绒花之美。
[page]
扬州绒花,在历史上很受欢迎。相传在唐代,每到春日,唐中宗李显就会令侍臣从内宫取出“彩花”,赏赐后宫妃嫔,人各一枚,以助云鬓粉黛之美,这些“彩花”便是扬州生产的绒花。
历史上的富察皇后,最喜欢戴绒花。《清史稿后妃传》就有记载,富察皇后:“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绒花状似鲜花,又不会枯萎,和富察不喜奢侈的性格一模一样。
《延禧攻略》中关于绒花这一点,完全是写实。
《红楼梦》中也有绒花的身影:薛姨妈让周瑞家的给三春和黛玉、王熙凤送的宫花,其实也是我们所说的绒花。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绒花?因为绒花,谐音荣华,不仅样子好看,寓意也好。
绒花作为一种配饰,用处有很多。最相配的,就是汉服。一身纯色汉服,并不需要多么华丽,发间插一枚绒花,就足以相得益彰。
绒花也是婚庆中常见的配饰,佩戴上绒花之后,立马就显得有福气。古代扬州女子出嫁,多半也都是选择佩戴绒花。
绒花作为一种饰品,样式也非常重要。在征珊珊的手下,只有你叫不出的花名,没有她做不出来的绒花。样式之多,随君挑选。
你看这荷花样式的绒花,是不是很配模样清丽的女子,在盛夏的下午,去池塘边赏荷。光是想到这样的画面,都觉得这绒花又娇俏了几分。
光看图片,是不是有一种,绒花看起来很简单的感觉?其实,制作起来十分复杂。传统绒花制作需经过染色、勾条、打尖、传花,等近10种工艺。制作一朵绒花,再熟练也要花上两三天功夫。这还没算上设计的时间”而且正宗的扬州绒花采用的是,百分之百的纯蚕丝,在制作过程中要轻柔,而不能用力拉扯。
最最重要的是,绒花的每一道工序,都完全依靠手工制作,至今都没有办法用机器生产。因此,扬州绒花产量极低,但是相比于数量来说,质量才是征珊珊唯一注重的方面。
复兴扬州绒花,征珊珊看起来很有“野心”。她的野心,不仅仅在绒花发饰上边。在创作绒花饰品之外,征珊珊还做了一系列,“扬州绒花”创新作品,力图让绒花出圈,被更多人所了解。绒花团扇,两者相结合,更添风雅。
绒花耳坠,质地绵柔的感觉,更能衬托出女人独特的气质。
绒花帽子,有一种中西合璧的味道。
绒花汉字团扇,则看起来文艺气息十足。
扬州绒花的美丽,从来都无需证明。但即便是如此美丽的中国非物质遗产文化,也曾一度被人们所遗忘,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境地。幸运的是90后征珊珊的出现,让扬州绒花有了继承者,有了更多创新的可能。在她的努力下,也让扬州绒花,获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认可:2017年,征珊珊与母亲共同制作的绒花头饰,还曾登上《中华遗产》杂志封面。让中国衣冠之美,走向了世界。
“春花头上戴,春色怡然来”。戴春,是中国传统习俗。每当春天到来,姑娘们就会头戴绒花去踏春。“我的理想是让绒花能够在千年之后,依旧能够长久笑对春风”绒花不败,春风常在。茫茫人海中,总有人在坚守,相信绒花的美,会在未来重新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