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关注中国债务问题,业界指或致人民币股市下跌
新浪财经讯 4月9日晚间消息评级机构惠誉今天下午突然宣布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降至“A+”,但评级前景为稳定。香港外汇业界人士认为该举动显示评级机构对中国过快的信贷增长和债务包袱更加关注,下调评级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回调,也对两地股市产生负面影响。
惠誉今天宣布,重申中国偿还长期外币债务的评级为“A+”,但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降至“A+”,评级前景为稳定。调降评级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信贷增长在过去三年显著高于GDP的增长。对此,香港资深外汇专家、百利好金业研究部董事黄耀明对新浪财经表示,其实大陆信贷增长一直都很快,尤其贷款抵押不足的问题在大陆比较明显,相对其他国家地区都要高。
“但是,如果大陆经济增长维持很高,例如在8%以上,大家都觉得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黄耀明表示,但是现在外界公认大陆经济增速可能下调,前景不明朗,这是导致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过他也指出,惠誉在评级中指对前景维持“稳定”的判断,显示信贷增长过快及债务问题短期内还并不严重,外界大多认为这些问题目前需要引起大陆监管层更多关注。
多名香港业界人士相信,惠誉突然下调主权评级,虽未必引致其他评级机构跟随,但很可能成为近期涨势凌厉的人民币汇率回调的借口。同时,近期大陆、香港股市均表现较为弱势,涨落反复,分析人士指这次评级事件很可能进一步触发资金离开股市。
市场人士对惠誉此举并不感到太意外,事实上惠誉早在今年初已预告过这一举动。惠誉负责主权评级的主管人士曾指出,大陆新一届政府能否解决债务持续上升的问题,是未来考虑是否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信贷规模急剧扩张的后果不断显现,2012年底中国信贷总规模占GDP的比例将攀升至近200%,触发惠誉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彭琳发自香港)
新浪财经讯北京时间4月9日晚间消息,知名的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宣布,重申中国偿还长期外币债务的评级为“A+”,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降至“A+”,评级前景为稳定。
与此同时,惠誉重申,中国偿还短期外币债务的评级为“F1”,中国的主权信用上限评级为“A+”。
惠誉指出,调降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评级的主要理由包括:
1.中国金融稳定所面临的风险已开始增长。2009年以来信贷的增速明显超过GDP的增速。在2009年底至2012年6月底之前,中国的实际信贷扩张是世界第二快的,仅次于卡塔尔。截至2012年底,中国针对私营领域的银行信贷存量相当于GDP的135.7%,是惠誉所评级的新兴国家中第三高的。
惠誉认为,中国经济中的总信贷(包括各种形式影子银行在内)可能在2012年底达到GDP的198%,明显超过2008年底的125%。在截至2013年2月的12个月中,仅有55%的社会新融资采用了银行贷款的形式,低于2009年的76%。从金融稳定性的角度来说,银行贷款之外的其他形式信贷滋生是风险增长的源泉。
2.惠誉的分析表明,当地政府负债在2012年再度增长。惠誉预计,截至2012年底,当地政府债已达12.8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GDP的25.1%,超过截至2011年底的23.4%。惠誉估计,截至2012年底中共政府总体债务相当于GDP的49.2%,较A评级的中位值51.2%并不远。因此,中国的公共债务状况称不上虚弱,但相对惠誉所评级的其他国家也够不上稳固。
3.惠誉相信,中国当地政府可能面临源自政府相关企业的大额潜在债务。此外,中国企业和当地政府借贷的界定是模糊不清的。当地政府的债务缺乏透明度是中国相对其他国家的一个短板。
4.中国的基本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23%,低于2012年A评级国家的中位值33%,此外与A评级国家的中位值相比,中国财政收入的波动性也更大。
5.与其他拥有A评级的国家相比,中国在通胀管理方面的纪录要差一些。(立悟/编译)
附:惠誉评级系统及代表符号
惠誉对一个国家的评级分为5类:1.长期外国货币债务评级;2.短期外国货币债务评级;3.长期本国货币债务评级;4.短期本国货币债务评级;5.主权上限评级。1、3、5适用左列长期债符号,而2、4适用右列。
蓝线以上为最低的投资级评级,黄线之上为最高的垃圾级评级。从上至下,越低信用越差。本次中国的新评级用红框标出,原评级用黑框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