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买房:老百姓都锤炼成经济学家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式买房:老百姓都锤炼成经济学家

我想,应该没有哪个国家的老百姓像中国的民众一样关心经济,连每个月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一系列经济专业用语数据都追 踪着报纸网络而了解得清清楚楚。一个普通老百姓而已,了解这些数据干什么?当然不是为了做研究,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买房。这听起来很搞笑,可事实上,身边 很多这样的购房者,不信你问问。这几年来,随着房价攀升并持续高企,很多人买房不再仅仅是因为居住需求迫切,更多的是解决恐慌,担心货币贬值,担心房价更 高……加上政府的干预,各种调控政策的限制,于是,国民的买房越来越复杂。

优质单身女王丹,工作好,待遇高,一个人租着一室一厅的单身公寓,本来生 活挺惬意的。因为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结婚买了房,看着朋友当初低价买的房子如今个个涨得高不可攀,王丹也跟着莫名地恐慌。受朋友的影响,早几年,王丹就想买 下自己租住的小公寓,面积30平方米,总价50万,首付个两成10来万,王丹也付得起,可因为政府要调控干涉楼市,预期房价会跌,王丹犹豫了,想等着再看 看。一晃又观望了两年,这两年间,身边有两三个朋友买了婚房,婚房买了才一两年,房价都涨了。这让王丹很郁闷,怎么政府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下,房价还是在 涨?媒体上也说房价回落了,可王丹租住的小公寓由当初的50多万摇摇摆摆地涨到了70多万,这是事实。

周末空闲日,王丹开始跟着看房团去看 楼,没什么具体的目标,就是想了解下市场。越了解越心慌,今年上半年四五月份,深圳关外的新房均价一万五六,可到了下半年,关外的房价居然都在“严厉调控 态度不变”的叫嚣中默默地涨到两万二三。怎么会这样啊?王丹看不懂楼市,可是开发商们怎么也看不懂呢?王丹是做媒体的,平时工作中也能接触到地产商。

这几 年,王丹借工作之便,总会有意识地采访地产商们,想从他们的嘴里了解真实的楼市。每个人的说法都不同,每个人都有看不懂的地方,真真假假,王丹也不知道谁 给的信息是准确的。到底买还是不买,这个问题一直让王丹纠结着:担心买了房又贬了值,自己那点钱不值当;可攥着钱看房子越来越贵,那心里也不是滋味。王丹 甚至开始研究起经济来,经济大环境的趋势总能说明点楼市的走向吧?每个月的GDP、CPI、PPI等数据,王丹都不放过,尽管对于这些数据增了减了会有什 么实质性的影响她也不是很清楚,但她安慰自己:知道总比煳涂强。王丹发现不是她一个人是如此,身边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开始关心各类经济数据,大家津津乐道, 个个仿佛都成了经济学家,讨论到最后还是回到了房价,回到了柴米油盐。

最近地产中介向王丹推介了一个小户型,30多平方米,总价65万,中介说机会难得。王丹说,类似这个小户型的公寓,中介之前推荐的都是70万元左右,现在突然降了5万元,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是不是地产中介们首先嗅到了 “楼市将要回调”的味道,降价处理?对于这个关注了很久的公寓,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王丹又陷入了纠结。王丹跟我说:“前段时间,我采访了一些地产开发 商,他们对未来的经济环境都不看好,这是不是预示着楼市也会跟着走下坡路?如果我现在入手,会不会吃亏了?”

我说:“你之前不就是这个心理,以致错过了很 多次买房的机会吗?只要是自住,先买了再说,想那么多干什么?”王丹摇摇头:“还有一个问题。如今的楼市限购限贷,我现在是首次购房,能够享受首付三成, 贷款利率打折,下次我再买房,可是要首付六成哦。这么好的‘房票’却只买了这幺小的房子,岂不是很浪费?”我觉得有道理,于是建议:“那你买个大点的房子 呗,首次购房的待遇不能随便浪费了。”“可是我一个单身女孩子哪有那么多钱买大房子啊,何况,我一个人干吗要住那么大的房子呢,根本就不需要啊。”王丹很 委屈地回答。“既然不着急住的问题,那就不买房了呗,这简单。”我故作轻松。“可以后房价越来越高,涨到我连10平方米都买不起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得,又回到老问题了。

怎么买个房子这么复杂?未来的、眼前的、大大小小的各类问题都要计算在内。事实上,不是只有王丹这么纠结,像她这样的购房者大有人在。买个房子,难道真的就只是解决居住问题吗?[page]

我估计,我这辈子是别指望能用得上我缴纳的那些公积金了:从2011年8月至今,我每月一边还着近万的房贷,一边同时交着数千的公积金却不能用来还房贷。

住房公积金:那是我的财产

2010年底,我正式从北京搬到了上海生活。悲催的错过了之前数个低点买房的机会,拖到那会儿真的不想再拖了。于是很快在上海买了套向往已久的房子。其时上海的房地产政策已经开始诸多限制,贷款也开始收紧,为确保能够拿到85折的利率,在批折扣比较松的邮储银行贷了房贷。定下房子的时候,刚刚在上海开始交公积金,还不满足公积金贷款的要求。所以只能贷了30年商贷,月还款近万元。

2011年8月,我正式开始还贷款了。这时候就想用公积金来帮还房贷。跟邮储银行沟通后才知道,邮储银行并没有开通公积金冲还贷的功能。这意味着,每个月不能自动用公积金来抵扣房贷。只能自己去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取。

坦白说当时我并不着急,因为一方面当时邮储银行声称年底开通该功能;另一方面北京的公积金政策是这样的:即便没有使用公积金贷款,也可以凭借购房合同、借款合同等资料,在满足一些条件(如月缴公积金的金额低于月还款金额)的前提下,按月提取公积金用于还房贷。所以我当时想当然的认为上海也可以这样。毕竟公积金初衷是帮助职工购房,既然我有一系列的购房贷款的凭证,总是可以提取出来的。

购房后缴纳的公积金不能提取,除非再买房或者离开上海、退休、死亡

2012年初,邮储银行声称年底开通的公积金冲还贷功能仍然没有开通。

我开始打电话给上海公积金中心咨询,对方告知购房半年内可以拿房产证等资料提取,为了能够多提取一些,我当时傻乎乎的特意等到半年的最后期限。结果去了才发现,原来只能提取房产证日期之前的公积金,之后的一律不能提取。

我当时打电话问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mm怎么提取,被告知每套房只能在购买半年内提取一次,之后不能再提取了。我急了,那就以后我交的公积金都不能用了。该mm温柔的回答:“如下条件您还是可以再提取的:在上海再买一套房、离开上海、退休、死亡……”

这就意味着我一边背着房贷,一边本应用于购房的自己交的公积金现在只能在银行睡觉,等待我离开上海、再买套房或者退休身故才能取。公积金如果不能用于还房贷,那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当时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怎么可能呢?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大都要还房贷的啊。怎么不能提取呢?反复打电话确认。答复是统一的,不能提取,除非我离开上海,或者再买一套房。对于已经打算扎根在上海的普通工薪阶层的我,这两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可能实现。

也就是说,我每个月自己交的加上公司补贴的数千元公积金,都无法帮助我还房贷,反而变成了我每个月房贷之外的负担(从收入里扣款)。可能使用的期限未知。而且根据2012年上海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政策:当年归集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为0.35%;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为2.60%。这意味着按照目前中国CPI的速度,这些钱在不断地贬值。

不到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定的银行贷款,公积金不能冲抵贷款也不能提取

随后进入漫长反复地沟通中,邮储银行原本声称2012年开通的公积金冲还贷功能依然遥遥无期,问之,总让我去找公积金管理中心;问到公积金管理中心,则说让我去找银行,因为银行没有开通公积金冲还贷功能。

公积金管理中心说:“如果是邮政储蓄银行恐怕是有点问题。因为用公积金冲抵商业贷款需要银行和公积金中心之间的系统支持与配合。”

我问:“你觉得你们啥时候能够互相支持和配合好呢?”

对方回复:“现在上海有18家银行是可以实现用公积金冲抵贷款的。”

我有点恼火了:“只要我贷款的银行是没有合作的,那么你们合作了180家银行对我来说也没有意义。”

对方冷漠地抛出一句:“当初为什么不在这18家银行中选择呢。当然,相信选邮政储蓄银行总是有原因的。”

我说就是不能冲抵贷款,我提取总可以吧?对方说能提取,只要有房产证。可这和实际的情况完全不符啊,我已经有房产证,可是为何不能提取购房日期之后的公积金,为何说要我再买房或者等我退休死亡?公积金中心不能因为没和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关系,就拒绝我使用自己的财产啊。

最后,对方说:“可以理解。”

尼玛一句可以理解就完了吗?我要的不是理解,而是我的公积金。毕竟,我每个月的公积金以及公司给予的公积金补贴交给了公积金管理中心而不是邮储银行。而且限制我使用自己钱的也是公积金管理中心而不是银行。

因为身陷其中,很关注相关的信息,很快发现我并不是一个人。在百度上搜索“上海邮储银行 公积金冲还贷”,能找出很多跟我一样的人。所有在上海这18家合作银行之外银行贷款的贷款人都遇到跟我一样的问题。还有专门的论坛,大家在上面抱怨、期盼、理性的分析、还有感性发泄的骂骂捏捏。最早的帖子,可以追溯到2010年。

所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新问题。所以,问题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我不要"理解"我要解决问题,"上面"何时才能研究好政策?

无数次与公积金管理中心沟通,我得到的答复是:“不能提取,除非离开上海、再买套房、退休或者身故。上面在制定政策,需要等待政策出炉。”这样的答案,我相信他们从2010年或更早已经向无数我这样的人答复过。问题是我需要的不是口头上的理解,我需要问题得到解决。问题不是他们的问题,问题是他们所说的“上面”的问题,问题是政策的问题。

所以我很想问问他们口中的,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上面”:

1)公积金一半来自我的收入,一半来自我公司的福利补贴。我理解这应当用于个人购房相关开支。那么现在我有产证购房合同贷款合同一系列文件能够证明我将用该钱来支付我的个人房贷,请问“上面”为什么不允许我使用?

2)为什么公积金管理中心只与这18家银行合作,剩下的银行不仅不能冲还贷,连提取都不可以。这就极大程度上剥夺了剩下所有银行争取优质房贷客户资源的可能。那么请问,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为何这么做?

3)2010年或更早前就有这样的问题,并且数量不少,这么不合理的制度,那么多人面临的不合理困境,为什么数年不能解决,政策数年难产?问题和困难在哪里?有没有制定政策的时间表?能不能给一个解决问题的期限可不可以不是一万年?

4)在等待政策出台的同时,有没有暂时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帮助我们这些一边还房贷一边交公积金的工薪阶层解决实际的问题?我觉得最起码,不能让公积金反而变成购房的负担是不是?

柴静说:权利不用来争取,权利就是一张纸。但是这一年多的经历告诉我,作为渺小的个体,真正和庞大的机构去争取的时候,是多么的艰难。

我查找过公积金制度的起源,找到这样一段话“1991年5月创始于上海倒逼下的举措,试图通过“国家支持一部分、单位补贴一部分、个人合理负担一部分的房贷分配和住房筹资新机制”,打破长期以来住房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格局,为城市住房建设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如今我的公积金账户中,国家的看不见,单位补贴和个人负担的也使用不了。使得这个初衷对于我而言,就像一个笑话。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于飞

来源:凯迪社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