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人民日报何故突然宣扬“包容异质思维”☀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动态 > 正文
剖析:人民日报何故突然宣扬“包容异质思维”

4月28日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在其舆论版面的整个上半部分发表了一篇1300多字的评论文章,题目是《以包容心态对待“异质思维”》,异就是异同的“异”,质是本质的“质”。文章中还特别引用了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名言:“我可以不认同你所说的话,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文章还声称“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表达难免会有“异质思维”,......故此,各方应以包容心对待,云云。

该文的发表引起舆论界哗然,人们不禁疑问:一向迫害异见人士、以打击消灭异已为能事的中共,何故近乎天方夜谭般唱起了宽容的高调?有人认为,这是中共为了推荐政治体制改革而打造新的舆论氛围的一个前奏,也有人认为,北京当局打压维权人士、信仰团体和异议人士不断升级,正受到西方国家的批评,再加上中共内部各派系的分裂,使中共内外交困,不堪招架,于是抛出此文制造氛围,以纾缓近期国内、国外的不满声音的压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共对所谓“异质思维”感上了兴趣而且想起了“包容”?时事评论家陈破空分析指出,如果人民日报呼吁的包容是针对中共高层成员之间而言,为使他们自身的团结起见而鼓吹互相包容异质思维,那么,对人民、对国家,既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很可能是一场陷阱。

(录音-陈破空):我觉得这里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中共党内、中共高层斗争激烈化的一个表现。这时中美之间正在进行“人权对话”,温家宝正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访问。温家宝最近高调发表了很多关于政治改革的讲话,拒绝承认中国是个强大国家,甚至批评党内不正之风那些现象、中国的假冒伪劣等,这个可能激起了中共高层其他人士的不满,包括其他政治局常委,吴邦国贾庆林这些人。在这种时候,《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它认为“异质思维”,既没用异见,也没用异议,也没用持不同政见,而是用“异质思维”。第一种可能性,是为了缓解高层斗争,也就是说它内部的呼吁,因为在毛泽东时代,就是因为高层内部的斗争,《人民日报》会发一些声音出来,实际上是高层在互相告诫。表面上是说给老百姓听的,说给国际社会听,实际上是说给自己听。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因为中共每次开代表大会之前,都会放一些民主的空气球。就象十七大之前,他们也发表了一些重点文章,其中一篇很有名的就是胡锦涛的智囊,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的文章,叫做“民主是个好东西”。当时那篇文章中很多说法,也都是好像异见人士、人权分子,民运人士,或者是其他宗教人士所说的话。当时,也给中国人激起了很大的希望。但是十七大的结果是毫无民主可言,而且是更反民主。

那么,中共的十八大又要召开了,这个时候又来了一篇文章,说,以包容心态看待“异质思维”,这个时候他们也适用了平时人权活动家,异见人士、民运人士所使用的一贯语言,就是,‘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话完全是中共以前所忌讳的。它这次不仅说要包容“异质思维”,而且说到这么大胆的地步。我觉得有可能是放了一个空气球。因为中美现在人权对话,中共最近几个月大规模打压维权人士、宗教人士,又扫荡了守望教会,又扫荡了西藏喇嘛,又让很多人权律师失踪,艺术家失踪。这样的高压下,这篇文章跟这样的高压严打运动是完全不协调的。所以,除了前面那种高层激烈斗争可能性以外,就是后面这种可能性,就是放空气球来误导舆论,继续忽悠民众,给民众一些幻想,以至于让很多人在十八大前不要采取反政府的行动。或者说给国际社会一种想象的空间,是不是中共在酝酿所谓的政治改革。这些事情在十六大之前、十七大之前,一直在十八大之前都在雷同的发生。所以,我们要警惕,这恐怕是一种空气球甚至是陷阱,再就是演了一场戏。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谢田博士指出,中共在此以“异质思维”这个用词来说“包容”的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对言论自由的歧视,更谈不上尊重和真正的包容了。

(录音-谢田):所谓“异质思维”这个词是它们新创立的。这个创立的词本身,就是对言论自由的一种歧视,出发点也是唯物论的一种方式。因为它不是说,它在承认人们有不同的观点或思想自由的权利,它把你这个思维说成是一种“异质思维”。“异”是变异的、异化的、非正统的。“质”是物质或体质或本质,实际上它还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或者人类个体的本身决定人们的思想。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当它首先以这种唯物论的思维方式去指责别人的时候,它实际上就已经站错了地方。它已经把天赋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给打倒在地,并且踏上了一只脚,这实际上是这篇文章一个用意很阴险的地方。

这篇文章说,思想观点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这也是中共体制内的人在党文化左右下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实像伏尔泰所说的,“不同意你的看法,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的话,不是象文章中所说的是一种胸怀也好或者自信也好,实际上(伏尔泰)他所指的是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恰恰是共产党极力要给抹煞或取消掉的。这也是中国人民孜孜在追求自由的时候在追求的权利。它把它放在一种胸怀和自信、放在一种人格品质和特性上的看法,实际上是否认了人们有这种自由思想和自由言论,这样一个更根本的权利。

谢田博士说,文章在提到“异质思维”的时候,虽然也提到有一些共产党体制内的人,在讨论中容不下不同的意见,扣帽子,用义气之争来代替所谓的真理追求。这话听起来好像不错,但实际却具有很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因为中共从来就没有把言论自由作为一个社会心理的基石来保障过。

(录音-谢田):这篇文章有很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比方它里面提到说,现在中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和文化多元和多样和多变的时代,实际上这是非常有欺骗性的。事实上,中国不是处在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和多变的时代,中国恰恰处在思想和文化被高度钳制、高度单一、高度属于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样一个严格的专制管制时代。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并不是说中国人民有了这种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和多样,而恰恰是人们自由的思想、人们自由表达的意愿跟中共的专制在激烈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反映在社会上,是各种各样的思潮文化在试图突破。但我们也确实看得见,根本也没有突破。不管从艺术家艾未未也好,到那些关在铁牢里的思想家也好,还是持不同政见的政治家也好,我们看都是这样。这些自由的思想和文化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在中国实现过。它提出这种子虚乌有的多元化,认为是历史性变化,体现了中国的前进的方向。这个整个就是无聊的。我们知道,整个中国现在不光是没有思想解放,没有向前进,所有的海外观察家都知道,中国在思想的钳制、言论自由的管制,在舆论的封锁上面,专制的压迫下面,实际上是越来越倒退,中国的人权状况也是在越来越倒退。

谢田指出,人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无论中共党内斗争如何激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一党专制的独裁不变。
在这样的框架之内,中国人是没有办法认识真理的。只有彻底否定、埋葬邪恶的共产主义,中国人才可能自由的谈论真理的问题。

(录音-谢田):不管是共产党的哪一派,它们互相之间在对骂、构陷和扣帽子的时候,实际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不可撼动的,不可动摇的,是他们必须遵循的。在这个框架之内,他们在互相地内斗。并且现在我们看来,中共的内斗是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激烈,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阶段。

这里面还提到“诽谤定罪”“全力压制不同声音”等等,这些实际上只能说明共产党内,一派在另一派压制之下,在发出一种忿忿不平的喊冤、叫屈。但是,我觉得,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本身,不管是共产党内部的左派也好、右派也好、太子党也好、团派也好,恰恰是这些人的集合体,在制造全中国那么多的冤案、假案和错案。那么多的以言治罪,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这篇文章还引用了毛泽东的话,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觉得这个简直是非常的滑稽荒唐,如果真要按照毛泽东当年的革命思想来做,那么,他们现在去革命的对象恰恰就是中国共产党精英集团本身。因为,是他们,掌握了中国的土地、工厂、森林,机器厂房、设备、城市,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他们这些人,才是所谓的无产阶级革命要专政和专制,要打倒的对象。所以,他现在把毛泽东的话拿出来,作为统治的合法性基础,这根本就是非常荒唐的。

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以后,它把当年所有对工人和农民的承诺和诺言全部都推翻了。英国阿克顿勋爵所说的‘权力易于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在中共身上是屡试不爽。所以,它强调以这种人心来对待,而没有法律的保障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所谓的共产党组织也好,或领导也好,有这样的心态这也没有保障。我们必须有制度的保障才能真正的保障不同的声音,哪怕是偏激的声音、错误声音存在的权利。而制度的保障在中国,就必须否定共产党的统治,必须解体中共, 才能在制度上保证自由的异质和自由的言论。

谢田指出,中共的领导人,无论是从毛泽东、邓小平还是到现在的第三代、第四代,从来都没有让人民发出过不同的声音,《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没有任何新意,只不过是独裁政权覆灭前的悲鸣。

(录音-谢田):你看文章最后提到,‘这些不同意见还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资源’,就是说,这篇文章所需要的,它要达到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提高中共的执政水平。它里面还引用了一段毛泽东的话,说,“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 是 ,老毛可能真的说了这句话。但是毛泽东并没有让人讲话,他把彭德怀,张志新这些人都杀掉了,所以那些人也不会讲话了。文章还引用了邓小平说的那句,“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如果人们还记得的话,恰恰是二十年前八九6.4的时候,正是邓小平下令开枪,才造成了全中国鸦雀无声的状态。所以,从中共前两任,到现在第三代、第四代,他们一脉相承的地方就是,它从来都没有让人民发出过不同的声音,它从来也没有所谓的创造条件,让人民来批评,来监督政府。所以我觉得从这点来看,这个文章显然是共产党在解体之前,在被解体的恐惧之下,它内部的互相残杀,这时在它的喉舌上体现出来好像是不同的意见。但是,它们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共产党的江山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中国共产党的所谓执政水平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样以保住它们自己的利益。

我觉得对海外和全中国民众来讲,这也就是一个要灭亡的政权最后的悲鸣,我们大可不必把它当作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 俞珊编辑制作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