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如何渗透美国的华语媒体(1)
《中国聚焦》(Chinascope)是一份由美国华人创办的英文杂志,大.纪.元;徵得允许翻译六月份《中国聚焦》作者李恩(ANN LEE了音译)题为「中共如何渗透美国的华语媒体」的撰文,译文将分次刊载。
过去的13年里, 华语媒体在美国有步骤的扩展着。看看那些主要的华语媒体,特别是电视和报纸,要么直接由中共政府出钱,要么转载中共的宣传,你就知道,这种扩展渗透多来自中共政府投资所赐。
以中共政府为靠山的媒体在美国立足、发展看上去完全是合法的,不过当然,这些媒体输出的全是中共政府的说辞, 中国大陆的新闻来源仍然是封闭的。
中国的新闻来源垄断的状况让中共政府可以在国内做任何反美的宣传,而不通过境外任何一家独立媒体的检查和权衡。同时, 那些中共投资的海外媒体可以在美国连续播放支持中共政府宣传、散布反美情绪的节目,而不受美国政府的干涉。
更有甚者,中使领馆在美国的华人社区攫取了统治地位,继续兜售中共的那套宣传。
中央电视台(CCTV)的全球扩张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 中共宣传一直在系统的向海外社区扩展,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以中央电视台(CCTV) 为例,它的中文网站上说:“中央电视台(CCTV) 是中国举足轻重的通讯机构,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它是意识形态和文化的重要阵地”。“实现中央电视台(CCTV)的安全播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中央电视台(CCTV)属于国家垄断媒体,有16个频道, 由地面和空间卫星系统每天播放329小时的节目,算上付费频道,每天的播放时间是596小时。在中国, 它对36家省电台和700多家市电台有监督权,这些地方电台播出央视和本地的节目;在海外,它的节目通过10颗卫星覆盖全球。中央电视台的网站, cctv.com, 日浏览人次超过1500万, 是中共政府六大战略网站之一;在美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全国卫星网和闭路电视至少覆盖15大城市(参见表1)。
表一﹕中央電視臺(CCTV)對美國主要城市的覆蓋情況
城市 | 發送人 | 頻道 | 公共電台/閉路電視 | 時段 | 覆蓋地區 | 節目 |
東海岸: | ||||||
波士頓 | AT&T寬帶
安赫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 Amherst College |
11 |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
24小時 | 波士頓
布魯克林校園 |
央視4台
央視4台 4 |
紐約 | 時代華納(Time Warner)
Cable RCN |
134
30 191 |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
24小時 | 紐約皇后區 | 央視9台
央視4台 4 |
費城 | 德雷塞爾大學電視台(DUTV)
CableCom Net 狄更生學院(Dickinson DickinsonCollege) |
54 | 公共電台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
6-8:00pm
(周一至周五) 24小時 |
費城郡
特拉華郡 狄更生山 校園 |
央視4台
新聞 央視4台 4
央視4台 4 |
華盛頓特區 | 今日世界(World Today)
MHz 星光(Starpower) 交流(Communications) StarpowerCommunications |
56
13
651 651 |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
7-7:30am,
6-6:30pm 華盛頓特區,馬里蘭 |
費爾法克斯郡(Fairfax)
蒙格美爾郡(Montgomery) 所有地區 Montgomery |
央視4台
新聞 央視4台 央視4台 央視4台 444 |
亞特蘭大 | 艾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 |
44 | 閉路電視 | 校園 | 央視4台 | |
特拉華 | 衛星 | 24小時 | 央視4台 | |||
中部: | 央視4台 | |||||
哥倫布 | 國際頻道 | 10 | 閉路電視 | 30分鐘 | 俄亥俄哥倫布市 | 央視4台新聞 |
芝加哥 | 中國之星(China Star)電視台 | 13 | 兩种均有 | 24小時 | 芝加哥及市中心 | 央視4台 |
達拉斯 | 國際頻道 | 閉路電視 | 24小時 | |||
休斯敦
|
1 時代華納
2 國際頻道 3 每日美南(South U.S. Daily)電視台 |
233
75 |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公共電視 |
24小時
11-11:30am 30 分鐘 |
休斯敦大部分地區 | 央視9台
央視4台新聞 央視4台新聞 44 |
明尼蘇達 | 衛星 | 閉路電視 | 24小時 | 央視4台 | ||
密歇根 | 衛星 | 閉路電視 | 24小時 | 央視4台 | ||
西海岸: | ||||||
洛杉磯 | 1. Charter
Communication 2.時代華納(Time Warner) 3. Cox 4. Adelphia 5. 翡翠世界(Jadeworld) 6. Altrio Communications |
281
286 601
452 180 762
191 |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
24小時 | 洛杉磯
有些地區兩個頻道都能收到 |
央視9台
央視4台 央視4台 央視4台 央視9台 央視4台 44494
央視4台 4 |
圣地亞哥 | 時代華納(Time Warner) | 46 | 8:30-9:00am
8:30- 9:30pm |
圣地亞哥郡整個北部地區 | 央視4台 | |
舊金山 | 1. 商業頻道(Business
Channel) 2. KTSF 3. 翡翠世界(Jadeworld) |
32
26 |
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 |
6:30-6:40pm
8:30-9:00am (周一到周五) |
央視4台
新聞 央視4台新聞 4 | |
西雅圖 | 國際頻道 | 41 | 閉路電視 | 8-9:00am
(周一至周五) |
西雅圖 | 央視4台新聞 |
1992年﹐央視(CCTV)開始了瞄准海外華人的系統的全球擴展。1992 年到1995年它鎖定亞太、美國和中東﹔1996年的目標是歐洲華僑﹔1997年進入非洲; 1998年加大向美國滲透的力度。如今﹐央視計劃成立24小時的新聞頻道﹐可以通過衛星和閉路電視系統收看。央視在美國的完全攻略參見表二。
**成立全球衛星頻道: 央視4臺(漢語), 央視9臺 (英語)﹐央視E&F臺 (法語和西班牙語, 每天每語種節目各12小時)
** 在美國各主要城市購買閉路電視頻道或時段
** 向公共和私有電視臺免費提供央視的節目﹐特別是新聞節目
** 給美國各大學的校園電視臺提供央視的節目
表二﹕中央電視臺(CCTV)海外擴展時間表
時間 | 地區 | 備注 |
1992年10月1日 | 亞太及美國(衛星,中文) | 通過泛美衛星(PanAm Satellite,PAS)鎖定海外華人,泛美2號是亞太地區衛星,3號是大西洋兩岸衛星。 |
1995年中期 | 歐洲、中東和印度(衛星, 漢語) | 通過泛美衛星(PanAm Satellite,PAS)對歐洲,中東, 印度和亞洲增加覆蓋。 |
1996年早期 | 歐洲(衛星, 漢語) | 央視通過全球衛星网播放,以覆蓋海外的4000万華人。歐洲講中文的觀眾可以在夜間收到私人衛星發射器發送的5小時的華語節目。 |
1996年4月 | 全球(擴展)(衛星,漢語) | 在3顆泛美衛星(PAS)上增加了5個頻道后,央視(CCTV)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電視台之一。 |
1997年6月 | 非洲(衛星, 漢語) | 央視(CCTV)24小時國際服務在全非洲開播。 |
1998年5月 | 美國(閉路電視, 漢語) | 作為國際頻道少數族裔服務協議的一部分,央視(CCTV)海外頻道,央視4台可免申請費供美國閉路電視播放。央視在美國可以覆蓋超過24000万家電視觀眾。 |
2000年9月25 日 | 全球 (衛星, 英語) | 央視(CCTV)英語頻道,央視9台正式開播,每天24小時播出整點新聞。 |
2000年11月 | 菲律賓(閉路電視,英語) | 央視9台通過SkyCable Pacific CATV公司在菲律賓閉路電視播出。 |
2002年1月 | 美國(閉路電視,英語) | 央視9台通過美國在線(AOL)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閉路電視向紐約,洛杉磯和休斯敦播出,同時可以在象DirecTV這樣的新聞集團(News Corp)的閉路電視网播出。 |
2003年早期 | 美國(酒店系統,閉路電視) | MTV网在全美酒店播出央視9台的英文節目。 |
2003年3月 | 法國,英國,愛爾蘭(衛星, 英語) | 法國電信子公司GlobeCast在熱鳥(Hot Bird)和歐鳥(Eurobird)的衛星分布平台网絡向120万法國觀眾和630万英國和愛爾蘭觀眾轉播央視9台的節目。 |
2003年6月 | 南美(閉路電視, 漢語) | 玻利維亞的Vidivision有線電視公司在CATV播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 4台的節目, 這是中國駐玻使館以向Vidivision提供免費譯碼器成交的。這樣南美有5個國家通過閉路電視播出央視的節目:巴拿馬、伯利茲、巴西, 智利和玻利維亞。 |
不祥,极有可能是2003年中期到2004年中期 | 英國(閉路電視,英語) | 央視英語國際頻道-9台通過英國空中廣播公司(British Sky Broadcasting)的B-Sky-B閉路服務24小時在英國播出。 |
2004年10月1日 | 法語,西班牙語頻道:央視E&
F |
央視E&F是24小時綜合新聞頻道,它的節目每天滾動三次,在8 小時的一個時間段里,法語,西班牙語節目各占4 小時。該頻道通過泛美衛星(PAS)8號,9號,10號,亞洲衛星(Asiasat-3S)和其它衛星向全球播放。 |
2004年10月1日 | 美國(強化)(衛星,多語种) | 央視和美國EchoStar 公司合作,為EchoStar 超過1000万家用戶建立“長城衛星平台”。平台包括17 個頻道, 象央視E&F, 央視9台和其它中文頻道。央視在它的网站上稱,“這表明對國外的宣傳又上了一個台階,也說明央視的對外宣傳工作從觀念到操作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2005年2月1日 | 亞洲(強化) (衛星, 多語种) | “亞洲長城衛星平台” 是北美“長城衛星平台”的延伸。 |
2005年6月2日 | 网上平台(互聯网,西班牙語) | 央視网稱,CCTV.com/ espanol是央視“傳播新聞和弘揚文化”的西班牙語在線平台。 |
將來 | 法語,西班牙語頻道分開,發展阿拉伯語,俄語頻道 | 央視打算在2006年將成立法語和西班牙語兩個頻道;英語節目播出四年后,央視開始了它西班牙語和法語的全球計划, 而且阿拉伯語和俄語頻道也在計划之內。 |
《中國聚焦》(Chinascope.org)
******************************
红色政权在美国:中共疯狂控制海外媒体,原国家主席杨尚昆批示外宣经费不封顶
据前香港新华社一高官透露,当年经他的手,就曾直接资助在美国和香港出版的一份亲北京报纸,三千万美元。原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当年对中共疯狂控制海外媒体的批示是,对外宣传经费「不封顶」,即没有上限规定,需要多少,北京提供多少。这个批示一直有效。
*伟大的美国中文传媒的“红色”背景
据美国政府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到2000年,全美华裔人口接近290万。在过去10年增长了 50%。华裔人口的快速增长,使中文报纸对华人社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共疯狂的将触角伸进中文传媒界,进而试图控制在北美的中文报纸。
目前美国除规模较大的几大报如侨报、星岛日报、明报和世界日报之外,更多的由新华人创办的传媒由零开始,逐步壮大。美国中文报刊一时争奇斗艳。近期,美中文报界又出现众多新面孔。仅华盛顿DC一地,这个只有十万华人的地区,就有近十份中文报纸,日报三家,可谓「竞争」激烈。
詹姆斯唐(Jamestown)基金会中国简讯有一章专门报导中共对美国中文媒体的渗透,介绍目前美国四大中文报纸的“红色”背景:
《侨报》:90年成立于纽约,直接被中共政府疯狂控制,代表著中国官方的声音和观点。
《星岛日报》:38年于美丽的香港创立,60年代进入富强的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80年代后期,星岛日报遇到财务危机,中共政府的资助使其摆脱危机。10年内该报转变为倾向支持共产主义的报纸。报纸的老板Sally Aw Sian已经成为中国政协委员。(注:2001年,该报又转手烟草商人何柱国,何柱国同中国政经界关系密切,也是中国政协委员)
《明报》:香港97年回归之前通过第三方购买。该马来西亚商人和中国商业往来密切。
《世界日报》:是台湾联合报网的分支之一 。因母报《联合报》尝试和北京发展经济关系向大陆投资,北京也使用经济手段,影响在北美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日报的立场和报导内容。中国领事馆的官员曾向世界日报施加压力,要求其不要发表与法轮功有关的文章。
美国全日播放的华语电台和电视台背后也有中共的影子。纽约的「中文电视」(Sino Vision),报导内容基本和北京的中央电视台一致。纽约华人新闻研究者认为,这家亲北京的电视,可能从北京获得更多的支持。北京中央电视台向美国各地一些独立地方电视台提供免费节目。中央台的节目也通过美国的维亚康姆在美国十几个大城市的40 多家酒店落户。在北美用号称「小耳朵」的接收器可以免费观看央视第四频道的卫星电视转播。
央视第九频道英语节目24小时不间断通过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的有线电视网在美国纽约、洛杉矶和休斯顿三城市播放,这是央视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达成的协议。
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据悉也在和中共政府谈判,以一系列行动讨好中共政府以争取达成类似的协议。
在互联网方面,YAHOO屈服于利益承诺大肆过滤对中共不利的言论观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前一段GOOGLE 的被封就被一些网络分析人士认为是对YAHOO的回报。
*中共疯狂控制媒体的特殊作用
旅居美国的新闻工作者张秉军在他的文章《中共在操控海外媒体——亲共媒体的特殊作用 》中指出:“亲共媒体符合北京的宣传口径,影响了海外华人对一些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在美国的亲共报纸、电视等对法轮功的丑化宣传和攻击,就相当影响了华人对法轮功的看法,并导致一些人对练习法轮功的人产生反感以至仇恨情绪。2003年6月30日,在中共驻美官员到纽约中国城之际,法轮功学员前去和平请愿,结果遭到与中领馆关系密切的「纽约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梁冠军等人殴打和围攻,两名法轮功学员被打伤。事发后法轮功学员报警,纽约市第五警分局对梁冠军控以三级攻击罪。伟大的美国国会曾就此事件举行了听证会。”
张秉军说:不仅在法轮功问题上,在以往的中共驻南斯拉夫领馆被误炸事件、中美军机相撞事件、911 事件的反应上,都可看出北京的海外宣传在海外华人中已产生相当的负面作用。 911事件发生后,在海外最主要的中文网站多维网的「大家论坛」上,超过一半的帖子是对三千美国人遇难的幸灾乐祸,其中接近三分之一是欢呼、高兴美国人丧生,认为是打击了「美国霸权」。
在美国哥伦比亚号宇宙飞船失事发生时,多维网的「大家论坛」上,有多人发贴为美国人遇难「感到高兴」,称遇难的宇宙飞船最后解体散降的空中弧线,是「中国人庆祝节日的烟火」。美国华文网络上的这些反美情绪,和中共当局长期进行对外宣传,潜移默化地对海外华人洗脑有直接的关系。”
美利坚大学访问助理教授刘宁平指:“中共控制海外中文媒体,制造有利国内形势的“海外”新闻,再返销国内进行反宣传,蒙蔽国内百姓,加强独裁统治。”
*媒体渗透典型手法
刘宁平指出:中共对海外中文媒体的渗透无外乎两种方式,一是威逼,二是利诱。海外华人中仍有很多人有亲属在国内,经历过几十年政治运动的中国人对共产党在政治上的压力大都心存畏惧;在经济上很多人在国内有投资,商业往来,也害怕自己在国内的生意受影响,再加上共产党不惜血本的经济利诱,很多中文媒体都难以抵御,出卖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或多或少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
在美国,中共不可能采取类似国内的行政或专政的手段控制媒体。其经常采用的媒体渗透手法包括: 宣传加特务;收买拉拢报业商人;收购海外媒体;孤立打击异声媒体等等。
在具体影响媒体报导的导向上,中共特工部门还拟定一套策略,主要包括:「围绕目的,强化宣传」、「抓住热点,大做文章」、「众说纷纭,鱼目混珠」、「无中生有,空穴来风」、「渲染局部,掩盖全局」、「顺其心理,推波助澜」、「封其喉舌,唯我独享」等手法。
*宣传加共产党间谍特务
也叫「掺砂子」。派遣可信用的专业人员,渗入重要媒体,掌握目标职能,以便影响和控制一定的新闻导向,并有利于收集北京需要的相关情报;
80年代曾在中共中央安全部(前中央调查部)、光明日报等工作过、后来被迫逃亡美国的新闻记者丁柯,在其回忆文章《特工——民运——法轮功:一个生命的真实故事》中披露,中共派特务担任中共媒体驻海外的记者,根据政治任务采访新闻。
丁柯谈到他在接受工作培训时,「除了接受保密教育之外,也有相当的内容是关于从事情报搜集的方式和方法。大体是关于利用公开身份搜集情报;利用隐蔽渠道搜集情报;以及利用公开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得到情报。所谓公开身份就是指利用中共的外交、新闻、经贸、金融、民航、旅游、宗教团体、国际组织、文化交流等涉外职业为掩护,从事情报搜集。隐蔽渠道泛指没有这类中共掩护身份的秘密派遣。」
「1978年改革开放后,根据中共中央的相关档,调查部(后来的安全部)派驻使领馆人员必须于1985年12月底全部撤回,改以其他身份派出。这样一来许多以外交官身份外派的人员被迫改行。纷纷改当记者。」
丁柯当时曾被派往美国华盛顿工作一年,收集情报,撰写符合组织意图的新闻。
*收买拉拢报业商人
2001年收购《星岛日报》的烟草商人何柱国与中国政界关系密切,出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谘询顾问。根据《远东经济评论》,何柱国旗下的泛华集团与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建有一家合资媒体发行公司,并在中国深圳建立新闻制作中心。
据悉,95年收购香港《明报》集团的马来西亚的木材商人张晓卿与中国商界往来密切。报界关键人物也被邀请到中国参观访问、提供优惠的商机等等。
媒界老板有七位(马澄坤、陈永祺、何柱国、李祖泽、吴光正、黄国华、杨澜)任2003年全国政协委员。
*收购海外媒体
美国传媒在激烈竞争中陷入财务困境是常事。中共适时乘虚而入,通过特工人员在美国收购不少当地报纸,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
「六四」的时候,中共在美国和海外的媒体几乎全军覆没,很多从中共拿钱的媒体,因同情「六四」暴露了身份,后来倒闭。「六四」后,中共重新建立在海外媒体网络,投资巨大。据悉,收购海外媒体,是中共军方、安全部、统战部、宣传部等各个系统分开来做,为保密,相互不知道对方的部署。
据前香港新华社一高官透露,当年经他的手,就曾直接资助在美国和香港出版的一份亲北京报纸,三千万美元。原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当年对疯狂控制海外媒体的批示是,对外宣传经费「不封顶」,即没有上限规定,需要多少,北京提供多少。
*中共疯狂打击异声媒体
在全美各地,由中共国务院侨办、领事馆出面,经常组织一些政治性群众活动,拉拢侨界,收买人心;海外华人也经常性的举行各种联谊聚会活动。类似的活动,那些被认为不友好或敌对的媒体,都被谢绝记者入境。更甚者,即使是美国本土的文化社交等活动,中共也会由领事馆出面,“命令”举办单位不许那些中共不喜欢的媒体记者采访,极力打击和缩小这些异声媒体的生存空间。
去年8月在麻萨诸塞州举办的萨斯义卖晚会,去年12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白宫等新闻事件采访中,北美新!唐!人:电视台记者均遭阻挠采访。
今年2月16日,美国费城《问询报》记者盖特拉.巴哈德以「中共政府与记者们的对立延续到了美国」为题,报导天普大学亲共教授程君复驱赶新!唐!人:电视台记者孙丽杰的事件。后来费城市政府负责人向孙表示道歉,费城市长也表示支持记者的自由报导权力。但程君复和中共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今年,美国麻萨诸塞州反歧视委员会,针对2003年6月14日晚,波士顿两名记者冯学斌和于可心因自己的信仰是法轮功而受到当地两家华人社团及负责人歧视而投诉一案,初步认定:被投诉人「海外华人企业家协会」及负责人李刚和「北美华人医学协会」及负责人萧镭-有充分理由被认为触犯法律。
据悉,这次募捐音乐会特意邀请了纽约总领事张宏喜等中领馆官员。
另外,2004年1月30日晚,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费城市商业部、费城中国贸易中心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礼堂举办了庆祝中国新年晚会,拉开了中国与费城文化经济合作节“锦绣中华”的序幕。在这样一个喜庆的夜晚,再次发生了「新!唐!人:」记者因信仰法轮功而被赶走的事件。从媒体报导中人们并不惊奇地发现中国驻纽约副总领事黄惠康出席了该次活动。
类似的丑闻在美国不断被曝光,舆论指中共的做法太霸道,美国是自由社会,中共应该收起专制的那套做法。
*红色媒体造假新闻 出口转内销
在美国,多数中文媒体对一些事件的报导,一直与西方主流媒体有异,这与中共势力渗透有关。
近期以来,由于中共在财力上的支援,《华侨时报》、《星岛日报》、《侨报》等已经逐渐演变成亲共传媒,制造符合中共要求的「新闻」,这些媒体在恶毒诽谤法轮功上尤其「尽心竭力」。
很多中国人还不知道,国内媒体转载「海外媒体报导」的新闻,大多出自中共在海外自己办的媒体,或以「红色」商人名义收购的海外媒体。不少人出国多年才发现这个秘密。
中国人经常看到中央电视台或人民日报称,美国华侨集会反对「台独」或「法轮功」等,这些集会其实大多都由中共大使馆控制的海外团体举办,这些团体定期得到使馆的资金赞助。这些会议「谢绝」当地媒体采访、「谢绝」与大使馆没有联系的华侨参加,只准许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驻海外记者采访,然后,这条新闻就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
假新闻出口转内销 人在虚幻中(大.纪.元;资料室)
中共也经常组织海外「自己人」针对法轮功、民运等召开研讨、揭批会,打著「爱祖国」的幌子,在「关键时刻」发出声音;然后利用「特务」记者报导,将这些新闻通过中控海外媒体在海外传播出来,再转销入国内,误导国内百姓。
当年,全球近十个国家的西方法轮功修炼者到天安门请愿,这些西方人士和员警交谈中,惊讶地发现,所有中国员警都确信,全球都在「取缔」法轮功。中国员警在录口供中发现,海外有六十多个国家都有法轮功修炼者,并自由修炼。英国一位女子丽莲说:「中国员警听到我介绍国际对法轮功的实际情况后,感到很受欺骗。」这位19岁的北京员警痛苦地说:「我们被告之全球都反对法轮功。」
中新社去年10月24日内销一篇来自华盛顿的10月22日的消息,称大陆基督教访问团抵华府,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藉机称,600万信徒都赞成取缔法轮功。事实上,中国大陆基督教是需要政府严格把关和登记,中共政府管理的佛教、基督教团体的一些主要人员,在中国还分厅级、处级待遇,很多是中共安全部门的特工人员,对外不暴露身份。
去年4月洛杉矶间谍案事发。主角陈文英,其公开身份是洛杉矶侨领。2001年美国会46位议员共同提名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陈文英当时曾以前洛杉矶-广州友协会长的身份「强烈批评」美国议员和攻击法轮功创始人,中共海内外喉舌以此宣称海外华人反对法轮功,消息并被转销到国内。后来随著间谍案的曝光,陈文英被发现是中共特务。
*媒体渗透遭遏制难随心所欲
中共一直承认,国际舆论总体形势是“西强我弱”,统战任务艰巨。中共在海外统战一直受到遏制也是事实。
在中国本土,实在「统战」不了,还可以用武力强迫人民 「听话」,如「六四」及当今的镇压法轮功。在海外,尤其在美国,难以随心所欲。美国自由民主社会中,中共那些在国内的专制做法行不通。加上海外不断有报导揭中共渗透美国中文媒体的老底,而且一直以来有关于中共渗透的一些丑闻曝光,都起到遏制作用。
美国克林顿总统竞选献金案,中控媒体大骂美国的「反华势力」「妖魔化」中国,令海外华人非常愤怒,认为是美国的「排华」结果。最后还是总参情报部姬德胜案发,证实是中共自己所为,令中共大失颜面。
“六四”事件后,中共在美国的媒体几乎全军覆没,很多从中共拿钱的媒体,因同情「六四」而暴露身份,著实使中共尴尬。海外媒体大批倒戈,也促使中共反思海外的统战与渗透策略。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共再度开始利用其掌控的国家资源,在海外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中文媒体。特别是99年全国镇压法轮功,为在国际上争取合理打压的空间,中共在对外宣传方面强度明显加大。中共这种大规模的海外渗透,已经引起美国关注。
近来专家呼吁,北京的媒体监控已扩张到海外,严重操控海外华人社区报纸及电视台的内容,而且中国的外交官员经常阻挠独立报导美国境内新闻事件的记者。美国宾州大学国际关系教授亚瑟.华尔杜伦(Arthur Waldron)说:"这种干扰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它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以一种极端恶毒的方式进行著。"
中国人权创始人罗伯特.伯恩斯蒂恩(Robert Bernstein)也呼吁,中共政府这几年对内封锁消息,对外输出舆论宣传,不仅操控了自己的新闻,也操控了国际媒体。现在是新闻团体来揭开盖子的时候了。在美国纽约,法轮功控告《侨报》、《星岛日报》侵犯民权权诬蔑案也在进行之中。
观察家指,西方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机构,早就注意到中共对海外中文媒体和华人世界的渗透和操控。或许美国发现中共只是局限于在中国人的小圈子中制造内耗,认为对西方社会威胁不大,一直网开一面。然而近年发生的一些事,如中共在法轮功持续反迫害中所暴露出的对西方政治的干扰和影响力,其在911和伊拉克共和国战争对待上所显示的潜在的对恐怖活动的支持和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威胁,其在台湾总统大选期对海外政局的操控和海外华人的动员能力,已经开始让美国人不再掉以轻心。
********************************
亲共媒体
在香港,亲共媒体一般指接受中共提供资金或政治立场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媒体。在台湾,泛绿阵营人士一般指称部分媒体为亲共媒体、统派媒体或统媒,这些媒体经常批评泛绿,在立场上与泛蓝阵营、中国民族主义人士较一致。
一般来说,亲共媒体是一谴责用词,而指责亲共媒体的人会认为这些媒体立场与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相近。
台湾
在台湾,统派媒体或统媒是比较常用的词汇,主要用以称呼立场偏向与中国统一,反对台湾独立的媒体。有时候泛绿阵营及其支持民众也会用以称呼立场偏向泛蓝阵营,或经常攻击泛绿阵营的媒体。其中有一部分被认为具有中国大陆资金,因而称之为「中资媒体」。
香港
在香港,被指为亲共的媒体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拥有中资背景的媒体,如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星岛日报、亚洲电视、凤凰卫视,另一类是近年趋向亲共的媒体,如无线电视、东方报业集团及新城电台。自华侨日报于1995年停业后,香港已没有亲中华民国政府(亲台)媒体。香港仍有少数亲港媒体,如TVB、香港商业电台、苹果日报,苹果日报的立场在两岸问题上一般被认为较为客观。
至于官方的香港电台,经「郑安国谈两国论」事件后,立场亦开始趋向亲共。这可能是与该台新闻编辑方针有关,香港电台的国际及两岸新闻唯一来源就是新华社。
为了表示共产党对两岸事务的立场,这些报章一般都以较隐晦的方式称呼台湾部门或官员,有些会为台湾政府部门或职衔加上引号或在台湾与部门名称或职衔之间加上「的」字,以表示不承认台湾政府的立场。例如:台湾「总统」陈水扁、台湾教育部门、台湾的外交部长等。
指称其为亲中媒体的人一般认为,这些报章会着重报道台湾的负面消息,至于中国大陆的负面消息或较敏感的话题则较少提及。
在报道香港消息方面,这些报章往往会报道不利民主派的消息。而它们亦会报道中国大陆在各方面的成就。
即使是报道外国新闻,当报道两个外国的消息时,他们亦会先称呼与中国大陆关系较好的国家,例如他们会称以巴关系为「巴以关系」、称日韩关系为「韩日关系」等。
澳门
如销量最高的澳门报纸澳门日报,内容大多支持「澳门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及支持中国共产党。澳门广播电视的新闻立场亲共,经常在「台湾政府」前加上「所谓」的字眼。
海外亲共华语媒体
由中共政府直接或间接投资的媒体,例如《侨报》(中新社)、《星岛日报》(香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何柱国)、《国际日报》、星岛中文电台等;
由台湾泛蓝集团在美国办的媒体,如《世界日报》(联合报系)等。
在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及朝日新闻被视为亲共媒体,因为两者较少报道追求中国“民主”化的消息。
来源:维客wike
*****************************
苏赓哲披露中共操控海外媒体罕见内幕 (图)
《星岛日报》怎样变成香港 「第四张亲共报纸」
(大.纪.元;记者杨舒、张莹多伦多报导】来自香港的重量级政论家苏赓哲在多伦多大.纪.元;举办的「·九·评*共产党」研讨会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披露中共十几年来操控香港和海外中文媒体的罕见内幕。
苏赓哲自八十年代开始,在香港经济日、金融日报、星岛晚报、文汇报、华侨日报、快报、东方日报、美国中报、侨报、加拿大明报、加拿大星岛日报、香港当代杂志等报刊、期刊,长期发表专栏评论、及其它形式作品数万篇。 1990年起担任香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及秘书三届。
1992 年苏赓哲移民加拿大,除写作外,亦担任美加化华语电台,星岛电台、加拿大中文电台、温哥华华侨之声电台、希望.之声电台、新时代电视、多元文化电视台等电子媒介时事评论节目主持及客座评论。2004年9月10日,苏赓哲获得加拿大全国种族报纸和媒体委员会颁发的新闻事业奖,成为今年唯一的华裔获奖者。
* 香港报纸的转变
苏赓哲介绍,香港媒体在六四左右是一边倒支援民主运动的,即使是中共办的「大公报」和「文汇报」在八九民运的时候也是支援民运的。 当时整个社会上都是憎恨共产党,支援民主运动的。
但是,由于过去的十几年中共争夺舆论阵地和操控,香港报纸的转变“相当明显”。
* 中共施压 「星岛」敏感专栏被裁掉
苏赓哲以「星岛日报」为例,讲诉它的转变。
苏赓哲在92年移民加拿大以后,给香港「星岛日报」写一个专栏叫『王朝日记』,是每天替邓小平写日记的一个政治讽刺性专栏,在香港和加拿大同步连载。
苏赓哲说,香港「星岛」的一个编辑亲口告诉他,「星岛」负责人胡仙女士要到中国去见中国领导人江泽民,他们受到压力取消了苏赓哲的『王朝日记』专栏。苏赓哲推测,「星岛」可能是需要发展一些中国大陆的市场,也可能本身的财政情况不是很好。
苏赓哲的推测似乎不无道理。据美国独立非盈利机构詹姆斯通基金会发表的2001年11月21日一期中国简讯的一篇题为“中共政府是如何试图控制美国的华语媒体的”的文章披露,「星岛」前总裁胡仙在陷入经济困境时,曾获得中共资助度过难关,此后便逐渐改变立场,胡仙也是中国政协委员。
* 「星岛日报」变为香港“第四张亲共报纸”
2001年初,「星岛日报」再度陷入经济困境时,香港泛华集团总裁、原香港烟草大王何英杰的长孙何柱国将其收入囊中。何英杰早年曾支援中共的革命运动,据称“人脉极广”。
何柱国以星岛集团主席身份以及与大陆政经界的关系,挤身大陆传媒界,先后与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等结盟。而何柱国本人当了中国的政协常委。
「星岛日报」所属的泛华集团网站上显示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和新华通信社是其合作夥伴。
苏赓哲说,一位「星岛」工作人员告诉他,香港「星岛」新的管理层曾在开会时宣布:任何「星岛」的员工,要是发表反共的言论,就是“倒我的米” 。这是广东话,意思是“跟我捣蛋” 。
苏赓哲说,从此以后,「星岛日报」变成除「大公报」、「文汇报」和「香港商报」以外的“第四张亲共报纸”。
* 政论家“不可以谈政治” 总编辑被迫提前退休
苏赓哲指出,他刚移民加拿大的时候,多伦多「星岛」的员工并不是共产党派来的人,比如前总编辑和其他一些编辑,是从香港和台湾来。在他们的主持下,言论有相当的自由,新闻采访也还有相当自由的。苏赓哲也被邀请在多伦多「星岛」的“政经专论版”上发表比较长的评论文章。
苏赓哲说,虽然左派、共产党也有很多人在那写稿,经常在那里打笔战,但后来「星岛」的总编辑经受不起那边(中共)的压力,还是要把这个“政经专论版”裁掉了。
苏赓哲说,“不只是这样,随便一个标题,他们(中共)都很认真对待,一个标题出来以后,他们会打电话到「星岛」抗议”。
发展到后来,「星岛」的总编辑请苏赓哲写专栏,但是讲明“不可以谈政治”。
最后,多伦多「星岛」的这位总编辑也被迫提早退休。
* 中共对中文电台、电视台的影响
詹姆斯通基金会的中国简讯的文章披露,中国大陆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介入中文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其主要策略有:投资控股、在大陆的商业利益、安插人员等等。不少中文媒体被收买,或不敢得罪中共政府。
谈到电视台方面,苏赓哲也例举自己亲身经历。他曾经在加拿大一家中文电视台接受访问,刚一进去就有人告诉他,“我们不要谈政治”。虽然后来主持人并没有阻止他谈论政治,苏赓哲认为,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在各种媒体里都有一些人,这些人不是一定是共产党,但他们害怕。”苏赓哲说,以前一有事件发生,该电视台便会邀请他评论。但是,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这家电视台再也没有邀请他。
苏赓哲也举了一个电台的例子。前一阶段,多伦多一家中文电台的台长被迫走人,该台长在多伦多香港社区被认为是一个敢于批评共产党,语言比较激烈的主持人。虽然就他被迫离职有不同说法,苏赓哲博士认为从他自己的例子可以从侧面推测背后的原因。苏赓哲过去经常被邀请上该电台的节目,自从该台长被迫离职以后,苏赓哲再也没有被邀请给这家电台做节目。
苏赓哲说,虽然他没有证据,但他推测,“有人会交代说不要找甚么人讲甚么话”。
苏赓哲说,一些华人社团也受中共影响。比如多伦多的华人作家协会,就曾经发过通告:所有会员不能写两种文章,一是有诽谤性的文章;二是不写政治性的文章。苏赓哲说,我认为,“其实凡是说不要谈政治,就是说不要批评共产党。”
苏赓哲说,这十几年来,中共把它的手伸到香港,然后伸到加拿大,要操控这边的媒体。他说,“不要以为加拿大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我们就可以避免共产党的阴影”,“媒体受到外国势力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事情。
********************************
张秉军:海外亲共媒体受中共领馆指挥(上)
──北京对海外华人的统战
作者:张秉军
枪杆子,笔杆子,历来是中共的主要统治手段。在中共继续用监狱、警察、军队的枪杆子实行极权统治的同时,随著共产主义在东欧以至世界性的崩溃,处于恐惧状态的中共,现在更注重使用笔杆子,来加强宣传和欺骗中国人,以维持它的统治。最近,中共更把手伸向外部,对海外华文媒体加强统战,从另一个角度来加强它的统治。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的持续经济增长,外汇存底的增多(目前已达4千亿美元),给了中共更多能力来投资媒体等领域,来维持已处于弱势的宣传。尤其在对外领域,主要是针对美国的华文媒体,北京近年表现出,拿出更多资金,使用多种手段,来渗透、影响以至控制美国的华文媒体,从而影响在美国的中国人。中共政府拥有的“中央电视台”(CCTV)还专门针对美国的华人观众制作了几套节目,通过在美国的华文电视等,进入美国的中国人家庭。由于多数在美国的华人英文不好,因而华文媒体成为他们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来源。
除了北京有资金能力和影响控制美国的华文媒体的目标之外,台湾政局的变化,也给了北京进行统战渗透的特殊机会。国民党下台,倾向台独的民进党上台,北京利用多数中国人不支持台湾独立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过去两年更加强化了在美国华人中的统战宣传,由此导致很多支持台湾的传统侨社倒戈,原来支持台湾的华文报纸,也更加倾斜北京。
为了加强对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华人的宣传,2003年2月中共当局在北京召开了专门的宣传会议,做出多项决议,决定采取更大的对外宣传行动。随后中共政府的25个部门,成立了联合的对外宣传新机构,试图统筹和扩大对海外的宣传行动。
中共召开的“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江泽民到会讲话。主持会议的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强调,中国最近几年“对外宣传得到明显加强,外宣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现在要利用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提升,有了更多资金的情况,来加强和扩大对海外的宣传行动,“开辟外宣工作的新局面”。
中共政府有多达25个部门,联合成立了名为“中央对外宣传联席会议”的新机构,由中央外宣办牵头负责,来统筹对海外的宣传行动。这25个部门包括中宣部、中央外宣办、中联部、外交部、中央台办、财政部、教育部、广电总局、国家宗教局、民航总局等。
赵启正在会上特别强调,想利用经济增长,国力提升的实力,来增加资金,扩大对海外的宣传能力。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为进一步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到底北京向海外,尤其是美国的华文报纸、电视等媒体提供多少资金等支持,一直是秘密。前香港的中共新华社社长曾说,当年经他的手,就曾直接资助在美国和香港出版的亲北京报纸《中报》三千万美元,当时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对此的批示是,对外宣传经费“不封顶”,即没有上限规定,需要多少,北京提供多少。
目前美国的主要华文报纸有四家,其中《侨报》的报道口径和《人民日报》几乎完全一样。美国华文新闻圈广泛流传说,《侨报》是由北京出资,其主要编辑和管理人员,也是由北京派出的。北京宣传会议决定增加对海外宣传的投资,《侨报》可能因此获得更多支持。
纽约的主要华文电视台是“中文电视”(Sino Vision),其报道内容也基本和北京的中央电视台一致,并很多时段是转播北京“中央电视台四台”(CCTV─4)和“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CCTV─9)专门针对海外华人制作的节目。纽约华人新闻研究者认为,这家亲北京的电视,可能从北京获得更多的支持。
台湾《自由时报》2003年4月23日报道说,台湾有17家媒体疑受巨额中共资金投注。如果对台湾的报纸北京都出如此资金进行统战,可想而知对美国的华人媒体会下多大的赌注。
美国的四家主要华文报纸,除了上述的《侨报》在报道内容和政治倾向上明显给人是北京喉舌的印象之外,另外两家主要日报《明报》和《星岛日报》,其拥有者,都是亲北京的人士。购买了《星岛日报》主要股份的香港商人何柱国(Ho Tsu-Kwok)不仅和北京关系密切,他还担任中共“全国政协委员”。
《明报》在1995年被和北京关系密切的马来西亚华人木材工业大亨戴图克.熊许金(Datuk Tiong Hiew King)收购,然后像《星岛日报》一样,从此立场亲北京。北京宣传会议确定的利用“涉外媒体的作用,争取更多的读者,扩大在海外的影响”的方针,可能意味著中共当局对上述这些亲北京的华文报纸给予更多支持。
中共宣传会议还提出新策略,要进一步拉拢和收买西方国家媒体的记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作好外国媒体和记者的工作。”所谓“走出去”,就是派出更多的新闻媒体代表团,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进行“交流”,拉关系,影响美国等媒体对北京的报道倾向。同时包含派出中国“新闻人员”,进入到美国华文报纸之中,影响以至主导报纸的报道方针。
所谓“请进来”,就是由北京出资,邀请美国媒体记者访问中国,利用出资、款待、红地毯等方式,来影响美国记者对中国的报道态度。例如,美国《时代》周刊中一位华裔编辑,曾接到北京统战部门的邀请,北京提供飞机票、食宿等所有费用,请他到中国访问。这位编辑向《时代》周刊主管提出访问报告后,得到的答复是,同意他前往中国,但条件是由《时代》周刊支付全部费用,而不接受北京给予的“优惠”。当这位编辑把这个消息告诉北京统战部门之后,对方则取消了邀请计划。知情者分析说,北京看到无法提供机票等费用,等于失去了拉拢美国记者的可能而最后做罢。
北美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的一名编辑也曾在几年前被北京统战部门邀请去中国“访问”,结果返回之后,这名编辑的立场很快就变得亲北京。熟悉该报内情的人士透露说,由他撰写的社论,多是批评美国和台湾,而亲北京。知情者透露说,中共驻纽约使馆官员,时常请《世界日报》这位编辑到餐馆吃饭,对外说“请教”中国对美政策,但谈话真正内容外人无法得知。
“请进来”策略的另一个内容是,邀请更多的西方媒体的资深记者等,来参与拍制中国对外宣传的节目,以更附合西方观众的口味,扩大宣传效果。例如,亲北京的香港凤凰电视网曾刊出陈萌沧的文章“对外宣传如何包装中国?”其中说,中央电视台四台(CCTV─4)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加大公信力,央视还尝试了许多方法,比如用了很多外国人来当主持人,请了一些国外媒体的资深记者来为他们的稿子把关,使节目更容易被国外的观众所接受。”
中共的对外宣传会议,不仅有中共政府各部门(及各省)负责外宣工作的高层官员参加,引人注目的是,还有中共派驻西方国家,包括驻美国的使领馆官员参加。它显示,北京将通过派驻美国等西方国家使领馆官员,来领导海外华文媒体的宣传行动。事实上,中共对外宣传行动,一直由派驻西方国家的使领馆在指挥。中国旅美学者梅都哲曾在他的文章中披露,“纽约《明报》办公室的人员透露说,他们‘真正的老板’是纽约的中共领馆,领馆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作者为旅居美国的新闻工作者
---《观察》首发
******************************
【南方快报】杨士仁:中资介入台湾17家媒体
【大.纪.元;2003年1月11日讯】据南方快报报道,中国对台文攻武吓之外,积极渗透台湾媒体,影响台湾舆论走向,使台湾隐藏另一项危机。
*中资入股某大报社十亿台币
根据情治单位长期追踪,近年来,台湾的17家媒体,疑似接受中资资助,并有中国力量介入。其中一家历史悠久、颇具规模的平面媒体,曾在2001年9月间获得中资间接投资新台币十亿元。
这家平面媒体当时每月亏损约新台币8000万元,因而积极向外寻求金援,获得英属某个群岛一个集团的奥援。这个集团具有中资背景,以入股方式投资台湾这家平面媒体。双方约定,未来仍可持续挹注资金。其次,这家平面媒体同时获得中国首肯,可在北京与上海两地成立办事处。
这家平面媒体的高层人员频频前往中国,拜会「国台办」新闻局长张铭清及《新华社》、《中新社》、《北京日报》等单位,推动合作事宜,除在中国成立办事处外,允许每日转送一万余份供「台办」系统参考与部分台商零星订阅,惟未获同意开放在中国发行销售。
设立办事处、限量发行之外,这家平面媒体原本有意与《新华社》或《中新社》等媒体合资在北京创办一家报社,并自2002年2、3月间发行,后来因故暂缓。
情治单位获得的讯息,中国认为这家平面媒体的立场较为「骑墙」,才将它列为争取的工作重点,并透过一位曾经任职这家媒体、现在中国的高层媒体人积极建立双方合作关系,企图影响这家媒体的走向。
疑有中资资助及中国力量介入的17家媒体,包括平面媒体8家、电子媒体4家、周刊3家、出版社一家及科技杂志社一家。
8家平面媒体中,两家南部的媒体,与香港一家商报洽商,有意让售经营权。这家商报由广东□□日报转投资,大部分为中资。
一家南部的平面媒体开价新台币3000万元让售经营权。但要求对方承租原有硬设备。另一家媒体开价6500万元,愿意让售经营权。
*某电视台获挹注5000万美元
电子媒体方面,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利用台湾一家电视台负债多、资金缺口大的弱点,以旗下两家境外网际网络网站名义,挹注台湾这家电视台及一个网站总计五千万美元资金。
这家电视台自一年半前即在北京、上海派驻记者,驻点期间为45天,偶尔派驻福州,采访当地台商新闻,与中国地方电视台合作,以湖南、苏州、上海、北京地区为主,双方先采互购节目播出方式〈仅限戏剧节目〉,再合作制作节目,包括新年特别节目的跨海合作。这家电视台会同另一台湾电子媒体与中国一家电视台合作成立「□□信息台」,三家电视台各拥有25%股份;台湾的电视台预计三年后正式在中国设立办公室,地点以苏州、上海、北京最有可能。
此外,中国的这家卫星电视台协助台湾的购物频道和中国市调单位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地区电视购物市场。中国的电视台以每年120万美元租用台湾这家媒体在台的设备及办公室。另一方面,台湾这家电视台与北京一家信息公司策略联盟,主要业务合作内容为交换各类市场讯息。
中国这家卫星电视台由前解放军军官与澳洲媒体大亨于1996年共同出资成立;成立五年后,在中国拥有的收视人口超过13.1%,且获中国特许发行综合性周刊,强化这家电视台在中国的宣传力度,并进军台湾市场。
*与港媒共同投资 直播国台办记者会
台湾另一家电视台,自2001年年中与中国一家电视台开始协商,原定当年10月1日合作开辟两岸性质的节目,后因筹备不及,决定延期开播。双方协议,此一节目分别在两岸的电视台同时段播出,包括节目经费、收入及主持费,由两家电视台分摊;节目内容的撰写及采访,则透过台湾这家电视台派驻中国的记者及中国这家电视台在台驻点记者协助完成。
另一个台湾电子媒体集团与香港媒体共同投资卫星频道,以不违反两岸、港澳条例「境外卫星」直播方式,在台湾取得营运许可,而中国官方也已批准这家电视台可以固定时段、专时专用等方式,直播「国台办」每月例行记者会。另外与香港同业合资成立公司,资本总额约新台币一亿元,双方股权比率为55%及45%,主要营业内容为提供宽频网络内容及宽频网络拨接服务,包括娱乐及网络服务等。
台湾一家媒体在改组前,每月亏损约新台币4000万元,原本有意整合,后置中心在中国,计画与中国的电视台策略联盟,接洽对象包括北京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另在出版刊物辟设「大上海」版,增派上海驻点记者,后来因为亏损扩大而改组,原有计画被搁置。
一家营运稳定的电视台,情况比较特殊,一方面与中国的电视台合作,一方面投资中国某一个联网新台币一亿元,拥有40%股权,作为双方的合作平台,俾成两岸「媒体王国」。
综合上述情况,台湾媒体藉由节目合作、活动交流及人力支持等方式,与中国媒体增强关系,惟因中国媒体生态特殊,肩负「为党喉舌」的重责,外界不宜以西方的观点来看待。另一方面,中国利用台湾的民主与开放,加上媒体遭遇经济不景气的煎熬,营运普遍陷入困境,中国即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支持台湾媒体所需资金,甚至入股投资。长此以往,台湾媒体渐失自主权,一旦言论受到箝制,立场倾向中国,则台湾政治、社会岌岌可危,不可等闲视之。(南方快报转自63期 Taiwan News 财经文化周刊 2003-1-9)
********************************
日本读卖新闻关注中资介入台湾媒体
最新一期的《TaiwanNews》周刊独家报导指出,中资介入台湾新闻媒体已经引起国际关注,最近,日本读卖新闻为了制作相关的一系列专题,特别由东京本部派记者到台湾采访。该刊说,台湾至少有十七家媒体疑似有中资介入,其中尤其受人瞩目的是提到了中国时报和联合报两个报团。
《TaiwanNews》这篇报导是由资深媒体人杨士仁具名撰写,该刊以重要的篇幅刊出。杨士仁两年前就曾撰写类似报导,指称「中资介入台湾十七家媒体?情治单位掌握可靠讯息,中方大举渗透舆论重镇。」受到广泛引用,立法委员也引用该项报导作为质询的依据。
报导说,最近,台联党籍立委曾灿灯以中资介入台湾媒体为题,质疑TVBS(联意制作公司)资金来源,引起日本读卖新闻注意,因此,派该报东京本社编集局国际部记者中津幸久专程来台,搜集中资介入台湾媒体的进一步资讯,作专题报导。
杨士仁说,根据中津辛久透露,中国势力日趋庞大,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台湾、香港及澳门等的影响日增,读卖新闻鉴于这种情势的演变,特辟「膨胀中国」专栏,从各个层面深入报导和连载;「中资介入台湾媒体」是专栏单元之一。
他说,他撰写的「中资介入台湾十七家媒体」文章的资料,是来自台湾情治部门的机密文件,该机密文件标题为「国内报社、杂志、电视等媒体接受中共或中资资助续况」。
根据资料指出,这些媒体包括官报转型、历史悠久的一家报社、两家晚报(已停刊)、南部一家经营多年且具有色彩的日报、香港在台发行的两家周刊、一家科技出版社、一家偏向大中国色彩的财经周刊、两家民营有线电视台、科技相关的家庭集团及另一家知名度不高的日报,总计十二家;后来又发现一家大报(日报)、南部两家民营日报及两家有线电视台(其中一家大肆扩充营业、一家财务显著恶化)。
杨士仁说,中资来台通常会通过外资,包括避税天堂的一些岛屿的纸上公司、香港公司及化名外商,迂回转进,不着痕迹。最近几年的台湾媒体,不论是平面的或电子的,营运普遍不佳,造成中资乘虚而入,采行类似当年基于统战拨款供作香港政治、股市及房市用途的手法,企图影响台湾媒体,摧毁台湾民众心防。
他举中国时报文化事业公司为例指出,在该公司财务最差的2001年引进英属维京群岛商NEWSLINK INVESTMENT公司资金3718万8000美元,大约折合新台币12亿元,经由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在当年九月二十五日审议核准,大大方方汇入,占有中国时报一半出头的股权。代表人为余建新,足以掌控报社的营运。
他说,这项投资额约达十二亿元,但显示在资本额的投资只有八亿多元。情治单位怀疑投资中国时报的维京集团具有「中资」背景,是中时在每月约亏损八千余万元之下,积极向外寻求金援的结果。
杨士仁报导又举联合报系为例说,该报系旗下数位分类线上公司是一家小公司,主要从事企管顾问、资讯软体服务、一般广告服务及图书出版,可以说是联合报的周边事业,资本额仅三千万元,董事长与联合报公司董事长同为王必成;资本额中,英属维京群岛商方正科技公司持有新台币450万元,占15%,由叶嘉扬代表出任董事。
他说,这是联合报系二十多家关系企业中,首次引进外资的公司,虽仅占有公司资本额的450万元,但是实际投资金额可能更多;这是数位分类公司的一小步,却是联合报系引进外资的一大步,不宜小看。
他说,该外资法人的代表董事是叶嘉扬,他的身分特殊,背景不明,容易让人联想是否与中资有关。
杨士仁说,操着一口广东腔国语的叶嘉扬曾任中国北京大学校办企业──北大方正公司副总裁,与中国官方关系匪浅。十余年前,联合报系引进北大方正公司的电脑组版软体,与北大方正建立紧密商务关系:后来自立报系(自立早报及自立晚报相继停刊)、中央日报跟进使用。台湾新生报在台湾省冻省后,由省营转为国营;2001年1月29日因不堪赔累而解散;民营的台湾新生报在2001年7月17日获准设立,实收资本额3800万元,由叶嘉扬出任董事长,因而被外界怀疑新生报是中资报纸。
新生报与中央日报同在台北市八德路的八德大楼,于是连中央日报也受到关切。不过,报导中说,当时的新生报董事会极力澄清,说明蔡嘉扬是香港人,持有加拿大护照,已离开北大方正集团,在台湾拥有电脑、机械等事业;他拥有的193万多股股票全为个人所有,不代表任何团体。
报导说,直到2001年7月17日,新生报另组公司,成为台湾中华日报的子公司,叶嘉扬不再担任董事长,由中华日报董事长詹天性继任。中国国民党接手新生报后,新生报是唯一赚钱的党营文化事业,今年上半年小赚196万元。叶嘉扬退出新生报后,代表维京群岛商方正科技出任联合报系小公司董事,是否与中资有关,仍是谜团。
杨士仁在报导最后指出,其他拥有外资董事的媒体,与中资有无关系?情治单位密切掌握讯息外,财金部门也从资金流向抽丝剥茧,全力防堵中资非法介入台湾媒体。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