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 考古与神话奇妙世界☀阿波罗新闻网
新鲜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科学探索: 考古与神话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走入古老的神话研究,获得了别于以往的理性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海经》

在中国,有一本非常古老的书叫《山海经》,作者与年代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是尧舜时代的大禹、伯益所作。书中记载的远古时代的讯息非常丰富,包括山名五百五十座,水流三百条、神灵四百五十个、历史人物一百多个、邦国一百多个、动植物一百八十多种……。全书分成山经部分的《五藏山经》与海经部分的《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与附录海内经短篇。

当现代人提到《山海经》时,都会将它归类到无法理解的神话范畴里。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古人的想法和我们非常不同,对它有很高的评价。例如《汉书艺文志》认为它是一本地理博物之作。在东汉王景治水时,汉明帝还赐他《山海经》,显示它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隋书经籍志》则列在史部地理类。

看来《山海经》很可能不是古人奇发异想的创作,反倒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智慧,只是在我们越来越难理解它的意涵时,才将它当成是古人的想像了。如果能够解读它,或许就会像当代学者王红旗与孙晓琴在他们合作绘出的画(高五四米,宽七八米的《帝禹山河图》)中看到的是一片非常广阔的景象。

学原子物理的王红旗在七○年代中期偶然看到《山海经》,就被深深的迷住,但同时也对里边的内容有着许多疑问。经过二十年的潜心研究,他逐渐地理出头绪,特别是《五藏山经》这部份。他认为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时代,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地理考察测绘工程,不但绘出地图,并撰写了地理考察报告。《五藏山经》就是那次的考察报告,然而地图已经失传。

从《五藏山经》所描述的东或西多少里,其阳有什么,其阴有什么,什么水要流注到哪里,以及标明的实测里数,王红旗说书中文字的本身就透露出地理考察报告的性质。于是,当王红旗有天突然领悟到写经人的位置很可能在今天的华山──潼关一带时,他便能逐步地推测出二十六条山脉从内向外、由近而远的排列原则。据此,他与夫人孙晓琴一点一滴地完成了山海经的山脉复原图。在复原图中,我们看到山东半岛被海水切割,华北平原部份淹没在海水里,洞庭湖则是一片大得多的水域沼泽,这些都反应了冰河期给地球带来的影响。配合自然科学的研究,他还指出约七千年前左右,因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的冰河融化加速,使得海水推进到今日京广线一带的太行山脚下,《五藏山经》反应的正是海浸后期的情况。

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们如果改变一下固有的观念,重新思考古人留下的遗产,我们将会有一个思考上的飞跃。就像王红旗夫妇所作的努力一样,不但使我们认识古时候的中国地理分布,甚至结合科学发现后,还能做更多的研究。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量

来源: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