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境内光电工厂遭到乌军远距打击,陷入一片火海。影:翻摄自 X
近日乌军再次透过无人机,成功执行了数次深度渗透打击,命中俄罗斯多处目标。据《NEXTA》于推特报导称,位于斯塔夫罗波尔(Stavropol)的光电工厂遇袭,现场画面可以看见爆炸造成的冲天火光。同日也有人目击到,乌军无人机正在飞往俄国境内鞑靼斯坦共和国(Respublika Tatarstan),目标很能是当地的原型机设施。
更早之前,8月10日也发生一连串袭击事件,包括萨拉托夫炼油厂、大型物流中心,据《腾讯网》称,这一系列袭击不仅让俄罗斯陷入混乱,更让国际社会看到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颠覆性力量。由于俄罗斯的国土纵深频频失守,乌克兰不仅打击了俄罗斯的能源和军事设施,还削弱了其经济和外交影响力。
乌克兰战术的背后,象征的是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乌军大量生产廉价无人机,虽然成本低,却拥有长达1,000公里的续航、高机动性和仰赖星链的通讯系统,强化其精确打击能力。透过模组化设计,乌军无人机得以适应多变的任务型态,使乌克兰有望突破俄罗斯的防御系统和广袤纵深。
在俄罗斯境内捕捉到乌军无人机身影,正前往鞑靼斯坦。图:翻摄自 X
另一方面,俄罗斯虽有配备S-400等一系列防空导弹,但大多是为应对战斗机和导弹等传统目标所设计,对小型无人机的拦截能力有限。而小型无人机航程的改进,亦使俄罗斯的广袤纵深不如以往有利,造成现在后方目标频频遭袭的局面。
无人机的崛起让乌克兰在战场劣势中找到突破口,但也让俄乌战争的破坏性进一步升级。随着无人机战术的不断发展,俄乌双方的博弈将更加激烈,国际社会能否促成和谈,避免冲突进一步扩大,仍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俄乌战场着实为一次现代军武发展的重要启示。乌克兰以低成本无人机对抗俄罗斯的昂贵装备,或可做为21世纪不对称作战的经典案例,也会促使各国加速评估无人机,以及反无人机战术之于自身防务体系的地位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