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易:英特尔选择有争议CEO的背后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萧易:英特尔选择有争议CEO的背后
作者:

英特尔执行长陈立武,资料照。(中央社

继美国总统川普呼吁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CEO“立即”辞职,指控他与中国有不当关系之后,英特尔在8月7日发表声明表示,公司正在美国进行重大投资,与川普的“美国优先”议程保持一致。声明还指出:“英特尔、董事会以及陈立武对推动美国的国家与经济安全利益有郑重承诺”,并声称公司期待持续与政府合作。

7月24日,英特尔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129亿美元,净亏损达2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幅度扩大81%。去年二季度,英特尔净亏损16亿美元,营收为128亿美元。

英特尔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网络截图)

与此同时,英特尔内部的大规模调整仍在继续:完成大部分人员调整,员工总数将按计划在年底缩减至7.5万人(去年底10.89万人),管理层级精简了约50%;暂停德国和波兰工厂建设,将哥斯达黎加的封装测试业务整合至越南和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放缓俄亥俄州工厂建设进度,聚焦美国本土产能优化(亚利桑那、俄勒冈等州)。

英特尔曾是硅谷标志性企业和芯片行业霸主,1991—2021年,英特尔一直稳居全球半导体行业第一,仅三次滑落至第二名。英特尔的X86架构是PC行业的标准,从内存到PC再到服务器CPU,无论芯片设计还是制造,英特尔都曾是全球老大。

近年来,因市场竞争、战略转型及财务压力,英特尔频繁进行裁员。2022年10月,为应对PC市场下跌,英特尔大规模收缩业务,全球裁员约1.2万人。2023年5月,为了推动业务向AI和先进制程聚焦,英特尔进行了结构性裁员,CCG和DCAI部门各裁员约20%,预算削减10%。

然而,大规模裁员并没有扭转英特尔的颓势,其财务表现仍持续恶化。2024年公司营收为531亿美元,同比下滑2%,股价全年暴跌60%,市值蒸发超1,000亿美元。2024年11月,英特尔被英伟达(Nvidia)取代,从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DJIA)成分股中被剔除。

英特尔VS英伟达市值对比(截至2024年2月)

从昔日行业巨头到如今深陷困局,英特尔在过去十多年错过一波又一波的技术变革:不愿为iPhone提供芯片,痛失移动互联网时代;放弃早期GPU研发,在AI浪潮中掉队;拒绝投资OpenAI,错过搭载AI顺风车最佳机遇;不愿采用最新EUV光刻技术,导致制程落后台积电、三星。

同时期,公司内部也动荡不已,10年更迭了4位CEO。频繁的人事变动使企业战略频繁改变,最终导致英特尔无法跟上市场变化,陷入恶性循环,迎来其成立57年来最艰难的时刻。今年3月,芯片行业资深人士、英特尔原董事陈立武被任命为英特尔新任CEO。

在中国拥有巨大商业利益令英特尔难以割舍

陈立武承诺将努力恢复英特尔作为世界级产品公司的地位,并决定终止今年1月发布的投资部门(Intel Capital)拆分计划。Intel Capital成立于1991年,投资方向基于英特尔生态系统中的半导体、前沿技术、硬件和云计算四大领域。

据悉,Intel Capital管理的资产超过50亿美元,累计投入资本超200亿美元,三十多年来累计投资了逾1,800家公司。其中,有博通(Broadcom)、威睿(VMware)、思杰(CiTRIX)、搜狐、金山软件等知名项目。

此外,Intel Capital还是中国人工智能和半导体初创公司最活跃的外国投资者之一。Intel Capital已投资了120家以上的中国公司,目前还持有43家中国科技初创公司股份。

2023年8月,英特尔在深圳南山区开设创新中心,专注于人工智能(AI)、芯片开发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当地政府宣称要将英特尔大湾区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全球“创新高地”,并称该中心是由政府和英特尔共同建设的创新交流平台,由一家名为深圳极视科技的公司运营和管理。

就在此前的7月,美国众议院中共特别委员会对纪源资本、金沙江创投、高通创投、红杉资本和华登国际展开调查,尽管Intel Capital并未被列入名单之内,但有业界人士认为,Intel Capital在中国远比高通更为活耀。

事实上,英特尔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商业利益。英特尔进入中国40年,目前,中国大陆已成为英特尔在美国以外投资最大、机构设置最全的区域市场,连续9年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市场。

尽管2025年具体收入数据尚未完整披露,但2024年英特尔在中国市场营收约155.32亿美元,同比增长4.6%,占英特尔全球销量29.2%,超过其在美国的销售收入。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财务状况并不乐观,2024财年总营收531亿美元,同比下降2%。

2024年10月28日,英特尔宣布对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增加3亿美元的注册资本,将在现有客户端产品封装测试的基础上,增加服务器芯片封装测试设施,并设立一个客户解决方案中心,从而扩容位于中国成都的封装测试基地,以提高本土供应链水平,加大对中国客户支持力度。

2025年2月1日,英特尔宣布,搭载酷睿Ultra处理器的AI PC设备、英特尔“特供版”Gaudi2D AI加速器芯片都已针对DeepSeek模型进行优化,AI开发者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复杂任务部署与优化,满足行业应用对于推理算力的需求,为AI应用落地和规模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陈立武决定不剥离Intel Capital并不令人意外,他是资深风险投资家,在中国拥有大量投资项目,被称为硅谷最懂中国、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半导体人。他创办的华登国际投资了中国半导体、互联网、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明星企业,是中国科技行业崛起背后的重要力量之一。

面临美中两方面压力英特尔正站在十字路口

陈立武在芯片行业的“关系圈”使其在协调全球供应链中拥有独特价值,能帮助英特尔进行产能布局,规避贸易壁垒,继续做好中国市场,这或许是英特尔最终选择这位CEO的因素之一。然而,英特尔却误判了美中两国在科技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

英特尔在美国半导体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尤其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技术领域具有战略意义。它是美国唯一一家设计并制造先进逻辑芯片的公司,制造设施遍布美国多个州,具备强大的国内生产能力。​这使其成为美国政府在推动半导体产业回流和减少对亚洲供应商依赖方面的关键合作伙伴。

此外,英特尔还参与多个国防部项目,为军事和情报应用定制尖端芯片解决方案。2024年9月,美国政府通过《芯片法案》向英特尔提供了高达30亿美元资助,​这一计划被称为“Secure Enclave”,旨在确保美国军方拥有可靠的国内微电子供应链。

该法案特别提及:如果英特尔根据该法案获得补贴,在十年内禁止在中国、俄罗斯设立高于28纳米制程的新设先进半导体工厂。

2024年10月,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公开点名英特尔,称(中共政府)应系统排查英特尔产品,对其展开网络安全风险调查。2025年2月,有海外媒体报导称中方正考虑对英特尔展开新的调查,但调查性质仍不清楚,且调查是否正式启动可能会受到中美关系状况的影响。

4月,川普政府宣布启动针对半导体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的“232条款调查”,旨在评估相关进口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并叫停英伟达“对华减配特供版”H20芯片、AMDMI308芯片以及同类型AI芯片的对华出口。

8月6日,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致信英特尔董事会主席耶里(Frank D. Yeary)表示,“对英特尔运营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表示担忧”,并询问英特尔董事会是否知悉在陈立武担任楷登电子(Cadence Design)首席执行官期间,即英特尔聘用他前,楷登电子曾收到过传票。

科顿在信中询问英特尔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些关切。他还询问英特尔董事会是否要求陈立武从与中共军方或中共有关联的中国芯片公司撤资,以及陈立武是否充分披露了由于英特尔参与“Secure Enclave”计划而与中国公司的其它关系。

由于英特尔根据该计划获得了联邦资金,科顿在信中质询了耶里,询问他是否披露了陈立武与中国公司投资、专业角色或其它关系相关的信息。科顿写道:“英特尔必须负责任地管理美国纳税人的钱,并遵守适用的安全法规。陈先生与英特尔的关联令人质疑其履行这些义务的能力。”

结语

在当前美中半导体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英特尔既要遵守美国出口管制又想维持中国市场营收的平衡之路已无法走下去。任何规避禁令的行为都可能引发美国政府的调查和制裁,唯有专注于美国本土的代工与AI芯片业务,彻底消除技术泄露和国家安全风险,才能赢得美国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10/226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