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高额关税,中国太阳能制造商近几个月悄悄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尼,特别是在免税的巴淡岛组装设备,试图借此避开美国制裁。这座毗邻新加坡的小岛,正成为中美贸易战中的关键前线。
据《彭博》报道,2025年上半年,印尼前十大太阳能出口商共向美国出口价值6.08亿美元的太阳能电池与面板,其中6家来自巴淡岛,背后皆有中国太阳能企业高层主导,占总出口额近七成。
美企警觉后,First Solar Inc等美国制造商联盟在7月初向印尼、印度及老挝提出贸易申诉,指出中企利用这些国家规避美国关税制度,大量倾销廉价产品,并要求展开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
白宫发言人德赛表示,美国正密切关注包括“转运”在内的规避行为,并正在进行反倾销调查。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巴淡岛工厂是否为转运中心,或确实在当地制造。负责管理巴淡岛的印尼自由贸易区管理局表示,尚未接获调查通知,强调将与中央、地方政府合作,支持公平贸易。
事实上,中国企业规避贸易壁垒并非首次。十多年前,面对西方关税壁垒,中资便将产能转移至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与泰国。这些国家随后也被纳入美国调查,2024年更成为美太阳能最大来源。在前总统拜登任内,美国已对上述四国启动一年期调查,认定其以低于成本价格向美出口。川普政府上台后,于今年4月对这4国祭出最高达3521%的惩罚性关税,迫使美国买家转向印尼等尚未被制裁的国家,印尼因此受惠。
过去两年,许多中资太阳能大厂陆续落脚印尼,专门为美国市场供货。2025年前五个月,印尼出口至美国的太阳能商品达7.33亿美元,年增350%。其中,巴淡岛六家中资公司出口额达4.19亿美元,年增148%。
除了印尼,其他未受限制国家的对美出口也快速增长。老挝2025年前五个月出口额从近零飙升至7.17亿美元;印度则从2022年的1000万美元,跃升至今年的3.45亿美元。
虽然印尼目前仍未受限,但美方已展开关注,巴淡岛及其他新兴出口国未来是否将遭遇新一轮调查与关税,仍是中美贸易关系的关键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