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再度陷入僵局。(图/路透社)
欧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再度陷入僵局,外交官透露,随着达成协议的希望逐渐破灭,欧盟内部正考虑祭出启用“反胁迫工具”,采取更大范围的反制手段,包括限制美国服务业及公共标案的进入。
根据《路透社》报导,多名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原本有望与美方达成协议,尽管仍须面对10%关税,但至少能换取部分让步。
然而,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威胁自8月1日起加征30%关税后,情势急转直下。欧盟贸易事务执委塞夫科维奇(Maros Sefcovic)上周在华府与美方会谈后,向欧盟代表们提交了一份冷静、现实的报告,直指30%关税将“几乎禁止”跨大西洋贸易。
匿名外交官透露,美方在会谈中抛出了几个不同的方案,其中一个基准税率甚至可能远高于10%,“每个谈判对象都有不同想法,没有人能告诉塞夫科维奇,哪个方案才会获川普点头。”
至于要放宽或取消现行对钢铁和铝的50%关税,以及对汽车零件的25%关税,前景同样不乐观。
此外,华盛顿拒绝了欧盟要求的“冻结措施”,理由是川普不可能在国家安全问题上被绑住手脚。对此,欧盟多国态度日益强硬,尽管仍盼透过谈判解决,但已着手研拟对策。
欧盟目前暂缓对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暂缓期限至8月6日,同时讨论是否对720亿欧元的美国出口品启动新一波反制。
欧盟内部对于启用“反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 ACI)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这项工具原本主要是针对中国而设计,允许欧盟对那些以经济施压迫使成员国改变政策的国家采取报复手段。
若启用,欧盟可以针对美国服务贸易下手,限制美国企业进入欧盟的金融市场、禁止美国企业参与欧盟的公共标案;欧盟的公共采购市场每年价值约2兆欧元。
其他可能措施还包括限制美国投资、降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限制美国化学品或食品进入欧洲市场。
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日前强调,ACI属于“非常时期”工具,“我们还没到那一步。”
根据规定,启动ACI需要至少15个国家、代表65%欧盟人口的合格多数同意。欧盟官员表示,在没有把握一定能通过前,不会轻易动用,但目前已经出现愈来愈多的支持声音,德国就是赞成考虑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