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最后的真相:孩子跟谁关系好,他才会听谁的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养娃最后的真相:孩子跟谁关系好,他才会听谁的
作者:

听过这样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

“孩子能听进你的话,不是因为你的话讲得多么有道理,而是因为他跟你的关系好,这才是核心的价值,如果你跟孩子的关系不好,孩子肯定会心里不服、行动上也经常和你对着干”

“孩子能听进你的话,不是因为你的话讲得多么有道理,而是因为他跟你的关系好,这才是核心的价值,如果你跟孩子的关系不好,孩子肯定会心里不服、行动上也经常和你对着干”

是呀,“情人眼里出西施”,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而养好孩子最后的核心真相也是:孩子跟谁关系好,他才会听谁的

对此,兰妈身边就有几个爸爸妈妈的聪明做法,就直接赢得了孩子的心:

01

把孩子当朋友

经常分享小秘密,拉近亲密关系

有位妈妈告诉我:

“渐渐发现,孩子居然成了我现在唯一的朋友,我想去哪他都会跟着去,我想吃什么他都会陪着我一起去买,会一起喝奶茶一起逛街,他好像从来都不会扫兴,偶尔还会给我画个大饼,总有那么一瞬间,还会觉得需要陪伴的是我、而不是他,也是孩子一直在给我提供良好的情绪价值”

“渐渐发现,孩子居然成了我现在唯一的朋友,我想去哪他都会跟着去,我想吃什么他都会陪着我一起去买,会一起喝奶茶一起逛街,他好像从来都不会扫兴,偶尔还会给我画个大饼,总有那么一瞬间,还会觉得需要陪伴的是我、而不是他,也是孩子一直在给我提供良好的情绪价值”

听完这段话,再看看旁边一提写作业就嘴巴嘀嘀咕咕、侧面还不忘瞪我一眼的女儿,似乎一瞬间也没有那么大的焦躁、和情绪了

于是,我一反常态地告诉女儿:“没事,不想写作业就不写吧,走,我们出去逛逛街、看看电影”

原本以为,妈妈都摆烂了,那女儿必定会摆烂得更厉害

没想到,逛街逛到一半,女儿竟然自己开始操心起“作业写不完怎么办”、“钱都花光了怎么生活”

我摆摆手,继续摆烂地说:“管它的,现在先潇洒够了再说”

再后来,女儿真的不像之前那样一说话就烦躁,一提写作业就不服气地骂骂咧咧

闲暇之余,我们还会聊聊八卦、分享一些小秘密,在压力山大的生活中,我也渐渐发现:女儿竟然成了我疲惫生活里的解药

是的,孩子从来都不是批评、责备就能变好的,想要孩子真正听进我们说的话,那唯一的方法就是走进孩子的心

只有孩子相信你,自然就愿意听你的,孩子信服你,自然喜欢听你讲话,孩子亲近你,也自然就说什么是什么了…

所以,孩子真的就是温暖的一束光,你以为她还小什么都不懂,而她却能在你受伤时帮你吹吹,在你流泪的时候帮你擦擦、安静依偎在你怀里,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把她爱吃的放你嘴里,在你的耳边叫着“妈妈,妈妈”

如果可以,兰妈真心建议大家放下所谓的焦虑与期待,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分享一些小秘密、再说说心里话,在岁月静好的日子里还有那么一个小家伙天天跟在你身后,无时不刻陪伴、形影不离着的踏实与温暖,不正是我们心心念念所期待的人生治愈吗

02

把孩子当小老师

有问题问问孩子,学渣也能耐了

有位妈妈曾回忆说: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打保龄球,孩子是扔完球就转头回来拿下一个球,她根本不在乎打中了没,当时感觉孩子好潇洒啊,扔完就管他啥结果呢,当时也觉得应该像孩子这样洒脱一点,确实孩子才是活在当下的,懂得接受发生的一切,不为没发生的事焦虑,孩子是我们能活的越来越好的引路人”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打保龄球,孩子是扔完球就转头回来拿下一个球,她根本不在乎打中了没,当时感觉孩子好潇洒啊,扔完就管他啥结果呢,当时也觉得应该像孩子这样洒脱一点,确实孩子才是活在当下的,懂得接受发生的一切,不为没发生的事焦虑,孩子是我们能活的越来越好的引路人”

是呀,孩子其实就是我们走向“觉悟”的天然老师

有一个男孩,爸爸是出色的高中老师,妈妈是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事业女强人,凭一己之力创办了一家口碑极好的艺术培训班

对于如此条件下成长的男孩,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也被当成“未来接班人”培养着

可事与愿违,在男孩的身上就是没有看到天赋异禀的影子,学习领悟力远不如同龄孩子,一天到晚还贪玩心特别重

就拿考试这件事来说吧,每次都是交卷的那一刻跟他就没关系了,爱考多少分就多少分,成绩发下来的时候也永远不担心考了多少分

用他的话来说:“反正都已经考完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一点,爸爸妈妈也曾焦虑过,还是听到孩子说:“你们是老师,那么优秀的老师,我这样的小角色、大学渣,怎么可能入得了你们的眼,怎么努力也是毫无意义的”,才慢慢改变角色走向

自此,才华横溢的爸爸妈妈在男孩面前也要假装不懂,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问儿子,把孩子也当成“小老师”一样不耻下问

事实上,这就是拉近关系里的自信心建立

而现实生活中的绝大数家长,不是在反思过去做了什么、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就是为过去后悔、又或者为未来焦虑

可孩子呢,却是实实在在地活在当下,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过去发生了什么很快就会遗忘,明天发生了什么也不会过多地计划幻想

对于这些“活在当下”的孩子,父母们要做的也是建立当下的关系,包括对孩子的亲情维持、自信心建立,这些都是降低亲子矛盾的关键点

当然了,如果实在没有可行的技巧和方法,那家长就只需要记住一句话“把孩子当成小老师就够了”

是的,没事的时候多向孩子提一些小问题,每一次互动都是孩子自信心的增强,每一次“看见”也是孩子能耐的培养

03

把孩子当pk对手

没事时一起切磋,激发孩子行动力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要看的也是孩子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

是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赋能

如果您是一个普通的父母,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太高的学历文化,更不知道如何才能把孩子管好、养好

那唯一简单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认可孩子、表扬孩子、理解孩子,然后再多一些包容和支持

认识一个教育孩子特别有技巧的妈妈

别人家的妈妈都是天天催着孩子写作业、催着孩子读书练字,她这个妈妈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只见她一不催促孩子、二不监督孩子,每天就像个孩子一样跟着女儿一起学习、一块练字

每天学习结束之后,还不忘拿着劳动成果到爸爸面前炫耀说:“爸爸快看,我和闺女的字,谁写得更好呀”

在那种“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况下,女儿很明显对学习更上心了

用妈妈的话来说:

“我每天上班,都是在重复做一样的事儿,总感觉工作干得也太没劲儿了,可突然有一天来了个员工和我做一样的事,一下就感受到了威胁,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比下去了,也担心会被职场的优胜劣汰生存规则给踢出局了”

“我每天上班,都是在重复做一样的事儿,总感觉工作干得也太没劲儿了,可突然有一天来了个员工和我做一样的事,一下就感受到了威胁,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比下去了,也担心会被职场的优胜劣汰生存规则给踢出局了”

“所以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一样的,与其天天盯着孩子如何才能优秀,不如把他们当成PK的对象,没事了,就和孩子做一样的事情一起切磋切磋,你会发现【有伴同行】才是最好的陪伴,也是对孩子潜移默化里最有带动性的影响力”

“所以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一样的,与其天天盯着孩子如何才能优秀,不如把他们当成PK的对象,没事了,就和孩子做一样的事情一起切磋切磋,你会发现【有伴同行】才是最好的陪伴,也是对孩子潜移默化里最有带动性的影响力”

看得出,养孩子一定要先让孩子的内心成长起来,只要心是活的,就不用去担心孩子会平凡普通

特别是孩子在幼年时期,只要得到了充足的爱与快乐,那么在将来遇到各种难过的挫折和困难时,曾经的快乐都会成为抵挡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当然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也有自己的成长个性,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能让孩子自信成长、又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的相处之道

比如,如果做不了朋友、当不成小老师,那就把孩子当成PK对手吧

学习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计算做题,适当的机会再故意放放水,让孩子体会到赢了爸爸妈妈的胜利感

吃饭的时候,和孩子PK“先吃完饭不管,后吃完饭洗碗”的规则,在比赛模式下孩子吃饭也会更带劲迅速一些

清晨起床的时候,也PK“谁先穿完衣服不管叠被子”的规则,当孩子渐渐明白了“先完成者掌握决定权”的成长规则后,他们潜意识的拼搏和积极劲儿自然就被有效激发了

04

把孩子当全能管家

有需求就找孩子,提高家庭地位

孩子一生的底气从何而来?毫无疑问,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底气

特别是在孩子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内心当中的所有勇气抗衡都源自于温暖家庭所带来的安全感,情绪稳定的父母和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让孩子遇人遇事不慌乱的基本原则

演员马伊琍,在节目中谈起自己高中时期的一段难忘经历

因为人缘好的原因吧,她平时和班上的男生女生关系都比较好,可老师看到她和男生走得比较近时,就认定她“跟多个男生有早恋”

好在爸爸从老师那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跟着一起批评指责,而是对着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女儿我了解她,我知道她不会那么做的”

看到老师和爸爸闹得不欢而散的一幕,马伊琍当时就哭了,内心也暗暗做决定“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一定不能让爸爸失望”

是呀,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就是孩子一生的底气

闺蜜的女儿也是一样,刚开始读一年级的时候,考试成绩但凡有一点退步,那很快就会收到老师批评“家长不负责,没有好好管教孩子”的指责声音

面对老师口中一点优点都没有,闺蜜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尽量保持冷静,然后心平气和地维护女儿说:“我相信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她只不过是当前的成绩还不是那么理想而已”

那一次,老师误解了闺蜜的意思,以为闺蜜是个不负责的妈妈,面子上敲打、私底下又和老师们吐槽

而这些被女儿知道后,整个人比之前要更努力了,每次考试前一晚,都会连饭都顾不上吃地要多复习、多做题

成绩呢,在孩子勤劳补拙、认真努力下,再也没有低过八十分以下了

所以,养娃最后的真相不是监督、更不是孩子能考多么优秀的高分成绩,而是孩子的观察、感受、和思考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果不知道如何做好这一点,那兰妈的建议是:想要孩子勤快一些,那爸爸妈妈就懒惰一些,想要孩子有责任感,那就舍得把孩子当成全能管家,家里有什么事情都找孩子这个主要人物处理

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往往还是苦中作乐的大好事,特别是父母每一次喊话的“宝贝,我需要你”、“宝贝,这个家没有你不行”,那种“非自己不可”的存在感,可是孩子一生中最珍贵的信心和底气

 

责任编辑: 吴莉亚  来源:快乐学习并不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17/224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