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暴汗卢女士笑,无人知是翻手表。”
长安的荔枝,为了两瓮新鲜荔枝而大肆劳民伤财,一棵荔枝树生长二十年,为了送一次荔枝就要大量砍掉,无数骑手因此疲于奔命。
当耗费的公共资源远超物品本身的价值,究竟是在满足谁的欲望?其实我们也不能说这事儿没有价值,当然有,价值大大的有——上面开心了,卢女士感谢了,宣传文章刊发了,地方的文旅形象树立了。
这一切,岂是一千多元的儿童手表所能体现的价值?
这其中唯一被忽视的环节,就是那个“代价”。
关于卢女士的身份,因为没有信息公开不得而知,在此也不议。但我更想说的是,不管卢女士身份如何,这事儿仍然是一场“权力作秀”导致的荒诞剧。
其实本来这件事情不会被人注意到,但恰恰是大同市城市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那篇《从绝望到惊喜!大同城管在8吨垃圾中“挖”出游客希望》的文章,提醒了大家。
——“如果来的不是大同,我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还有这样的幸运,而这样的幸运是由众多善良的人推举而成。”
啧啧!文章开头即体现了大同的特殊性,只有大同才能完成这样的爱心壮举。在各地财政紧缩、文旅宣传大过天的当下,岂能错过每一个宣传自家的机会?
即便没有宣传的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
于是,“众多善良的人”是谁,就成了问题重点。
正如在长安的荔枝当中,是“众多努力的人”构成了“大唐壮歌”。当我们看到一些美妙的歌曲、壮美的表演时,总得想想,是谁在负重前行。
我们这儿,又恰恰最盛产壮美的表演,又恰恰最不在乎是谁扛起了重担。而且我们这儿还有一种能力——扛起重担的那些人,也要跟着一起唱赞歌。
卢女士很执着,打了5遍12345要求找回那个一千多的手表;当地部门很配合,翻遍8吨垃圾、耗费4个小时也要找回来。
上一次这么费劲找东西,还是给日本友人找回自行车。那次被骂惨了,说当地部门崇洋媚外,这次倒是进步了——是给咱国人自己找回东西。
可为什么网友们还是骂?敢情人家怎么做你们都不满意呗?
其实,是这届网友的思想进步了。不管你是给日本人找回自行车,还是给深圳人找回手表,都要看是谁在找、他们有没有必要承担这份额外的重担。
清洁工有没有责任找回这个手表?我认为没有,这不在清洁工的职责范畴内。
但大同市城管局还是将其作为“政治任务”去做了,只不过这次的表演,在新一届网友面前栽了跟头。
“感动XX”的故事,在这届网友面前也不吃香了,他们都喜欢问:在感动之余,谁是代价?
大同市城管局的原文还有——“这场跨越8吨垃圾、历经4小时的暖心接力,背后是大同城管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这座城市文明温度的生动写照”。
咱们这儿别的不擅长,最擅长感动、最擅长暖心、最擅长“责任担当”。
这一切,都浓缩在一面锦旗上,都凝结在当地部门的宣传文案里,形成了那漂亮的“荔枝妃子笑”。
对此我只想说一句:下次,如果一定要在垃圾中翻几个小时东西,能不能让管事儿的人自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