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力推法案过关 议长约翰逊归功“信仰”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美国新闻 > 正文
直面挑战力推法案过关 议长约翰逊归功“信仰”
53年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市一个消防员家庭迎来了哇哇啼哭的早产儿——迈克·约翰逊。 53年后,成长为美国众议院议长的约翰逊,在2025年7月3日,美国第249周年国庆前夕,带领国会,以218票比214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完成了他人生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使命。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带领国会,以218票比214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大而美法案》,完成了他人生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使命。资料图。(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53年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市一个消防员家庭迎来了哇哇啼哭的早产儿——迈克·约翰逊。

53年后,成长为美国众议院议长的约翰逊,在2025年7月3日,美国第249周年国庆前夕,带领国会,以218票比214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完成了他人生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使命。

这部《大而美法案》被川普总统视为“美国优先”国策的基石,点燃了众多美国人兴国兴家的希望。然而,从酝酿到正式成为美国法律,一路荆棘丛生——党内分歧频出、民主党全票反对,埃隆·马斯克公开挑战。是什么力量让约翰逊锲而不舍?他说:“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信仰。”

使命的起点

约翰逊是位虔诚的基督徒,信仰深深植根于他的成长经历中。年轻时,他曾在联盟捍卫基金(Alliance Defense Fund)组织做律师,致力于捍卫宗教自由、言论自由以及生命、婚姻与家庭的神圣性。

这种信仰,使约翰逊在去年3月预见到共和党可能会迎来控制白宫和参众两院的机遇。他召集众议院各委员会主席,与多数党领袖史蒂夫·斯卡利斯等共同规划,提出“我们现在就要从战略角度思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在各自管辖范围内,提出五到十项最重要的事情以兑现我们的承诺。”这,便是《大而美法案》的开始。

在做客《非凡见解》节目时,彼得·罗宾逊问约翰逊:“你从事美国最棘手的工作,却乐在其中。这是为什么?”他答道:“我相信美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我坚信上帝又给了我们一次拯救她的机会。这就是我笑对一切,坚持做这份工作的原因。它们无法击倒我。”

微弱多数下的挑战

共和党在众议院以220席对212席处微弱多数——自1931年以来最薄弱的优势——这意味着约翰逊只能承受三票流失。

然而党内分歧显着:财政鹰派希望大幅削减支出,温和派却担心这样会失去自己所在选区选民的支持。外部,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上一而再地抨击《大而美法案》,称其为“充斥着离谱浪费的可耻怪物”,为投票增添了更多的变数。

面对这些挑战,约翰逊坦言:“我的领导风格是努力做一个‘公仆’。”“我了解议会每个成员的能力。领导者的职责是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过程中不要太纠结。”

在参议院对法案做出修改后,有些众议员希望深入了解细节以及与法案整体的互动,约翰逊请来多位内阁部长和机构律师,川普总统与J.D.万斯副总统也参与其中。为能赶在国庆日前送交总统签字,“有些人,”约翰逊说,“包括我自己,连续两天没合眼。我知道我们必须花时间来做这件事。”“我不会强迫任何人在没完全理解前投票或表明立场。就这样,我们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支持。”

2025年7月3日下午,众议院迎来最终投票。在少数党领袖结束冗长发言后,约翰逊站上讲台,深情地说:“看看议长讲台上方的座右铭吧,‘我们信仰上帝’。”“我们之所以卓越,是因为我们相信权利来自上帝,而非政府。”“上帝赐予我们伟大的自治实验已近两个半世纪。让我们承蒙他的恩典,继续努力工作,兑现承诺。”

使命的实现与延续

当众议院以218票比214票通过《大而美法案》时,国会大厦里掌声雷动。约翰逊举着投票结果卡,动情地说:“我们要把它裱起来,珍藏这一刻!”

回首一路坎坷,约翰逊感慨道:“你们问我为什么认为这有可能?答案用一个词可以概括:信仰。……我相信我们的愿景,相信这群人,相信美国。我坚信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展望未来,约翰逊引用了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演说中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个国家将在上帝的护佑下在自由中新生,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将在世间不朽长存。”

约翰逊说:“249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我们有责任传承它。作为民选代表,我们来到这里代表人民。民有、民治、民享的责任,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将这份遗产传给下一代。

里根(总统)提醒我们,自由不会通过血脉传承,必须守护,为之奋斗,交给下一代,让他们享有我们拥有的自由、机会与安全——这些常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

他呼吁:“我们应在此团结一致。我们有争执、有党派辩论,但归根结底,我们都是美国人。我们必须相信、知道并承认我们生活在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这毫无疑问。”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记者萧文迪综合编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08/224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