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杀: “他记得,‘市场’一开业就是‘甩卖’和‘清仓’”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被封杀: “他记得,‘市场’一开业就是‘甩卖’和‘清仓’”

 

 

 

一、水瓶纪元|“清仓”取代“清零”:方舱时代隐入尘烟

距离新冠疫情爆发已经过去六年。提到这段特殊时期,很多人仍保留着对核酸、方舱、转运、隔离、消杀、封城等等极端防疫措施的恐惧。然而,彼时各地如火如荼、大张旗鼓兴建的方舱医院,如今也已变成了当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玩意儿”。

在微信公众号“水瓶纪元”发布的一篇遭到删除的调查报道中,作者以广州南沙万顷沙方舱医院为对象,详细描述了当前方舱医院被“清仓”的荒谬现状。

文中写道:

2022年11月中旬,广州南沙万顷沙方舱医院在12天内拔地而起,作为当时“动态清零”政策下的抗疫堡垒。两年后,它却悄然变身为一个“小商品市场”,成批出售曾用于隔离的集装箱、各类家电和生活物资。曾经的“防疫阵地”如今正被清仓出货,记忆与现实交叠,一处特殊时期的城市“遗迹”,在一张张成交单据中渐渐隐没。

image

南沙方舱1号销售处的“商品展厅”。(图林一/摄)

四月中旬开始,地处广州市郊、距广州塔60公里的南沙万顷沙方舱(南沙健康驿站)悄然生变。

在新冠疫情最为严重的2022年,这里是广州市最大,也是最后一座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

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资料,其用地面积达81万余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天安门广场;《2022年度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则显示,南沙健康驿站(以下统称“南沙方舱”)当年共移交床位81552张,占方舱医院与隔离点移交床位总和的57.8%以上。

而今,在闲置逾两年后,南沙方舱被当地人冠上了“小商品市场”之名。高德地图上也出现了相应的标记——南沙方舱1号销售点。

image

4月底,南沙方舱的部分厢式隔离屋已被预定或售完。(图林一/摄)

4月29日,一条写着“南沙1号地块方舱销售处”的红色横幅高挂在方舱临街入口处。顺着销售处往内,一排排高过半米、原用于盛装医疗废弃物的黄色垃圾桶落满了灰尘;一个拆空的单体方舱被改成商品展厅,分类堆放着空调、落地扇、被褥、桌椅等各类家电和生活用品;林立的厢式隔离屋仍保留着完整架构——单间隔断配有洗漱设施等,几乎全新,有些甚至连保护膜也未撕开,部分厢体上写着“已定”“已卖完”等字样。

南沙方舱周边多为务农的本地村民和外地务工者。因价廉物美,这一“小商品市场”在当地口口相传,成为附近居民“捡漏”之地。

image

南沙方舱内部,单间隔离房还保留着完整洗漱设施,如今堆放着各类生活用品。(图林一/摄)

年近五十的黄国清原是南沙蕉农,千禧年后专职跑出租车,见证了南沙方舱的兴建和闲置。他记得,“市场”一开业就是“甩卖”和“清仓”:一把几乎全新的折叠椅10块钱,放在外面正常运营的店铺售价得20元;其他商品如热水壶、风扇等,价格也只是外面的三分之一。

4月底时,黄国清曾花了几天时间去淘货。他回忆,清仓现场混乱,买者与看热闹的村民混在一处,“乱七八糟的,什么人都有”。他趁乱拿了不少衣架、牙杯和消毒液,顺手塞在垃圾桶里拎了出来。

南沙万顷沙方舱或许只是缩影。

二、浣花溪杜甫|别管中东了,看看湖南吧

六月中,伊朗以色列开战的消息在全球引起强烈关注,中共当局动用宣传机器,在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营造伊朗版“赢麻了”氛围。与此同时,中国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加上一些水库不合理泄洪,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受洪灾严重。

但是,与伊朗与以色列战争时刻抢占头条不同,南方洪涝灾害并未得到媒体重视,相关报道十分有限。

对此,微信公众号“浣花溪杜甫”发布文章,谴责当前舆论环境,但该文遭到审查删除。

文章写道:

最近,很多人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以色列和伊朗的战争中,有的人看到以色列平民的房屋被炸成废墟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

然而,也正是前两天,6月18日,广东怀集几乎全城泡水。发生这么大的灾难,我居然过了几天才刷到视频。这平台真是不给这类视频推流啊,尽给大家推以色列多惨啊的新闻。

看到怀集全城泡水,才发现我们的后知后觉,集中全部注意力看中东,却忽略了我们自己的同胞也处在需要关注的灾难中。

随着降雨带北移,湖南也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暴雨灾害。

有人在地下车库被淹死,水涨得这么猛,不知道是不是水库在放水?

有的房屋已经被淹没了屋顶。

张家界也发生了大洪水,不知道前段时间曝光的张家界溶洞里的垃圾,有没有被洪水冲走?

湖南全省大部分地方都是暴雨倾盆。

总之,湖南的情况非常紧急。严重的洪涝灾害,会影响很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同胞的灾难,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关注。

[…]

在热搜榜上唯一跟洪水有关的热搜是第十条,洪水过后赵一鸣零食店遭哄抢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img

img

发生这么大的灾难,灾民开始抢零食店了,都失序成这样了吗?很难想象当地都是什么情况。

有人说:关注有什么用,反正我再也不捐款了。

其实捐款倒是次要,主要是有了舆论的关注,救灾或许会更加给力,这就像黑夜里的手电筒,照着泡在水里的人,虽然不能把他拉起来,但也能让他被看到被救援。

所以呼吁媒体多报道一下国内的灾难,平台也多给灾难一些流量。

中东的事已经大差不差了,等结果就行了。湖南的雨,却还在继续下,不能只看结果。

希望灾难早日离去,世界早日和平。

三、李宇琛的卧薪尝火|劳东燕报警称疑被监听,已有北京律师就类似情况申请律协维权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称自己疑似遭到监听。作为法律界知名人士,劳教授长期在微博针对时事话题发布评论,正因此,她的账号遭到多次封号、禁言,她本人也长期被“重点关照”。

img

对于劳东燕教授遭监听一事,作者李宇琛在其公众号发布文章进行评论。

在这一篇很快便被下架的文章中,作者写道:

清华大学的劳东燕教授,是当今中国一位极有影响力的公法学者。

她的言说,向来以理性、克制和深厚的法学素养为底色。

这样一位知识分子,最近却公开叙述了一段颇为“不理性”的遭遇。

起因是她手机日历上,凭空出现的一句话:

又能领报销金咯,别错过。

这句话,精准对应了她前一天与学生在办公室的私下谈话。

她推断,这背后可能涉及对她通讯的侵犯,而侵犯者,她怀疑是某个:

外地的公权部门。

于是,劳教授做了一件最符合她身份和信仰的事——报警。

然而,正是这次求助,让一个具体而微的法治困境,如标本般被呈现出来。

在派出所里,笔录做了,情况也说了。但当她索要一张天经地义的法定文书时,却遭遇了软性的、但无比坚决的阻力。

那张文书叫:

报案回执。

警方的选择题是:

要么,接受一份将“被监听”这一严重指控,大事化小、篡改为另一桩事的《不予立案告知书》;要么,你连证明自己来过、报过案的凭据都拿不到。

那个被篡改的案由是:

手机备忘录被人添加一句话。

劳教授争辩,说案由该据实写。那位警官告诉她,怎么写报称案由,是:

他们的权力。

这桩事,材料看似简单,但它提出的问题却一点也不简单。

它首先拷问的是程序的尊严。

当一个公民,甚至还是顶尖的法学家,连启动法律程序的第一份文件都拿不到,甚至被要求接受一个歪曲事实的官方记录时,我们所谈论的法治,它的根基又在哪里?

更深一层看,这反映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权力姿态。

海淀警方为何对一张小小的回执如此忌惮?

答案恐怕就在劳教授怀疑的那个“外地公权力”上。

这种权力间的默契,比公然的违法行为更具腐蚀性,因为它让公民在面对跨地域的权力侵害时,陷入:

求告无门。

[…]

在一个号称法治的社会里,权力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当它面对批评、质疑和调查时,是选择自我约束、接受监督,还是选择动用更强大的权力去压制这些声音?

劳教授的遭遇告诉我们,程序正义是多么脆弱。

以上是本期选读的三篇404文章。文章全文见中国数字时代网站。这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CDS收藏:时间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04/224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