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优秀的冷笑话大师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历史是最优秀的冷笑话大师
作者:

01

五代时期,唐明皇的陵墓被盗,他的骷髅流落到了长安一家姓安的人手中。也不知道是不是唐明皇在保佑他们,安家的几个儿子随后都当了官,一家变成了大族。

富贵之后就要涉及到分家的问题,几个儿子都想要唐明皇的骷髅,感觉就跟舍利子的功效差不多。争来争去,谁都不愿意放手,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用斧头把他(它)砸开,一人分一片。

后来有人就感慨地说:“唐明皇活着的时候被姓安的(安禄山)收拾,死了也要被姓安的收拾,真是命啊。”

02

苏东坡在黄州雪堂的时候,某天晚上读杜牧的《阿房宫赋》,读得爱不释手,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悟,一直读到深夜,边读边叹息。

两个在外屋侍奉他的老兵陪着坐了太久,受不了了,就开始阴阳怪气地发牢骚。

甲说:“也不知道他读这个有什么好处,这么晚了,大冬天的不肯睡,一直在哀叹。”

乙说:“话不能这么说,也有两句好的。比如说那句‘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暗指自己陪苏东坡熬到半夜不能睡觉,只能悄悄生气也不敢说话。

后来这句话落到了苏东坡的耳朵里,他哈哈一笑说:“这个汉子倒也有点见识。”

03

徐温的儿子徐知训在宣州当知州的时候,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后来有一次,徐知训到扬州去见吴国的皇帝杨隆演。宴会上,一个优伶表演节目助兴,穿着一件绿衣服,戴着大面具,像一个鬼神一样。

另一个优伶问他是谁,他说:“我是宣州的土地神,我们宣州的知州来见皇帝,刮地皮太厚了,把我一起刮过来了。”

04

宋孝宗隆兴年间,枢密院整理资料,发现一个姓陈的武将从军三十多年,从徽宗朝到孝宗朝,一共立过九次军功。

依次为宣和年间燕山府立功,靖康年间白沟河、黄河、开封府立功,建炎年间海州、扬州立功,绍兴年间瓜州、贺州、太平州立功。

陈将军很是不平,说自己的边功赏赐为什么一次比一次少,知枢密院事贺允中回复说:“因为你立功的地点一次比一次近。”

那确实,国界线一直不停在收缩嘛。

05

宋庠任参知政事的时候,某一个上元节,在书院里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非常努力。这时候有人跟他说,他的弟弟宋祁在街市点华灯、拥歌伎,喝了个通宵。

第二天,他派亲信去责怪弟弟说:“你昨晚上穷奢极欲,不记得我们以前上元夜在州学里面吃白饭菜羹的日子了吗?”

宋祁回复说:“你不记得,我们当初吃白饭菜羹是为了什么吗?”

06

成都有个叫费孝先的算命先生,据说算得非常之准。知谏院唐埛去找他起了一个卦影,看见一个身穿金紫朝服的人手持弓箭,射落了一只鸡。

唐埛大喜,说:“持弓箭的人是我,王安石属鸡,肯定是我把他弹劾下台,然后我因此升职。”

第二天,唐埛在朝堂上对王安石展开了猛烈进攻,不惜当庭辩论,惹得宋神宗大怒,最后将唐埛贬去广州监军资库。

唐埛叹了一口气说:“原来我才是那只鸡。”

07

宋代的马匹资源并不充分,很多人家中嫌贵,并没有养马。所以开封就兴起了一个马匹出租的行业,就有点像今天的出租车。马夫们在交易之前都要问,是单程还是往返,往返就要贵一倍的价格。

有一个叫孙良孺的军巡判官(职责为维持京城治安),因为装穷(确实是装穷,不是真穷)也没有养马,每次出门都要租马。

某一天,他要押送砍头的囚犯去法场,出发之前也去租马。结果马夫听到他去法场,脑子没转,照例问一句:“你租单程还是往返?”

孙良孺还没来得及回答,周边的人就是一阵哄堂大笑,去法场单程的话,那就是被砍头了。

08

眉州一个新的知州去上任,到任三天之后,当地的吏员集合百姓给他搞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

在仪式上,乐人高唱“为报吏民须庆贺,灾星移去福星来”,知州听得非常开心,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大展宏图,将前任知州挖出来的大坑填上,给眉州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

几天之后,他越想越美滋滋,就把当初唱口号的人叫过来询问,是谁写的,准备给他一个奖赏。

乐人直不楞登地回了一句:“我们自古以来欢迎新知州都是这么唱的。”

知州一愣,想到自己今后履新的时候也会被眉州人叫做“灾星”,怅然若失。

09

南唐的重臣潘佑文采非常好,但是长得很丑,他发达以后,娶了右仆射严续的女儿。

严氏非常漂亮,嫁给他算是上辈子倒大霉了。某天早上,严氏在家里梳妆,潘佑悄悄走到她身后,结果他的一张丑脸顿时就出现在镜子里,严氏猛然见着这么一个异形,吓得顿时跌倒了。

潘佑的自尊心非常受损,他回头就把严氏休了。

10

宋代对于那种参加了多年科考都没有能中进士的老考生有一个优惠,会为他们举行“特奏名”考试,相当于安抚他们的情绪,免得走了极端。

元丰年间一场特奏名考试,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考生,可能记忆力也衰退了、眼睛也老花了,拿到考题之后不知道怎么答,也不敢交白卷,于是在试卷上写:“臣老矣,不能为文也,伏愿陛下万岁万万岁。”

就这么一个政治正确的答案得到了宋神宗的嘉奖,特地给他赐了一个初品官,终生享受俸禄(虽然也没几年了)。

看来这种答卷法,哪个时代都好使。

2025年06月21日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读宋史的赵大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03/224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