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天行:蔡澜谢幕 香港再无“才子文化”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邢天行:蔡澜谢幕 香港再无“才子文化”—从才子蔡澜到海景粥,老香港集体告别!
作者:
“香港四大才子”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前后跨越20年。最早离世的是黄沾,在2004年63岁时因肺癌病逝,震动整个香港文化圈。其后是武侠宗师金庸,在2018年辞世,享寿94岁,走得安详。再来是科幻小说家倪匡,87岁,在2022年离世,病中他仍笔耕不辍,坚持自由思想。如今,随着蔡澜于辞世,香港的“才子时代”画上了句点,这不仅是一代人的情怀告别,更是香港城市文化身份的标志性转折。

6月27日,一纸讣闻传来,香港文化界一片愕然——知名作家、美食家、影视人蔡澜辞世,享年83岁。至此,与金庸、倪匡、黄沾齐名的“香港四大才子”全部谢幕,一个独属于香港的黄金文艺时代,也随之彻底划下了句点。而香港正在发生的社会巨变,似乎也在宣告老香港集体告别。

什么是香港的黄金文艺时代呢?一般认为,大约197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这段时期,是香港文化最蓬勃、多元与自由的年代。报刊舆论空前开放,专栏文化盛行;电影业进入全盛期,诞生大量经典港片;武侠小说、科幻、通俗文学全盛,横扫两岸三地;广东歌崛起,填词、作曲、演唱全线开花;批判、幽默、情色、雅俗共赏的作品能在同一空间生存,展现高度文化包容力。

总之,这一时期既承接华人传统文化,又融合西方自由创意,诞生出大批能影响整个华语世界的文艺作品与人物。金庸、倪匡、黄沾和蔡澜这四位被称为“四大才子”,是香港文艺界名声显赫的领军人物。

人们最熟悉的金庸,以武侠小说闻名天下,他的《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小说也不断被搬上屏幕,几乎家喻户晓。将武侠英雄的精神世界变成了成人童话,影响深远。

黄沾是粤语流行曲的灵魂人物之一,他的经典歌词如《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上海滩》等等穿透时代;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语言,让香港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创意核心。

倪匡被誉为华人世界少有的科幻通俗作家。他文笔犀利、思维跳脱,创作300多部小说,尤其是“韦斯利”系列影响深远。晚年,他以敢言闻名,对时局直言不讳,被视为香港自由书写精神的化身。

相比之下,蔡澜则最会享受生活。他有著作家、电影监制、美食节目主持等多重身份,被认为是华人中最懂得吃的人。他不只是美食家,更是一位能用文字唤醒味蕾的说书人。他的笔下从街边小吃到宫廷御宴,无所不谈,提倡“敢吃、会吃、玩着吃”,视饮食为生活美学的延伸。他的大量饮食著作,充满风趣,是不少华人心中“吃货圣经”。

蔡澜在中国大陆最为人熟知的角色之一,是作为美食文化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的顾问与精神导师之一。据传,《舌尖》早期曾向蔡澜取经,甚至参考他在港台书写美食的叙述方式,将食物与人的命运连结,才奠定了这部纪录片后来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

蔡澜以风流不羁、幽默直率著称,他谈女人、谈情爱的语录颇多。其中多次表示,看一个女人是否可爱,不只是看长相,还要看她“吃东西的样子”。他的观点是:吃相可以透露一个人是否自然、有趣、有灵气,甚至能否共度人生。这种角度,也是他对吃的一种情有独钟的感悟。

“香港四大才子”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前后跨越20年。最早离世的是黄沾,在2004年63岁时因肺癌病逝,震动整个香港文化圈。其后是武侠宗师金庸,在2018年辞世,享寿94岁,走得安详。再来是科幻小说家倪匡,87岁,在2022年离世,病中他仍笔耕不辍,坚持自由思想。如今,随着蔡澜于辞世,香港的“才子时代”画上了句点,这不仅是一代人的情怀告别,更是香港城市文化身份的标志性转折。

一位香港网友在悼文下留言:“四大才子走了,香港好像再没人那么敢说、敢写、敢笑了。”他的字里行间,尽是唏嘘。

人们缅怀香港那个自由创意奔放、文人争鸣的黄金文艺时代,然而自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大陆被世界贸易组织接纳、上海等沿海城市口岸直接与外国进行贸易进出口业务,香港的枢纽地位日渐滑落。

港人不得不面对今天的现实——在国安法的进一步重塑下,香港正从“一国两制”的“多元包容的自由文化之都”,变为名存实亡的与内陆接轨的“规训明确的国家城市”。香港黄金时代遗留的最后一抹自由精神,也在审判《苹果日报》黎智英等敢言人之后彻底熄灭。

香港经济也似乎步入了泥潭,一些老味道品牌餐饮,也纷纷宣告死亡,令人感叹不已。彷佛他们也追随着香港老才子们而去。

堪称香港粥品界的“老味道”海景粥店,基本全线倒闭。目前,最后一间位于九龙城的门店已贴出感谢长期支持的公告,宣布将在7月6日下午3时正式关闭。届时海景粥店茶餐厅也将正式退出香港粥品市场。

比海景粥店历史更悠久、名气更大的“大班西饼”连锁店,也于6月24日宣布全线结业,正式结束41年的营商历程。这家香港老字号,在上世纪80年代建立,见证了香港从繁荣走向衰落的过程。在本港高峰时期曾有约28间分店,然而在2021年,也就是武汉病毒肆虐后换了主人。此后这几年,香港政治经济受大陆所累,受国安法影响所限,跌入低谷难以翻身。大班西饼店的结业公告指出:由于受到“近期难以预计且不可抗拒的冲击”,包括租金负担加大、员工供款拖欠、经营成本飙升,以及内地市场缩减等,无奈之下停业。

根据最新统计,2025年短短半年内,已有至少23个连锁餐饮品牌及知名食肆全线结业,除了冰皮月饼始祖大班西饼、海景粥,还有陪伴街坊多年的传统茶餐厅,以及承载集体回忆的酒楼。这些结业食肆中,不少是扎根香港超过数十年的老字号,见证了香港餐饮业的黄金时代,不禁令人感到惋惜。

不只是餐饮店遭遇寒冬死亡,香港标志性的影院文化也日渐式微。

作为香港本地影院品牌的嘉禾院线“橙天嘉禾”,不久前已正式宣布全面退出香港影院市场,旗下最后4间戏院将于6月29日之前停止营运。

嘉禾退出并非突然,而是多年来戏院市场持续低迷与剧烈转型的必然结果。尽管目前已有新营运商承接其中3间戏院,并允许观众继续使用现有礼券与会员资格,但嘉禾代表的影院辉煌时代已成绝响。

香港曾是电影娱乐重镇,80、90年代一度拥有超过120家戏院,但截至今时今日,全港戏院总数已缩减至不足50家。当年电影娱乐的繁荣之地,正是“四大才子”驰骋才华的舞台。现今,嘉禾院线的退出,与最后一位才子蔡澜的去世一样,更显“时代转捩”意味。这些品牌老店一般都是抗压力较强的老店,走到今天已经不易。在此之前,香港餐饮零售业经历的“倒闭潮”也是触目惊心。2023年9月至11月期间,香港整体有约1,189家餐厅宣布结业,这股倒店潮持续,到2024年第一季,有超过20,000间中小企公司申请注销,较2023年同期暴增约7成。到2024年第三季,中环、铜锣湾、旺角与尖沙咀四大核心商圈累计空铺数达874间,半年内增154间,空置率升至11.7%,创下自2020年以来新高。在核心商圈,半年内关闭的56间食品店,其中超过一半为非中式餐馆。这显示出西餐客流的大幅减少。有些人认为这是进军香港好机会,可抄底起家。但是现实证明香港财气已经散了。全球首家变形金刚主题餐厅,主打以变形金刚博派宇宙飞船“The Ark”为主题的沉浸式用餐体验。吸引了不少变形金刚粉丝及亲子客群。然而,餐厅开业不足半年即结业,于2025年2月正式撤出香港,并表示会于5月在深圳重开。这就是香港的现实,资金和人才往外流,与四大才子时代刚好相反。“四大才子”领衔的香港黄金时代,从时间上看,正是美国与中国建交之后,香港回归中国大陆之前这段时间。香港是中国大陆与世界联系的纽带和金融中心,聚集着四面八方的财气。而这之后,尤其是习*近*平上台后,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逐步被边缘化。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2024年的排名已跌至第5位甚至以下,不如印度。早已被新加坡超越,失去亚洲金融中心龙头地位。香港新股上市市场曾为全球前三,现在远落后于上海和深圳,更别说纽约了。香港货柜港曾连续多年为全球第一,但到2023年,已跌至第9甚至第10名之外,被上海、宁波、深圳、青岛、新加坡、釜山等超越。香港转口功能正在大幅缩减,更依赖中国内地供应链配套。

这一切的变化根源是什么?自然是跟“一国两制”的变质有关,尤其跟中共在香港强制推行国安法有密切关。

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信息透明度下降,外资惧政治干预金融,纷纷撤资避险。多家国际投资银行与对冲基金缩减香港业务,如摩根士丹利、高盛部分部门迁至新加坡。一些外籍高管对香港法治环境与言论自由感到忧虑。更多的金融业高阶人才流向新加坡、迪拜等地区。

港府为了减轻财政压力,也向大陆一样进行裁员减薪。今年全面冻结公务员薪金,并计划至2027年削减10,000名公务员。并打出扶持中小企与出口、吸引资本与人才的旗号,也激发有钱的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

一向坚持“人要活得潇洒”“要死也要死得有尊严、有品味”的蔡澜,在临终前的岁月,也给港府展现了他银发族的消费力。

据香港娱乐记者及网上爆料,蔡澜晚年长期入住香港五星级酒店,没有选择传统医院或安老院,身边有8位照料人员,包括私人护理、秘书、助手等,日常开支高达港币50万港元。这个数字虽然未被亲友证实,不过,他多年来确实生活在酒店中,接受私人医疗与管家式照护。他还曾戏言:“人死前应该花光所有钱,不要留给子孙让他们吵架。”以他这种人生态度,最后高消费雇人照护自己,应该不虚。

作为名人,繁华一生后,最终在酒店房间中静静告别。这一种潇洒也有人羡慕。不过,这类银发消费,救香港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香港要重新起飞,必须得吸引大量外资与人才。但是,港府目前的作法,却可能吓退更多的人。

今年是《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5周年,中共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上周到香港出席论坛,强调《国安法》是香港的守护神,“硬对抗”消失了,“软对抗”仍潜伏在社会不同领域。特首李家超日前也指,破坏国安行为有“潜伏性、隐蔽性、欺骗性”,形容“小人满街”。一帮司局局长接受采访时都提及“软对抗”或国安内容。这一风向,让文艺界人士脊背发冷。这节奏是不是在追赶中共收紧的文化审查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2023年5月,大陆艺人李昊石在北京脱口秀中提到“狗追松鼠像解放军”的梗,结果被指“侮辱军队”,其所属公司上海笑果文化被巨额罚款1,300多万元人民币,演出被全面叫停;李昊石本人被警方立案调查;微博账号被禁。

网红李佳琦在2022年6月3日那晚,在直播中展示一款酷似坦克的冰淇淋蛋糕,随即被系统中断。淘宝、微博等平台对“李佳琦”进行了关键词屏蔽,相关连结与首页推荐一度消失。李佳琦在停播109天后才复出。李佳琦官方微博称是“设备故障”所致,但媒体普遍认定这是被认定是软对抗的一种“政治事件”的后果。因为八九六四运动的标志性事件,是阻挡军车的“坦克人”。显然,李佳琦无意中踩雷了。

“软对抗”是个模糊定义,牵涉意识形态、假信息、隐喻等不同方式。以文艺形式反映时弊,与“软对抗”界线有时确实难以划分,而且某程度上,文艺创作需要一定“叛逆”思维,激发创意。如果不小心就会招来危险,谁还敢大胆创新呢?

剧作家庄梅岩质疑查找“软对抗”举动扰民,担心无辜的制作人和艺术家被冤枉。这种担心恐怕不是一两个人。如此看来,蔡澜等四大才子很是幸运,早活了几十年,在港英时期为香港留下了一抹自由下的辉煌。

为了牢牢控制香港,香港司法部与教育局、保安局等合作,在推行所谓“国安列车”系列洗脑教育模式,透过课堂、宣传车、工作坊、比赛等,将所谓“维护国家安全”常态化、制度化地融入学校生活。这有什么效果呢?已经有教师因课堂言论上敏感“擦边”或“政治含义”的话被举报、调查,甚至被解雇了。教师普遍感到课堂发言需谨言慎行,师生之间已经不再有国安法进入之前的信任。以前只有中国大陆教师被学生举报,现在香港也是。

香港比20年前已经发生了面目皆非的巨变,这还是不能令中央放心,李家超形容“小人满街”,还要配合中央进一步抓“软对抗”,逼迫香港人自危、自我审查,那么未来香港什么样,看看大陆的现状就知道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蔡澜辞世,的确是“香港时代”最后的终结了!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首发来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630/224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