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将南海海槽地震视为“有极高可能性、高破坏力”的国家级灾害。依据科学评估,其风险规模可能超过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又称311地震)。图为2011年3月14日,日本宫城县仙台市遭311大地震和海啸侵袭的地区。(STR/AFP via Getty Images)
日本政府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南海海槽大地震的预估死亡人数从最新模拟的最多29.8万人削减约80%,并将完全被震毁建筑数从目前的235万栋减少一半。这一目标已纳入新版《防灾基本计划》草案,并于周二(6月10日)在自民党防灾会议上获得通过,预计7月前由中央防灾会议正式决定。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新版计划要求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尤其是位于海啸高风险区的自治体,须于五年内完成最大规模海啸的灾害预测地图更新,并定期实施避难演练,以强化居民应变能力与实际行动效率。
2014年制定的现行计划,也曾提出要将当时预估的最大死亡人数33.2万人减少八成。然而,日本政府表示,尽管过去10年间已推动多项对策,实际成效仅能将死亡人数降低两成,至26.4万人,凸显地方层级防灾措施落实不足,亦引发政府对灾害应对实效的忧虑。
日本内阁府今年3月31日发布的模拟报告指出,若南海海槽发生最严重级别的大地震与海啸,恐造成29.8万人死亡、1,230万人需疏散,经济损失高达270兆日圆(约合1.8兆美元),成为近代日本最严峻的国家级灾难。
日本政府目前正根据最新灾害预测修订相关计划。为了大幅降低死亡人数,修订内容将明确对各项对策设定量化目标,并强化进度控管,确保措施得到落实。
南海海槽地震是日本最受关注的潜在自然灾害之一,其震源带范围从骏河湾延伸至九州东侧,全长约700公里。根据日本中央防灾会议于2012年和2014年发布的模拟报告,这类地震每隔90至150年可能发生一次,并可能引发数十米高的海啸,对沿海城市造成毁灭性打击。地震学界普遍认为,南海海槽地震不是“是否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何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