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瑞:六四之后中国社会丧失理想 只剩空洞口号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林培瑞:六四之后中国社会丧失理想 只剩空洞口号

美国知名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2日出席洛杉矶六四纪念馆的开幕,谈到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中央社记者林宏翰洛杉矶摄114年6月4日图:中央社提供

天安门事件36周年,美国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分析,六四对中国社会带来一种深入日常生活的恐惧感,人民自我审查;社会弥漫一种你死我活、彼此竞争的犬儒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只剩漂亮的语言、空洞的口号。

林培瑞是美国知名汉学家,任教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教授。他2日出席洛杉矶六四纪念馆的开幕仪式,接受中央社访问,谈到1989年发生的学生运动及中共镇压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林培瑞分析,六四事件是一场屠杀,不仅牺牲了成千上百的人命,更对中国社会带来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在每个人身上形成自我审查,化成一种深入日常的习惯,人人为了顾及自身利益,不碰敏感话题。

林培瑞观察,中国在1950年代、1960年代,仍有相当多的中国人相信社会主义的理想,相信共产党是在为人民服务,但是在六四之后,没有人相信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变成一种漂亮的口号,道德层面彻底破产。

林培瑞形容中国的社会心理状态,弥漫一种“你死我活的犬儒主义”,人与人之间缺乏互信,彼此视为竞争对手,个人利益至上,“能有什么好处就捞”。

他指出,这样的社会气氛“是共产党加进去的”,原本中国文化是没有的。他认为纪念六四的意义在于,要让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知道自己国家的历史,才能认识到这样的社会氛围从何而来。

林培瑞指出,六四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在血腥镇压之前的民权运动,是怀抱理想、抱持乐观态度;另一方面中共屠杀则是散播恐惧、造成人民自我审查。持续纪念六四的意义就是要教育下一代,把当年民主运动的理想传下去。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中央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604/222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