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弱国的区别:强国的钱在老百姓手里,弱国的钱却在国王的钱箱里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强国、弱国的区别:强国的钱在老百姓手里,弱国的钱却在国王的钱箱里
作者:

强国、弱国最大的区别是:强国的钱在老百姓手里,弱国的钱却在国王的钱箱里——这是管仲*的名言(王者藏于民,霸者藏于大夫,残国亡家藏于箧)。千年以来,金钱永远可以代表利益,所谓“民心”不过是给老百姓一个公平赚钱(谋生)的机会,这才是一个朝代最大的“道德”

一、“百家争鸣*”不过是百家争宠

在提管仲之前,这里先插个话题:

鄙人一直对春秋战国所谓的思想繁荣是存疑的,甚至是有偏见的。

就拿古希腊的思想家们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作对比:

古希腊的思想家们为什么要在广场演讲?

因为他们说话的对象是公众,而要打动公众,最重要的就是逻辑和常识。这是西方学理的源头。

而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游说的对象是列国的君王,而要打动君王,最重要的就是站在他的角度,替他的利益打算。这是中国学理的源头。

因此有人说,春秋战国的所谓“百家争鸣”不过是百家争宠而已。

争宠到最后,代表君王国家最大利益的法家*胜出。秦国采用韩非*、商鞅的法家思想,最终统一六国,延续千年。

而管仲,则是法家的先驱。

二、管仲:还未堕落的法家

说话没有逻辑的孔子曾说过:没有管仲,我们就要披头散发、穿蛮夷的衣服了(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是对管仲的高度评价。

管仲认为,百姓富足,国库、粮仓才会富足,老白干富足了才可以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教化,让他们知礼仪,服教化。这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认为,“富民”其实很简单,只要不滥用权力,创造一个轻徭薄役的环境,让老白干自己去创造财富就足够了。这就是——"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

虽然管仲的这些治国之策,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齐国的王霸之业,但是其治下的老白干还是能富足起来。

可惜,正如之前说的“百家争鸣”不过是百家争宠,选择权在于君主而非群众,墨家一度成为显学,但是不符合君王的立场和利益,自然就落寞了。

而其它派别下要获得君王的支持,那就得降低底线。所以从秦朝到清朝,华夏的思想是一直都处在堕落的状态

三、驭民驭管之术

思想堕落的后果就是:穷人比富人好管,贪管比清管听话,让老百姓挣扎在生存线上,让管元徘徊在贪腐线上,江山更容易拿捏驱使——这就是两千年来历代帝王的共识。

而这两条铁律是关乎两位名人:

商鞅和苏绰

鄙人曾于2024年07月24日写过文章:

《用贪官反贪官,愚民弱民贫民,商鞅苏绰这种魔鬼何时消?》

1、苏绰定律

传说中,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向才智过人的苏绰请教治国之道。苏绰建议采用“用贪管反贪管”的策略,即先纵容管元贪腐以获取忠诚,再选择性地惩治管元以收买民心。

2、驭民五术*

商鞅的驭民五术不仅在秦国得到了应用,还被后来的帝王所学习和借鉴,成为封建王朝统治老白干的核心思想。这套驭民五术深刻地展示了封建统治者如何通过削弱、贫困、疲惫、羞辱和愚弄老白干来巩固王朝的。

这几年,盛传一个清朝“33两白银”的历史梗,大致意思是清朝的时候老百姓家庭一年的收入为33两白银,而当时一年基本支出需要花费36两白银,缺了3两白银使得老百姓每天疲于奔命,为了赚钱日夜奔波,根本没有时间思考。

虽然这个梗漏洞百出,一眼知假,但是其内涵其实就是古代封建的驭民思想。

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哈耶克*有一句名言,被许多人广泛引用:

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金钱会向穷人开放,而全力则永远不会。

这句话可以作为本篇文章的注脚。

最后,摘抄一段《驭驴之道》

一、不能让它吃的太饱。

二、不能让它看清楚前进的方向。

三、不能让它知道主人吃过多少头驴。

四、蒙上眼睛,让它边拉磨边做梦。

五、要培养它的爱家、爱主人思想。

六、不能让它绝望、告诉它明天的饲料一定比今天好。

七、培养它的奉献精神。

八、让它知道,一旦离开了主人就活不下去。

九、让它原地踏步走。

十、永远不告诉它,是主人养活了它,还是它养活了主人。

十一、让它感到拉磨是无上光荣的伟大工程,前途是无限光明。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知乎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515/221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