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安德森预测中心经济学家俞伟雄博士,举办线上讲座,深入剖析川普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可能影响。(薛明珠/视频截图)
在全球贸易局势剧烈震荡、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之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安德森预测中心经济学家俞伟雄博士,于4月17日(周二)举办线上讲座,深入剖析川普(特朗普)政府最新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可能冲击,并就通膨、企业投资、制造业回流,与财政调整等议题,提出前瞻性观察与建议。
俞博士自2011年加入UCLA安德森预测中心,长年专注美国、中国及南加州经济预测,并在UCLA与哈佛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数据分析与预测课程。他于2019年获颁UCLA继续教育学院数位科技杰出讲师奖。
关税政策带来巨大冲击全球不确定性升高
川普总统上任后大动作推行贸易重整政策,2025年4月宣布对所有国家实施“全球对等关税”,意图平衡贸易逆差,强化美国供应链韧性。虽然部分关税措施于4月9日暂缓实施,但政策讯号已引发全球股市剧烈波动。
俞博士表示,川普这波政策将带来颠覆性改变,其影响快速而深远,导致市场高度紧张。根据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显示,现阶段的不确定性程度已接近COVID-19高峰时期。
尽管如此,他预期多数国家最终将与美方达成协议,避免重回高风险的对等关税制度。统一10%的关税水准虽仍具压力,但相对较能被全球主要贸易伙伴接受,可能成为短期内的新常态。
关税对物价影响可控不至引发通膨
针对外界关心的通膨问题,俞博士援引历史资料比较分析。他指出,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中,油价暴涨造成家庭消费成本(PCE)大增超过7%,引发经济衰退。而2022年尽管能源价格上涨42%,但PCE成本仅增加1%,并未导致经济衰退。
根据他对2025年新关税政策的预估,整体PCE成本增幅最多约1.6%,远低于70年代水准,不至单独引发衰退。
“是否引爆物价压力,关键在于企业与消费者能否成功调整供应链、找到替代来源。”他说。
目前,美国核心通膨年增率已自2月的2.8%降至3月的2.4%,其中大多数压力来自房租与服务业,商品价格涨幅趋缓,显示供应链逐渐恢复,未来物价趋势仍属可控范围。
企业与消费稳健支撑经济基本面
俞博士认为,除了消费者,企业也有能力承担部分关税成本。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资料,美国企业税后利润占GDP比重仍高达11%,处于历史高点,资本充足,具备重整供应链、回流投资的能力。
他表示:“企业有钱,具备将部分海外生产设施迁回美国的条件,特别是半导体、制药等关键产业,有望借由AI与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重振本土制造。”此外,3月份零售数据依然强劲,显示内需仍稳,经济韧性不容小觑。
房市稳定成支撑商业地产逐步回温
在不动产方面,俞博士指出,美国新屋供给多年来低于历史平均,每年约140万户,导致需求大于供应,是支撑房价的主因。“房市对经济的影响远大于股市,近期股市下跌虽有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他说。
商业不动产方面,办公室市场近年虽疲弱,但已有触底反弹迹象。随着制造业回流与核心城市治安改善,办公与零售空间的价值可望回升,工业地产更因供应链重组受益显著。
利率调整空间仍在需防政策误判
谈及利率走势,俞博士指出,美联储目前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4.4%,预期今年底前将降至3.9%。他强调,未来将维持1%至1.5%的实质利率水准,避免重演过去资产泡沫与高通膨的错误。他警告,若因应通膨过度升息,反而可能压抑企业投资与消费,导致经济放缓。政策制定者应保持弹性。
财政调整宜渐进避免削支过猛引发衰退
针对财政赤字问题,俞博士指出,目前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6.5%,长期不可持续,但也不可操之过急。他建议,未来一年,削减赤字规模应控制在1,500亿至2,500亿美元之间,以避免类似1937年削支过快导致的衰退重演。
他强调,透过温和削支与关税收入并行,可为美国争取时间重整财政结构,实现更具永续性的经济体系。
展望未来:风险与机会并存
俞博士表示,尽管整体经济尚称稳健,但衰退风险仍未完全排除,尤其需密切关注美中关系及中国经济走向。若中国经济出现问题,可能对全球供应链与美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俞博士对短期经济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他预估2025年GDP成长率约为0.8%至1.2%,虽低于先前预期,但尚不构成全面衰退。他强调,企业获利强劲、内需稳定、制造业回流具潜力,皆为支撑经济的重要基础。
他表示,尽管美国当前面临高关税压力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但整体经济基本面仍展现出强韧特质,短期内并无明显衰退迹象。他预测2027年,随AI应用深化、供应链重组完成,与关税政策尘埃落定,美国有望迎来新一波经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