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香港2月26日发布2025/26年度的财政预算,财政赤字问题再度成为热议焦点。
今年2月26日,香港发布2025/26年度(2025年5月1日至2026年4月30日)的财政预算,财政赤字问题再度成为热议焦点。这是因为“东方之珠”居然成为多年的“东方财赤”,实在有够丢脸,而且短期内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连特首李家超到北京述职,面对习*近*平也不能不说,要好多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前夕,已经发现政府近5个年度有4个面对财政赤字,当局预料即将过去的年度(2023/24)有过千亿赤字,财赤要未来数年内才消除。翻查政府近10年账目,在2018/19年度及以前每年度收入均超过支出,但及后5个年度有4个是“入不敷支”。两者增幅亦不成正比,以2023/24年度预算计,10年间政府支出增加92%,惟同期收入增加34%,开支增幅远高于收入。
香港特区《基本法》第107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然而在香港《国安法》凌驾《基本法》的情况下,多年的财政赤字已经习以为常,没有人提出违背《基本法》这个废纸本的问题。
“开源节流”解决香港财政赤字?
香港吵财政赤字,多在找原因,无非就是香港的大撒币。习*近*平可以撒币,香港作为特区为何不能?解决办法是开源节流,人人会讲,然而怎么做?
从增加开支来说,为了增加推行《国安法》的效率,必须增加警察等六支纪律部队的开支,以2024/25年度来说,其中以警务处升幅最多,增约9.2%至逾278亿元(港币,下同),包括被称为“线人费”的“酬金及特别服务”预算达1.65亿元,较上财政年度增约16.7%;直白说,这就是特务经费的一部分。然而2024/25年度的职位已经精简到少于3.8万个职位,较上一个财政年度减少273个。除消防处外,其余纪律部队人手编制均减少。职位减少而开支大增,个人的收益数量自然大增。
而为了拉拢民心,吸引游客,夜缤纷、日缤纷活动,以及各种展览纷纷出笼,还要每个月在维多利亚港举办烟火与无人机表演等等,这都需要钱。马英九女儿任职的西九文化区,它的管理局早年获立法会批出的216亿元拨款料今年底耗尽,管理局2023/24财政年度,计及利息收入的基本营运赤字达5.78亿元。管理局首席执行官冯程淑仪预计,2024/25年度撇除利息收入计算的经常性营运赤字约10亿元,与上一财政年度大致相若。虽然年年财赤,她认为开源节流成效理想,但票务收入录得约两成跌幅。
去年元宵节在中环举办巨型飘浮红心装置“Chubby Hearts”展览,政府就资助780万元。而最近落成的启德体育园,为了进行两次压力测试,动员4万多名公务员及数千名地方人士参与,公务员每人100元车马费,地方人士150元,总共就要近千万元。这些大大小小数字加起来就相当可观。
学者:港府处理财赤仍有发债空间
香港近年来的严重财政赤字引起了广泛关注。2022及2023两个财政年度,综合账目分别录得1,883亿元及1,719亿元的赤字,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是6.7%和5.8%。财政司长陈茂波1月初预料今年度(2024/25)财赤在1,000亿元内,形容政府财政受周期因素影响,令收入减少。但香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布的《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5》,金融学副教授刘洋研究分析,香港财赤虽有周期性部分,但结构性赤字占80%,前者有关经济周期,例如经济衰退使政府收入减少;后者与经济周期关系较小,例如福利、基建等开支。政府在处理财赤握有“主动权”。他又认为,政府仍有发债空间,可充分利用,舒缓短期财政压力。
舆论在讨论“开源节流”时,有人主张公务员应该带头减薪。政府马上反对,理由是公务员减薪,私营企业也会跟着减薪。其实私营企业哪里会向政府看齐?更与财赤无关。然而近年来已有数万名公务员辞职,再减薪,不是打击士气吗?所以节流没有结果。开源呢?香港房价连跌数年,地产发展商无心标地,政府收入大减;北都计划也缺乏财团投资,最后可能用发行债券来投资。
▲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2025年2月8日到香港做调查研究,并未多说话。图为其2023年4月15日在香港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式上致词。Getty Images
北京欲靠中澳港融合挽救香港经济
在特区政府进退失据、进退两难的时候,大救星来了。那就是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再度莅临香港。他于2月8日到香港,但这次是来做调查研究,没有多说话;而且是去了横琴了解澳门与它的发展,再去深圳,由广东省长王伟忠、香港中联办主任郑雁雄陪同。在香港,又在财政司长陈茂波等高官陪同下,视察了落马洲等北都地区,及深圳前海,并与7名司局长开座谈会。
署理特首陈国基(特首北上出席亚洲冬季运动会)说,夏对香港未来经济或金融配合国家发展、特别是如何“尽快”融入国家“有好明确的指示”。多名与会司局长也在社交网站撰文称向夏宝龙汇报了工作进展,其中发展局长甯汉豪强调北部都会区已进入“落实阶段”。但夏似乎未提起财政赤字问题,该是不想沾锅。
夏宝龙离开后,澳门特首岑浩辉访问香港,李家超表示,香港会与澳门共同拓展港澳“联线同游”市场,并与大湾区城市打造湾区旅游品牌。其后,中联办主任郑雁雄及特首李家超出席香港中国企业协会新春酒会,两人致辞均鼓励中资参与北部都会区发展,难掩对本地财团的失望。李家超形容为“这将是一项有好回报的投资”。郑雁雄另提及希望中资在增强发展动能、维持和谐稳定、保障社会民生上,在港有更大担当作为。
看来,北京要依靠中澳港的融合来挽救香港经济。就连香港股市都得靠“北水”救济,在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 Seek)刺激下可以大升几日,但是北水收割走人,股市也就向下,于是北水再度回水,股市再升。这次夏宝龙的调研将会纳入3月初北京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展现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大湾区融合的“宏伟”前景。如何实现?天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