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外骨骼成浩克3】军用外骨骼动力服成标配 中科院携手打造数位战士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科教 > 正文
【穿外骨骼成浩克3】军用外骨骼动力服成标配 中科院携手打造数位战士

▲为了打造国家数位作战自主能力,中科院对军用外骨骼的开发,正从过往的下肢型,衍生成到全身型外骨骼。

市调机构Research Nester预估,全球外骨骼市场2023年约12.4亿美元,2036年则将成长至210亿美元(约新台币6千8百亿元),这让专家直言,外骨骼发展这么久,终于迎来应用大爆发契机。

本刊调查,外骨骼除了在登山裤导入应用;门槛最高的军用外骨骼领域,向来为欧美国家寡占,但为了打造国家数位作战自主能力,中科院也成功携手台厂自行研发两款外骨骼动力服。

据了解,军用外骨骼系统为一直是先进国家强力研究的新兴科技,而国防部军备局早自2020年起,就编列预算投入各式军用动力外骨骼的研发,最新一项专案就启动1.37亿元的外骨骼系统开发,也大幅从过往的下肢型,衍生成到全身型外骨骼。

“全球兵源减少,加上资通电技术发展,未来的军人样貌,可能是身穿外骨骼,旁边有无人载具协同作战、戴着可监控生理状况的数位头盔,这将是数字化士兵和传统士兵的最大差别。”中科院导弹火箭所副所长任国光向本刊大胆预言。

事实上,外骨骼的市场就是从军用慢慢扩大到医疗、工业与消费,但任国光强调,与医疗用的外骨骼目的大不相同,“数位战士需要能够迅速发现敌人,并让上级了解及掌握战场态势。”,也因此,军人穿上去的外骨骼,除了提供更多力量与耐力,还要透过演算模拟作战的动作,“因为完全无法事先动作,在设计上更着重人机协同与精密预测的灵敏度。”他说。

中科院此次配合一共开发两款军用外骨骼,一款为增加战士能力的荷重型,另外一个就是可提高即战力的野战型外骨骼,采访当天,两名军人分别各自穿戴为本刊示范,其中的野战型外骨骼服,不但仅有10公斤不到的重量,举凡跳、跨、跑、走,机械跟着膝关节的改变相当顺畅。

▲中科院导弹火箭所所长吴典黻与副所长任国光(图)向本刊分享台湾发展军用外骨骼的必要性。

谈及国内为何需要有自主开发外骨骼的能力?任国光表示,这项技术包括骨骼结构、控制、续航储能及人机整合等关键核心,其中,与控制相关的马达,牵涉到减速、扭力与角度的调整,欧美等国都不轻易释出,加上欧美的形体不见得适合台湾,即使外购也不一定适合本国军人,都是台湾必须自主打造的原因。

为了让整个外骨骼精密且更轻盈,中科院导入之前无人机机翼的复合材料,移植导弹所内电脑MBC(Missile Born Computer)架构发展控制器,同时找上国内的仲精机、星泰国际、璿星国际、中华航太、富伯生医、台湾大学、交通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中原大学等研发团队共同研制,连电池也以磷酸锂铁为主要材料,开发出如弹夹般地尺寸,“接下来也考虑使用工研院开发的类固态电池,让续航力与安全兼顾。”任国光透露。

“欧美军用外骨骼除了身形与亚洲不见得相符,还有适应的环境跟亚洲也不见得一样。”中科院导弹火箭所所长吴典黻补充,像是台湾多雨又潮湿,但欧美战场可能干燥还会有沙漠,让中科院更加确定台湾须要有自己的军用外骨骼开发能力。

目前这两款军用外骨骼也需要实际场域的测评,而任国光信心认为,即使海外市场相当客制,不代表没有出海机会,“就我观察,军用外骨骼虽然在欧美已有一段时间,但数位战士的概念才起步,大家都还在尝试科技作战的起跑点。最后,他点出东南亚将是台湾最有机会渗透的军用外骨骼市场。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三立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110/215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