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的廉价产品倾销攻势,美国决定针对数项中国产品实施惩罚性关税。其中,中国产的电动车预计被加征100%的关税,新关税政策将于27日开始实施。图为堆满中国电动汽车的比利时北部泽布吕赫港(Port of Zeebrugge)汽车码头。图:取自“X”@EstherKokkelman
2023年,中国电动车产量突破3,000万辆,但汽车芯片严重依赖进口,超过90%的芯片需要从国外采购,这已成为中国汽车业“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原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批评,中国电动车产业“缺晶少魂”,国内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并未取得突破,只会抱怨现状。中国国内专家进一步指出,中国国产汽车芯片还存在“伪空包”问题,部分厂商将进口芯片重新包装成中国国产,实际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工信部副院长罗道军在2023年7月的中国汽车论坛上透露,中国车规级芯片的自给率不到10%,存在结构性短缺。这些芯片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长期供货能力,但国产芯片在质量一致性、工艺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产品差距显著,且中国国内芯片的应用履历有限,导致行业对其信心不足。
根据咨询公司 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的数据,2023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70亿美元,12家主要企业占据了77%的市场份额,其中包括瑞萨、恩智浦、英飞凌等国际巨头,没有中国厂商的身影。中国汽车芯片对外依存度高达95%,其中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进口99%,功率和存储芯片依赖度达92%。
此外,中国市场的智驾芯片也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特斯拉和英伟达的出货量占据了70%以上。这种情况让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高端芯片领域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国内车企在核心技术上严重依赖国外供应链。
《新民周刊》指出,“缺晶”问题已困扰中国汽车产业多年,未来仍将是中国汽车行业难以跨越的障碍。专家指出,车规级芯片作为汽车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其需求将随着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快速增长。根据《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报告(2023)》,L4级自动驾驶汽车每辆车使用的芯片数量将超过3000颗,而这些高端芯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将成为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随着电动车技术的进步,芯片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不断上升。据赛力斯汽车总裁何浩介绍,2019年芯片在电动车中的成本占比约为4%,而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升至20%以上。随着动力电池价格的下降,芯片的成本有可能超过电池,成为电动车中最昂贵的部分。
中国电动车发生自燃起火事件频传。图:翻摄自 Otto Huang x
尽管中国已经启动《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并计划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自主技术标准,但专家认为,中国在芯片设计必备工具 EDA软件和 IP核心方面的高度依赖将是突破的重大障碍。超过95%的 IP核心由美欧企业掌控,这使得中国在汽车芯片领域的技术自主化面临巨大挑战。
综上所述,芯片不仅是中国汽车业的缺点,还可能成为制约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芯片需求量的增加和技术标准的提升,如何实现汽车芯片的自主化将是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吉利电动车。图:翻摄自驱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