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董宇辉会成为
俞敏洪的竞争对手吗?
一直以来,东方甄选想成为的都是下一个“山姆”,而非美ONE这样的MCN公司。昨日的股东会电话会上,在厘清各种金钱走向的间隙,俞敏洪也不忘给自家的气泡水、“金枕头榴莲肉”打广告。
早在东方甄选创立之初,时任CEO孙东旭就定下了自营品牌和自建供应链的战略。平时开会,他提到最多的学习对象就是山姆,期待做出“山姆水准的产品”。
事实也是如此,东方甄选一步步成为了山姆自营品的“学徒”——复刻山姆的三文鱼块、牛排、板栗、蛋黄酥;学习山姆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加工生产,做所谓的贴牌生意。甚至连会员制也如出一辙,2023年年底,东方甄选APP上线付费会员服务。
而董宇辉的存在,似乎成为推进“产品路线”的阻碍。孙东旭曾在一次采访中说,“火了以后,(董宇辉)就开始有想法,要不要做小偶像。我要做的就是戳穿他,戳穿他就是保护他。”孙东旭希望的是,等热度冷静下来,粉丝把对主播的好感转移到东方甄选的产品上,这才能让公司走得更远。
但是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热度,依然被董宇辉个人所吸引。东方甄选的流量和曝光,开始更加依赖董宇辉个人,而非东方甄选的品牌。在外界眼里,董宇辉和与辉同行被看作是东方甄选最重要的核心资产。
带货榜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与辉同行直播间以超6亿元GMV位居榜首,接近第二名与第三名之和。相比之下,东方甄选只有2.86亿元,位居第五。
当一家公司和个人IP被强绑定,意味着不可控的风险越来越大。今年2月27日,董宇辉曾因为舆论,注销了自己的微博。当天和第二天,东方甄选的股价分别下跌3.89%和2.98%。
与明星IP之间的相处,一直是俞敏洪的老课题。新东方时代,他曾经用“大厨效应”来形容新东方与“明星讲师”之间的关系:饭店老板投入了很多钱租房、装修,请大厨坐镇。而当生意红火之后,厨师就会忽略其他因素,认为赚钱全是自己的功劳,而去跟老板分更多利益。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大厨就会离开。
对俞敏洪来说,董宇辉这个“厨子”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刻。“我个人也感觉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不分开可能未来会互相绞杀。”
07
与辉同行,自己能行吗?
就在一年前,董宇辉在简介栏给自己的定位还是“售货员”,如今要扮演独挑大梁的角色,他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在东方甄选内部爆发激烈矛盾之前,俞敏洪、孙东旭、董宇辉原本保持着“三足鼎立”的状态——俞敏洪负责把握大方向,孙东旭死磕供应链,董宇辉则是流量的抓手。
对于东方甄选而言,任何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尤其是俞敏洪身上自带的行业资源和政治嗅觉。据晚点报道,早期,东方甄选内部只有俞敏洪笃定,“平台起来之前,只允许卖农产品”。主播们一度担忧销售额,偷偷卖过化妆品和电子产品,俞敏洪得知后大怒,明确了东方甄选宁愿亏钱,也不能越界的战略红线。
后来,东方甄选主攻文旅,也保留着和各地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一位电商业内人士曾向蓝鲸新闻表示,东方甄选最大的优势其实是“G端资源”。不仅如此,在与辉同行开播的前几个月,尽管没有售卖东方甄选的自营产品,但根据股东大会上管理层们的说法,与辉同行的选品依旧由东方甄选的供应链“说了算”。
现在,与辉同行独立了,究竟如何选品、卖什么、又如何获取更好的资源,都成为董宇辉需要去考虑的问题。俞敏洪显然知道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