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务卫生局表示,卫生署留意到近期到器官捐赠中央名册网站内,取消登记的数字不寻常,远较过去数字为高。
港府正与内地商讨跨境“共享”器官移植恒常化,不少香港市民担忧影响本地器官移植分配,引致近日取消“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数字急升,港府称有关取消登记的数字不寻常。对网上有少数人歪曲器官捐赠的利他奉献精神,宣扬登记器官捐赠者应审视受惠者身份,甚至呼吁他人取消器官捐赠登记,医卫局表示遗憾。
针对公众对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机制及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的关注,港府周一(22日)主动发新闻稿回应。医务卫生局表示,卫生署留意到近期到器官捐赠中央名册网站内,取消登记的数字不寻常,由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共有5793个取消登记的申请,远较过去数字为高,然而其中超过一半的2907宗取消登记申请,申请人根本从未登记捐赠器官,或属重复取消,其中2月份单月无效取消登记比率达74%。
港府发言人指,不排除少数人意图扰乱中央名册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员的行政负担,特区政府认为有关行径极不负责任并予以谴责。呼吁市民不要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挑动,而破坏香港多年建立、得来不易的器官捐赠氛围。
对于同期取消登记的有效申请有2880宗,也远较过去数字高,港府指背后原因多样,“医卫局及卫生署重视每一个登记,会积极加强推广器官捐赠。”
发言人又指,留意近日互联网上有少数人歪曲器官捐赠的利他奉献精神,宣扬登记器官捐赠者应审视受惠者身份,甚至呼吁他人取消器官捐赠登记,完全违背器官捐赠的精神,医卫局表示遗憾。发言人又批评“个别人士肆意贬损内地与本港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机制的积极意义,蔑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及过往各种无私捐献互助,以至内地捐赠器官挽救香港病人生命案例的事实,漠视两地轮候器官病人的福祉,亦曲解国家的器官捐赠及移植的发展和分配制度。”
中国器官移植来源备受争议。去年12月,香港经“特事特办”为一名4个月大女婴芷希完成首宗来自内地的器官移植手术后,香港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随即加快推动将香港纳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今年3月中,卢宠茂曾到访北京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交流,商讨与内地建立恒常器官移植协作机制。
香港遗体器官捐赠率一直高于中国
中港“共享”器官计划令人关注,包括如何确保港人利益受保障。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早前向本台指出,在内地大肆宣传下,国内仍受制于传统观念,其器官捐赠人数比例和意愿都较香港低,国内14亿人口对比香港700多万人口而言,其器官需求绝不逊于香港,“基于国内有那么多人要轮候,器官又怎会没人适合,额外多出来,然后送来香港?”
据国际器官捐赠与移植登记组织(IRODaT)数字,过去10年来,香港遗体器官捐赠率(pmp)由高峰的7.22持续放缓,但一直比中国内地高。而最新数字,香港去年pmp为4.66,高于中国内地的3.63。
记者:董舒悦